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屋内的易中海听到外面的动静,隐隐约约听到徐庶的声音,心中一动,赶忙端着饭碗走了出来。
他向来以四合院的“大家长”自居,对院子里的大小事务都要插上一手。
随着易中海的出现,住在中院的其他人也纷纷好奇地走了出来。
一时间,院子里聚集了不少人。
易中海并没有听清刚才徐庶对贾张氏说的话,此刻看到徐庶带了个陌生女人回来,便习惯性地想要上前说教一番,摆出他那副“大家长”的架子。
“徐庶,这个四合院可不是你一个人的,你这突然带个……”
然而,徐庶与易中海打交道已久,对他的行事风格和说话套路早已了如指掌。
见易中海刚一开口,徐庶便知道他又要开始唠叨那些毫无意义的废话。
徐庶可不想在这里浪费时间,听他啰嗦。
于是毫不客气地直接打断了易中海的话。
“易中海,少在我面前说你那些废话,这是我妈,我带我妈回我家,谁也管不着。
别整天拿着根鸡毛当令箭,也不看看你自己配不配。”
徐庶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屑,语气强硬,字字如针。
说完,徐庶看都不看易中海那瞬间变得比吃了屎还难看的脸。
转身就带着李秀蓉,大步流星地回到了家里。
屋内,徐庶早已精心收拾过,干净整洁。
炕足够宽敞,母子二人一人睡一头,绰绰有余。
李秀蓉环顾着儿子居住的地方,看着屋内一应俱全的生活用品,以及整洁的环境。
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欣慰。
徐庶则转身走进厨房,开始烧水。
此时,天气已经逐渐转凉,睡前泡个脚,既能驱寒,又能让人感到格外舒适。
中院这边,易中海站在原地,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尴尬与愤怒交织。
他原本想以 “大家长” 的姿态,好好教训徐庶一番。
却没想到自己的话被徐庶硬生生打断,还遭到了毫不留情的顶撞。
更让他郁闷的是,还没等他讨回个说法。
徐庶就牵着母亲扬长而去,只留他一个人在众人面前下不来台。
此刻的易中海,满心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他下意识地抬了抬脚,做出要追上去理论的样子。
可刚迈出一步,脑海中便浮现出之前几次去找徐庶麻烦,却被怼得灰头土脸的场景。
心里顿时一哆嗦,那股子冲动瞬间被浇灭。
他心里清楚,就凭自己这两下子,根本不是徐庶的对手。
真要追上去,恐怕只会让自己更加难堪。
这时,贾张氏凑了过来,添油加醋地把徐庶母亲是烈属的事情告诉了易中海。
易中海听后,脸色骤变,原本就阴沉的脸此刻愈发难看。
他心里明白,烈属在当时有着特殊的地位,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敬重与保护。
自己要是贸然对徐庶的母亲下手,那无疑是自找麻烦,弄不好还会惹出大麻烦。
想到这里,易中海咬了咬牙,心中暗自盘算。
“哼,既然她是烈属,暂时不能动她。
不过,既然住进了这四合院,往后有的是机会,走着瞧吧。”
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易中海对着周围还在围观的人群,没好气地吼了一句。
“都散了,有什么好看的!”
