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车吱呀,马蹄哒哒。
前往南淮府城的路途,远比去清溪县城要漫长得多。
一路上,车队晓行夜宿,沿着官道缓缓前行。
陈平安坐在驴车里,并未像许多赶考学子那般,只顾埋头苦读。
少年更多的时候,是掀开车帘,默默地观察着沿途的景象。
越是远离清溪县地界,所见所闻便越是多样。
有的小镇,商铺林立,人来人往,一派繁华景象。
镇上的百姓,衣着光鲜,神态从容,显然生活富足。
也有的村落,房屋低矮破旧,田地贫瘠。
村民们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眼神中带着一丝麻木与愁苦。
官道上,不时能看到挑着担子、赶着牛车的农夫,匆匆忙忙地赶往集市。
也能看到一些行商坐贾,吆喝着贩卖各色货物,与顾客讨价还价,言语间透着几分狡黠。
某日午后,车队行至一处荒僻山路。
竟遇到一小股衣衫褴褛、面带菜色的逃难灾民,拖家带口,神情惶恐。
一问之下,才知是邻县遭了水灾,良田被淹,房屋倒塌,不得不背井离乡,另寻生路。
灾民们眼中那份绝望与无助,深深触动了陈平安。
还有一次,在一家简陋的驿站歇脚时,遇到了一支行色匆匆的镖队。
镖师们个个精悍干练,腰悬利刃,眼神警惕,显然是常年行走江湖的。
听驿卒说,这支镖队是为一位富商押送一批贵重货物,要前往南淮府城。
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如同涓涓细流,汇入陈平安的脑海。
极大地丰富了少年对这个大夏王朝的认知。
书本上的文字,终究是冰冷的。
只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时代的脉搏与温度。
这些鲜活的见闻,也为陈平安日后撰写策论,提供了更真实、更有力的素材。
同行的张明远,依旧不改其高谈阔论的本性。
每到一处,总要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官府治理,品头论足一番。
言语间,不乏一些书生意气的指点江山。
李世林则相对沉默寡言,大部分时间都在闭目养神,或是翻阅手中的书卷。
偶尔被张明远问及,才会简单回应几句。
陈平安与二人,都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礼貌交往,却不多言。
更多的时候,是在暗中观察,默默思考。
“陈兄,我看你这一路上,似乎对沿途的民情颇为关注啊。”
一日傍晚,在驿站的客房内,张明远端着一杯劣质的茶水,对陈平安说道。
“不像李兄,只知埋首故纸堆中。”
李世林闻言,只是淡淡一笑,并未反驳。
陈平安放下手中的书卷,微笑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本上的道理,终究要与现实相互印证,方能有所得。”
“陈兄此言,倒也有几分道理。”
张明远点了点头,随即又话锋一转。
“不过,在我看来,我等读书人,当务之急,还是专心备考,争取金榜题名。至于这民生疾苦,待日后入仕为官,再来操心也不迟。”
“张兄所言极是。”
陈平安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句,便不再多言。
道不同,不相为谋。
路途虽然奔波,但陈平安并未放松对自己内功的修炼。
每日清晨或傍晚,趁着休息的间隙,少年总会寻一处僻静之地,进行短暂的吐纳练习。
过程极其隐蔽,从未被外人察觉。
那股在丹田内流转的内息,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下,愈发壮大凝练。
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
偶尔,路上也会遇到一些小小的麻烦。
比如,在某些驿站歇脚时,会遇到一些势利的驿卒,见几人是赶考的学子,便故意刁难,索要额外的赏钱。
“几位客官,咱们这驿站,房间紧张得很。若是想住得舒坦些,怕是得多破费几个子儿了。”
一个贼眉鼠眼的驿卒,搓着手,满脸堆笑地说道。
张明远出身富家,不愿与这些下人计较,往往会直接丢出几文钱,打发了事。
李世林则会据理力争,但往往收效甚微。
轮到陈平安时,少年却是不慌不忙。
“这位差役大哥,我们都是赶考的学子,盘缠有限,还请行个方便。”
陈平安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
“再者说了,朝廷有明文规定,驿站接待过往官差和应试举子,皆有定例。若是大哥今日坏了规矩,传扬出去,怕是对大哥的前程,也不太好吧?”
“若是府台大人知道了,怪罪下来,大哥这身公服,怕是也穿不安稳了。”
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软中带硬。
那驿卒听了,脸色微微一变,掂量了一番,也不敢再过分刁难,只能悻悻作罢。
还有一次,在一段偏僻的山路上,车队遇到几个形迹可疑的小毛贼,拦住了去路。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为首一个手持生锈铁尺的壮汉,恶狠狠地喊道。
张明远吓得脸色发白,躲在马车里不敢出来。
护送陈平安的那两位族人,虽然有些武勇,但毕竟人少,也不敢轻举妄动。
眼看就要起冲突。
陈平安却从驴车上走了下来,不紧不慢地说道:“几位好汉,我们是前往府城赶考的穷学生,身上确实没有多少银钱。”
“不过,我看几位好汉,印堂发黑,目光无神,怕是最近时运不济,恐有血光之灾啊。”
“若是今日放我们过去,也算是积了一份阴德。说不定,还能化解了这场灾祸。”
“若是执意为难,只怕这灾祸,就要应在几位身上了。”
少年说话的语气,不疾不徐,却带着一股莫名的说服力。
那几个毛贼听了,面面相觑,心中都有些发毛。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多少都有些迷信。
再加上陈平安一身书生打扮,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倒也真有几分“铁口直断”的架势。
为首那壮汉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挥了挥手。
“罢了罢了,算你们走运!滚吧!”
一场小小的危机,便被陈平安用三言两语,轻松化解。
并未轻易动用武力,却也展现了少年过人的智慧与口才。
驿路风尘,一路行来。
陈平安的行囊中,又多了几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多了几分对未来的从容。
南淮府城,已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