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辉哥儿可是在两三岁时,就跟着自己的外公学认字了。
他们家的孩子一共才上了几年的学?
说着说着,突然又提起了四毛来。
刘长福不禁感叹:“四毛脑袋聪明,将来说不定能考上个秀才啥的呢。”
提起四毛,刘长寿难免有些得意。
家里这几个小子加起来,只怕都没他的二儿子聪明。
而且四毛不仅是聪明,还特爱学习。
平时写字预习功课啥的,都不需要他和胡氏催的。
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就是读书的料子吧,即使一样的条件,一样的师傅教出来的,可成绩就是不一样。
得意归得意,刘长寿心里也清楚这秀才可不是那么好考的。
好多人终其一生甚至都只能考上一个童生,大部分人甚至连大字都不识一个。
再看他们家的孩子,不仅全都学会了认字,还有一个有希望能成材的,即便将来四毛只能考个童生,刘长寿也知足了。
倒是刘长福说话的时候难免有些酸溜溜的,他的仨儿子看起来是没戏了。
大毛和二毛只是写字还比较工整,背书却差劲儿的多,一篇文章翻来覆去的背,他在旁边听着都快要背下来了。
当然,这只是他自己感觉的。
真要让他去背的话,估计他会提刀去将那方秀才给砍了的。
还有小六毛,这小子不知道是随了谁,笨的都快让人伤心了!
不仅书不会背,就连几个大字也写的十分难看。
歪歪扭扭的不成样子,即便是下了十足的功夫练,也依旧没什么起色。
刘长福甚至想把他叫回家来学种地了,这样下去,不是在浪费钱吗?
还不如早早就跟自己学习怎么栽秧割稻,好过于在学堂虚度光阴。
只是马氏不想让小儿子这么早就从学堂下来,家里几个哥哥都在上学,没道理叫个小的下来干活。
六毛是不聪明,不过到底还是肯努力的。
等过两年,他再大些了,自己要是不愿意学,再让他下来学点旁的手艺好了。
现在毕竟还太小了,不懂事,父母这么草率的给他做了决定,只怕孩子大了后会怨他们。
喝完了茶,刘长福起身将账结了。
今天走的时候,陈氏给他们的几百文钱都花光了。
剩下的部分,只能兄弟几个自掏腰包,大家平摊。
不算各自老婆花掉的部分,单就几人“吃喝玩乐”这些,估计都有个大几百文了。
不过只是偶尔出来消费一次,大家觉得都还在自己的接受范围。
还想着等年底的时候,带着另外几个孩子也来玩玩呢。
只有刘长安有些难受。
他原本都快到三十吊子的铜板,一下子缩水了不少,这些估计又得攒上一段时间了!
出门后,一路慢走,边逛边消食了。
走到棉花店的门口,其余众人停下来等着。
让刘长福和刘长寿两兄弟先去取驴车了。
来时驴车上就够挤的了,回去自然就更加艰难。
车上要是还放着那一大摊的东西,压根就坐不下这么多人。
于是大家一致决定,让刘长寿、刘长安和刘长康三兄弟徒步走路。
其实他们宁肯走着回去,也不愿意坐在车上被挤的那么难受。
即便少了三个大男人,驴车上依旧满当。
马氏已经挪到了前头,跟刘长福坐到了一处。
可后头的几人依旧不算轻松,好在棉花包可以挤压,人靠着也松软。
倒是减轻了一些负担。
到家时,发现老刘头正坐在门槛上头抽着旱烟呢。
这玩意儿,他年轻时候也抽过一阵子。
后来陈氏接连给他生了三个儿子,家里没了余钱,自然也就戒了。
没想到他最近不知从哪儿偷摸着攒了些钱,于是就把这压箱底的旱烟杆子给踅摸了出来。
说到这儿,刘宁不得不吐槽一下,她严重怀疑是老刘头克扣了大家的伙食费。
所以现在都由陈氏收着公中的钱,只偶尔才会过老刘头的手。
就这,老刘头依旧能抠下来一点儿。
趁着货郎上门,他又买了些烟丝,一开始偷偷摸摸的抽,有两次被陈氏给撞见后,对方也没说他,老刘头的胆子也就越发的大了起来。
这不,现在都敢光明正大的坐到门槛上来抽了。
见到大儿子带着几个人和一车的东西到家了。
老刘头拍拍屁股上的灰土站了起来。
待到驴车近了些,他看清了车上的情况后,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首先关心的不是他那另外三个儿子跑哪儿去了,而是这么多的东西到底得花多少的银钱。
等刘长福他们将车上的东西都卸下,老刘头凑到跟前来翻看他们买的到底是啥。
能有啥?不过是棉花和布料。
至于那些首饰和面脂,早被几个妯娌给藏好了。
就这,还是被老刘头给念叨了一通。
“老四不是去年才做过衣裳的?咋又买他的料子?他又不长了,做那么些衣裳干啥?那旧的不还没穿坏吗?”
小陈氏低着头,默默的听着他的絮叨,压根不敢还嘴。
说完老四,老刘头又说起了老二。
胡氏正提溜着一大包的棉花往廊檐下头走,准备在这里将它们再晒晒。
老刘头追在她屁股后头唠叨:“买这么些的棉花?咋还有被子?你们被子不是够盖的吗?打这些新被子干啥?孩子们都大了,以后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大毛再有两年就要娶媳妇儿了,还得盖房子,你幺妹过年也七岁了,再有几年也要说人家,样样都得花钱......”
胡氏停下脚步回头淡淡道:“给您和娘也做了床新的。”
闻言,老刘头面色一喜。
可突然想到什么,又变了脸色。
正准备再说,胡氏又接着道:“这是咱们几个孝敬爹娘的,只有车上那袋子棉坯是花公中钱买的,其余都是大家凑的份子。”
这下,老刘头彻底没话了。
他乐颠颠的回头,转而去看车上那新压好的几床棉花,想着冬天有新棉被可盖,心里就美滋滋的。
这几个孩子也没白养,知道孝敬老子娘,总归是值得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