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府试的日子越来越近,南淮府城内的气氛,也日渐紧张起来。
除了埋头苦读,不少来自各县的考生,也开始活跃于各种场合。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府城内大大小小的“文会”。
这些文会,名义上是供学子们交流学问、切磋才艺的雅集。
实际上,却也是各县才子们互相试探实力、展示才华、甚至拉帮结派、争取声望的舞台。
毕竟,科举之路,除了自身的学识,同年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士林中的名声,有时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陈平安对这些文会,本没有太大的兴趣。
少年更习惯于独自钻研,不喜与人争强好胜。
然而,麻烦却主动找上了门来。
这日下午,陈平安正在小院中温习功课。
同住的张明远,兴冲冲地拿着一张制作精美的请柬,走了进来。
“陈兄,陈兄!快看,这是什么!”
张明远将请柬递到陈平安面前,脸上带着一丝兴奋与得意。
“这是……请柬?”
陈平安接过请柬,有些疑惑地问道。
“没错!”
张明远得意洋洋地说道。
“是城中‘兰亭雅集’送来的请柬,邀请我等参加后日在湖心亭举办的文会!”
“兰亭雅集?”
陈平安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
“陈兄有所不知,这兰亭雅集,可是咱们南淮府城最有名的文会之一!”
张明远解释道。
“发起人,都是府学里的高材生,能收到他们的请柬,可是莫大的荣幸!”
“据说,每届府试前,兰亭雅集都会举办一次文会,邀请各县的青年才俊参加。能在文会上崭露头角,对日后的科举,可是大有裨益的!”
张明远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金榜题名的那一天。
“哦?这请柬,也送给了陈兄?”
李世林也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好奇地问道。
“那是自然!”
张明远扬了扬手中的另一张请柬。
“不仅有我的,还有李兄你的。看来,咱们清溪县的才子,还是有些名气的嘛!”
说着,张明远又看向陈平安,问道:“陈兄,想必你也收到了吧?毕竟,你可是咱们清溪县的案首,这兰亭雅集,没道理不邀请你啊。”
陈平安微微皱了皱眉。
说实话,少年对这种抛头露面的场合,并不感冒。
而且,清溪县“神童”的名声,虽然在家乡传得响亮,但在这卧虎藏龙的南淮府城,又能有多少分量?
这兰亭雅集,为何会特意邀请自己?
“说来也怪,我这里,倒是没有收到请柬。”
陈平安摇了摇头。
“啊?怎么会?”
张明远和李世林都有些意外。
“会不会是送请柬的人,弄错了地方?”
李世林猜测道。
就在这时,小院的门被人轻轻叩响。
一位穿着青色短衫的小厮,恭敬地站在门口。
“请问,小河村陈平安陈公子,可是住在此处?”
那小厮开口问道。
“在下便是。”
陈平安应道。
“这是兰亭雅集送来的请柬,请陈公子过目。”
那小厮双手奉上一张与张明远手中一般无二的请柬。
陈平安接过请柬,打开一看,果然是邀请自己参加后日兰亭雅集文会的。
只是,这张请柬的落款,却与张明远和李世林的那张,略有不同。
多了一个小小的私印,印上刻着一个“徐”字。
“有劳了。”
陈平安向那小厮道了声谢。
待小厮走后,张明远凑了过来,好奇地问道:“陈兄,你的请柬,可是有什么不同?”
陈平安将请柬递给张明远。
张明远仔细看了看,疑惑道:“这……这落款处的私印,是什么意思?”
“莫非,是哪位大人物,特意给陈兄下的请柬?”
李世林也猜测道。
陈平安心中,也有些不解。
这个“徐”字私印,究竟代表着什么?
“陈兄,既然收到了请柬,那后日的文会,你可一定要去啊!”
张明远兴奋地说道。
“这可是扬名立万的好机会!说不定,还能结识几位府城的大人物呢!”
“是啊,陈兄,如此盛会,不去可惜了。”
李世林也劝道。
陈平安沉吟不语。
去,还是不去?
去,固然有可能如张明远所说,结识一些人脉,甚至扬名立万。
但也可能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卷入不必要的纷争。
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自己的“神童”之名,若是传扬开来,未必是好事。
不去,倒也清净自在。
但又可能会被人视为怯懦避战,或是孤高自傲,反而引来不必要的猜忌。
看来,这兰亭雅集,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
“此事,容我再考虑考虑。”
陈平安缓缓说道。
“陈兄,这还有什么好考虑的?”
张明远有些不解。
“这等好事,别人求都求不来呢!”
“张兄,李兄,你们先去准备吧。我有些乏了,想歇息片刻。”
陈平安找了个借口,回了自己的房间。
关上房门,少年坐在书桌前,看着那张制作精美的请柬,陷入了沉思。
这个兰亭雅集,透着一丝古怪。
邀请者的态度,似乎有些暧昧。
既像是好奇自己的“神童”之名,又可能带着考较,甚至是打压外地才子的意味。
尤其是那个“徐”字私印,更是让陈平安心中多了一丝警惕。
不行,在没有弄清楚情况之前,不能贸然应允。
陈平安决定,先去打探一下这个兰亭雅集的背景。
以及,那位盖了“徐”字私印的人,究竟是谁。
想到这里,陈平安起身,走出了小院。
少年先是去了悦来客栈,找到了前几日认识的那几位清溪同乡。
“王兄,李兄,孙兄,向你们打听个事儿。”
陈平安开门见山地问道。
“不知几位,可曾听说过府城这个‘兰亭雅集’?”
“兰亭雅集?”
王明闻言,眼睛一亮。
“陈兄也收到请柬了?”
“正是。”
陈平安点了点头。
“这兰亭雅集,在府城可是大有名气啊!”
李进抢着说道。
“据说,每次文会,都会邀请不少名士宿儒前来品评。能在文会上得到他们的赏识,对科举可是大有帮助!”
“那这个文会的发起人,是什么来头?”
陈平安继续问道。
“这个嘛……”
王明和李进都摇了摇头,表示不太清楚。
倒是那位孙浩然,沉吟片刻,开口说道:“我倒是听说过一些。”
“据说,这兰亭雅集,明面上的组织者,是府学里的几位学长。但背后,似乎与府学教习,甚至与府衙里的一些官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哦?竟有此事?”
陈平安心中一凛。
“那,孙兄可知,这兰亭雅集里,可有一位姓徐的,颇有影响力的人物?”
陈平安又问道。
孙浩然想了想,说道:“姓徐的?莫非……莫非是那位‘南淮第一才子’,徐子陵徐公子?”
“徐子陵?”
陈平安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
似乎在茶馆里,听人提起过。
“没错!”
孙浩然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敬佩。
“这位徐公子,可是咱们南淮府年轻一辈中的翘楚!不仅文采斐然,而且家世显赫,其父乃是本府的通判大人!”
“据说,徐公子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在府城士林中,声望极高。这兰亭雅集,虽然不是他直接发起,但若没有他的支持,也断然办不起来。”
听到这里,陈平安心中,大致有了一些猜测。
看来,这张特殊的请柬,多半是出自那位徐子陵的手笔了。
只是,这位素未谋面的“南淮第一才子”,为何会对自己这个来自偏远小县的无名小卒,另眼相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