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左边坐着陈望大伯一家,由这些天的观察来看,陈望大伯陈守文和大伯娘刘东萍都是老实本分之人,对陈望也挺疼爱,看现在的表情,似乎对老陈家没有再添一个男丁也挺失落。
他们生的两个女儿分别是陈琳和陈敏,陈琳是老陈家最大的孩子,今年已经十七,跟父母一样,也是老实勤快的人。
至于陈敏,她在老陈家排行第三,今年刚十三岁,那性子陈望就不多说了。
其实他觉得陈敏更适合当三房的孩子,他感觉他三婶曾燕挺要强挺有自己的心思的。
十四岁的陈美凤和刚刚九岁的陈金凤是三叔家的,陈美凤性子活泼天真烂漫,陈金凤有些腼腆害羞容易哭,但总得来说都挺单纯,不像是三房养出来的孩子。
陈望三叔陈守明是家里唯一个在公社砖瓦厂上班的工人,不过这个工人跟人家城里真正的工人待遇当然不一样。
这个时期公社可以自己搞副业,像是装卸运输,栽种养殖之类,永兴公社就自己搞了个烧砖厂,他三叔运气好砖瓦厂第一次招人的时候就被选上了。
虽然户口还是农村户口,但好歹拿上了工资,一个月有25块,这在农村已经是了不起的收入了。
所以两口子底气足,也是陈爷爷做决定时唯一敢争一争的一房。
当然因为还没有分家,他三叔每个月的工资都要上交给陈奶奶,这也可能是陈望他三婶有小心思的原因。
毕竟要是分家,三叔家可能是过得最好的。
其实陈家真的算得上是人丁兴旺,算上还在坐月子的三婶和新出生的小堂妹一共有十四个人,吃个饭都得拼两张桌子才能坐得下。
可在封建的农村生再多女儿都比不上一个儿子,由外人的话来说,老陈家那是倒了血霉了。
要不是这个时期特殊,陈爷爷和陈奶奶都想给祖宗挪挪坟改改风水了。
陈家没有分家,家里大事由陈爷爷做主,至于饭桌上的绝对权力那当然就是陈奶奶的。
陈奶奶一手掌勺,先给自己老伴盛了饭之后才依次给自己,还有三个儿子盛了满满一碗,然后就是桌子上的两个儿媳,都是大半碗,等轮到四个堂姐的时候每人已经只有小半碗了。
当然陈望的饭永远是早早就盛好的,里面一块红薯都没有。
今天桌子上也只有陈望面前有一碗特意为产妇熬的鸡汤,里面还有一根硕大的鸡腿,这样特殊的待遇大家表情都很平静,显然已经习以为常,只有陈敏一脸的忿忿不平。
陈爷爷一句“吃饭吧”陈家所有人才开始动筷。
可陈望却看着碗里的鸡腿有些下不了筷子,虽然他已经馋得不行,但跟一个产妇抢鸡腿吃·····
算了,他也没有馋到那种地步。
于是陈望对那根鸡腿视而不见,只顾着低头刨饭。
可他斜对面的陈守明却没有动筷的意思。
“老三,吃饭。”陈奶奶又说了一句,陈守明这才打起精神开始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