提拔云秀,不仅能更好地掌控宫廷内务,还能敲打一下李福这些老人,让他们不敢懈怠。
更重要的是,云秀的忠诚,是纯粹的,不掺杂太多私心,用起来放心。
这才是他未来真正的心腹。
“陛下,柳妃娘娘派人传话,说有要事禀报。”一个小太监在门外通传。
柳如烟?
她又有什么消息?
“宣。”
柳如烟很快来到御书房,依旧是那副楚楚可怜的模样。
“臣妾给陛下请安。”
“起来说话。”吴闵靠在椅背上。
“陛下,臣妾……臣妾打探到,周尚书似乎在联络一些对陛下开科取士不满的世家官员,想要在……在科举的考题上动手脚。”柳如烟声音压得很低。
在考题上动手脚?
这倒是符合周尚书这种老狐狸的作风。
明面上不敢反对,就暗地里使绊子,让寒门士子考不出好成绩,以此证明陛下的决策是错的。
【来自柳如烟的试探、邀功、恐惧,仇恨值+1500!】
“具体怎么动手脚?”吴闵问。
“臣妾……臣妾地位低微,只打探到这些。”柳如烟低下头,“不过,臣妾听说,负责此次科举拟题的几位翰林学士中,有一位姓王的,与周家是姻亲。”
姓王的翰林学士?
“很好。”吴闵手指轻点桌面,“你这次做得不错。”
他站起身,走到柳如烟面前。
“朕需要你,继续盯着周家,特别是那个王翰林。”
“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回报。”
“臣妾遵旨。”柳如烟感受到他身上传来的压迫感,身体微微发颤。
“办好了,朕会给你想要的。”吴闵的声音带着一丝诱惑。
柳如烟眼中闪过一丝亮光,随即又被恐惧掩盖。
“臣妾告退。”她行礼后,匆匆离开。
看着柳如烟离去的背影,吴闵眼神冰冷。
棋子,终究是棋子。
用完了,随时可以丢弃。
“系统,给我分析一下,用什么手段对付周尚书最有效,又能最大化收割仇恨值?”
【分析中……】
【方案一:直接抓捕王翰林,严刑逼供,拿到周尚书指使的证据,当朝对质。优点:简单直接。缺点:证据链可能不完整,周尚书可能抵赖,仇恨值收割不够集中。】
【方案二:将计就计。暗中替换掉王翰林准备的题目,换上对寒门有利,但对世家子弟极难的题目。待考试结果出来,周尚书等人必然跳出来质疑,届时再拿出证据,揭露其阴谋。优点:打脸效果极佳,能引发世家集团的集体愤怒,仇恨值收益最大化。缺点:操作稍复杂,需要精准控制。】
【方案三:利用系统(消耗5000仇恨值),将周尚书与王翰林密谋的部分信息,匿名散布给其他中立或对立官员,制造舆论压力,迫使周尚书自乱阵脚。优点:隐蔽性高,借力打力。缺点:效果不确定,仇恨值收益相对较低。】
方案二,将计就计?
这个好!
就是要让他们跳得最高,然后摔得最惨!
这样收割起来才够爽!
“就选方案二!”
【方案确认。建议宿主提前准备好替换的考题,并确保传递过程绝对保密。可消耗3000仇恨值,兑换‘匿迹符’一张,用于传递信息。】
匿迹符?可以。
“兑换‘匿迹符’!”
【消耗3000仇恨值,兑换成功。剩余仇恨值:- 5000- 3000= 点。】
一张薄如蝉翼的符箓出现在手中。
吴闵立刻开始构思新的考题。
他要出的题目,不仅要考校经义,更要考校实务,考校对民生疾苦的理解。
这些,恰恰是那些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最欠缺的。
而寒门士子,大多出身底层,对这些反而体会更深。
哼,周尚书,你就等着看好戏吧。
接下来的几天,京城因为科举之事暗流涌动。
周尚书联合一批世家官员,频繁活动,试图影响考官人选和题目方向。
柳如烟则尽心尽力地传递着消息,虽然真假掺半,但也提供了不少有用的线索。
云秀被提拔后,行事更加谨慎细致,将宫内采买梳理得井井有条,还真让她又揪出了几个中饱私囊的管事太监。
吴闵对此十分满意,对她也愈发信任。
这天,影一再次出现在御书房。
“陛下,王翰林那边,已经按照周尚书的授意,拟好了题目,准备明日呈送。”
“题目内容呢?”吴闵问。
影一递上一张纸条。
吴闵展开一看,冷笑连连。
果然不出所料。
题目看似中正平和,实则偏重繁复的礼仪和空洞的玄谈,处处是陷阱,对缺乏名师指点和家学渊源的寒门士子极为不利。
“很好。”吴闵将早已准备好的另一份考题和匿迹符交给影一。
“用这个,替换掉王翰林准备的那份。”
“记住,做得干净点。”
“属下明白。”影一接过东西,身影再次消失。
吴闵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晴朗的天空。
周尚书,你的表演,该结束了。
科举考试如期举行。
京城贡院外,人山人海。
无数寒门士子怀着激动和忐忑的心情,走入考场。
世家子弟们则大多神情倨傲,似乎对结果早已胸有成竹。
考试开始,试卷发下。
当看到题目时,考场内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那些题目,太……太刁钻了!
不,不是刁钻,是太务实了!
什么“论北方边境屯田之利弊”,什么“如何有效治理黄河水患”,什么“抑制土地兼并,安抚流民之策”……
这跟他们准备的完全不一样啊!
那些平日里只知吟风弄月,大谈玄理的世家子弟,顿时傻眼了。
一个个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却半天憋不出一个字。
而那些寒门士子,虽然也觉得题目新颖,但仔细一想,这些不都是他们平日里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情吗?
不少人顿时文思泉涌,奋笔疾书。
几日后,考试结果公布。
果然,榜单之上,寒门士子的名字占据了大半!
而那些原本被看好的世家子弟,十之八九都名落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