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大院的银杏叶在秋风中簌簌飘落,铺就一条金黄的地毯。
吴欢站在窗前,指尖轻轻敲击着窗框,目光落在桌面上那份刚刚送到的机密档案上。档案袋上印着鲜红的“绝密”字样,封口处盖着中央纪委的钢印。
他拆开档案,抽出一叠材料。
第一页,是一张黑白照片——年轻的傅立峰站在一艘渔船上,身旁是一个戴着墨镜的男人,两人握手微笑。照片右下角的时间显示:1998年。
“果然……” 吴欢眼神微冷。
照片背面的铅笔字迹已经模糊,但仍能辨认出几个关键词:“闽省走私案”“海鸥”“军火”。
上午九点,省委常委会议室。
郑宜生坐在首位,脸色阴沉。其他常委陆续入座,会议室里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傅立峰的事情,中央已经定性。” 郑宜生环视众人,声音低沉,“但这件事的影响,远不止他一个人。”
他的目光在吴欢脸上停留了一瞬,随即移开。
省纪委书记邓宏翻开文件夹,沉声道:“根据傅立峰的交代,江海集团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他们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利益网络。”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吴欢缓缓开口:“邓书记,这个利益网络,是不是和当年的‘海鸥’有关?”
邓宏看了他一眼,点头:“不错。‘海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代号,代表的是一个跨境走私集团。”
“而这个集团,至今仍在活动。”
散会后,吴欢刚走出省委大楼,一辆黑色轿车无声地停在他面前。
车窗降下,露出一张熟悉的脸——国家安全部特派员,陈志坚。
“吴书记,借一步说话。” 陈志坚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
十分钟后,某保密会议室。
陈志坚将一份文件推到吴欢面前:“这是‘海鸥’集团的最新情报。”
吴欢翻开文件,瞳孔微微一缩。
文件里是一份名单,上面列着十几个名字,其中有商人、官员,甚至还有两名现役军官。
而名单的最后,赫然写着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名字——
“何凯伦?” 吴欢猛地抬头,眼神锐利如刀。
陈志坚神色不变:“我们怀疑,有人利用您夫人的身份,试图接近您。”
吴欢回到东吴市委,立刻拨通了何凯伦的电话。
“你在哪?” 他的声音冷静,但手指已经微微攥紧。
电话那头,何凯伦的声音带着疲惫:“在医院,陪儿子复查。”
吴欢沉默了一瞬,道:“好,我晚点过去。”
挂断电话,他立刻调出何凯伦最近半年的通话记录和行踪轨迹。
屏幕上,一条异常的数据引起了他的注意——
上个月,何凯伦曾独自去过一家名为“海韵”的私人会所,而这家会所的注册法人,正是江海集团的前高管。
吴欢的眼神彻底冷了下来。
傍晚,医院病房。
吴忧已经睡着,何凯伦坐在床边,低头翻看着一本杂志。
吴欢推门而入,顺手反锁了房门。
何凯伦抬头,看到他冷峻的表情,微微一怔:“怎么了?”
吴欢没有回答,而是直接问道:“‘海韵会所’是做什么的?”
何凯伦的脸色瞬间变了。
房间里安静得可怕。
几秒钟后,她深吸一口气,低声道:“他们……用儿子威胁我。”
吴欢的拳头猛地攥紧,指节发白。
深夜,吴欢独自站在市委大楼的天台上,冷风吹散了他的思绪。
手机震动,一条加密信息传来:
“名单上的人已经开始行动,小心你身边的人。”
吴欢冷笑一声,回复:“钓鱼,总要舍得下饵。”
他抬头望向夜空,眼神如寒星般冷冽。
这场博弈,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