说完,便像一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地回屋去了。
徐庶这边,在厨房忙碌着。
他把水烧开,倒入洗脚盆中,又仔细地兑上冷水。
用手试了试水温,觉得合适了,才端着热气腾腾的洗脚盆来到李秀蓉面前。
“妈,你先泡个脚,晚上睡得会更舒服一点。”
李秀蓉看着儿子细心的举动,眼中满是欣慰,点头说道。
“好的,你等会也泡一泡。”
徐庶应了一声:“嗯,我知道。”
随后,他走到衣柜前,打开柜门,从里面拿出两床被子。
他先把一床被子平整地铺在炕上,当作褥子,又将另一床被子叠好,放在一旁,准备晚上盖。
等到母子二人都洗漱完毕,躺在炕上,徐庶伸手关上了灯。
黑暗中,李秀蓉轻声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慨。
“小庶,以前只是听你说这个四合院的人和事,我虽然相信你的话,但总觉得有些夸张。
可当今天真的来了,虽然还没见到其他人。
就看了那个贾张氏和易中海,虽说他们没说太多话,可从他们的表情,我就知道了,你说的一点都不夸张。
这个四合院问题不少啊,还好我当初没跟着你过来。
不然肯定要给你添麻烦,拖你后腿。”
“妈,你也不用想太多了。
咱家是贫农,又是烈属,只要我不犯错,他们拿我没办法。
而且,你儿子的本事,你还不清楚嘛,对付他们,小菜一碟。”
“嗯,我的儿子最厉害了,肯定没问题。”
接下来,母子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聊了很多很多。
要不是想到第二天还要早起去看大阅兵,恐怕真得聊个通宵 。
第二天,晨曦还未完全照亮天空,第一声嘹亮的鸡叫便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徐庶像往常一样,在这熟悉的声音中苏醒过来。
他轻手轻脚地从炕上坐起,小心翼翼地穿好衣服,生怕弄出太大的动静吵醒身旁还在熟睡的母亲。
今天可是个特殊的日子,是华国建国十周年的大庆,备受瞩目的大阅兵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就在徐庶准备悄悄起身去做早饭时,李秀蓉也缓缓睁开了眼睛。
其实,她昨晚同样激动得难以入眠,好不容易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可鸡叫和徐庶轻微的动作,还是让她醒了过来。
李秀蓉看着儿子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欣慰。
随后,母子二人开始洗漱。
洗漱完毕,徐庶走进厨房,熟练地做起了早饭。
他知道今天要去看大阅兵,行程紧凑,便特意做了些简单又顶饿的食物。
吃饭时,徐庶一边给母亲夹菜,一边说道。
“妈,今天是建国十周年的大阅兵,肯定会有特别多的人去看。
咱得早点去,占个好位子,到时候就能看得清楚些。”
李秀蓉连连点头,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吃过早饭后,徐庶仔细地收拾了一番。
他深知观礼时间长,且现场人多,便带了一些吃的,有馒头、咸菜,还有一些腊肉。
此外,他还特意准备了一大壶水,将这些东西一一装进包里。
等到徐庶和李秀蓉出门时,天色才微微放亮。
四合院的大门紧闭,周围一片寂静,大家似乎都还沉浸在梦乡之中。
徐庶轻车熟路地来到阎埠贵家的窗台下,在熟悉的位置找到了大门钥匙。
他打开门,推出自行车,扶着母亲小心翼翼地坐在后座上。
然后自己跨上自行车,稳稳地朝着天安门的方向骑行而去。
一路上,微风轻拂,带来丝丝凉意。
徐庶的心情格外舒畅,李秀蓉也兴奋不已,时不时地张望着沿途的风景。
当徐庶他们抵达天安门时,还不到七点。
然而,这里早已聚集了不少人,大家都和徐庶母子一样,满怀期待地赶来观看大阅兵。
徐庶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将自行车停好,并仔细地上了锁,确保车辆的安全。
随后,他带着李秀蓉,来到天安门广场周边的指定观看区域。
徐庶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找到了一个视野极佳的最佳观看位置。
他从包里拿出两个小马扎,和母亲一起坐下,静静地开始等待大阅兵的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来观看阅兵的人越来越多,广场上逐渐热闹起来。
徐庶母子也热情地与边上的人聊了起来,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时间过得飞快,忽然,天安门那边的话筒传来一阵清晰的声音。
原本喧闹的现场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屏气敛息,翘首以盼。
接着,领导人开始讲话,尽管徐庶和母亲坐的位置离天安门较远,看不清领导人的面容。
但那坚定有力的声音却通过话筒清晰地传遍整个广场,大家都听得热血沸腾。
接下来,便是徐庶和李秀蓉最为期待的大阅兵环节。
只见一个个整齐划一的方队迈着矫健的步伐,英姿飒爽地从面前走过。
士兵们身着笔挺的军装,身姿挺拔,眼神坚定,手中的武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寒光。
那整齐的脚步声,犹如阵阵雷鸣,震撼着大地,也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
徐庶看着眼前这壮观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激动之情。
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方队,一刻也舍不得移开。
有那么一瞬间,他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恨不得立刻参军入伍,投身到保家卫国的行列中,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很快徐庶就冷静了下来。
他想到了牺牲的父亲,父亲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留下母亲孤苦伶仃。
如今,母亲只有自己这一个依靠,他不能再让母亲为自己担惊受怕。
两个小时后,大阅兵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正式结束。
徐庶和母亲站起身来,随着人流缓缓离开了天安门。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的笑容,这次大阅兵的经历,将成为他们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