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浩正沉浸在山河社稷图与帝皇玉玺带来的喜悦之中,忽然,门外传来一阵仓促而急切的脚步声。
“王上,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与不良帅袁天罡求见。”李忠的声音在门外清晰地响起。
夏浩微微一愣,随即迅速收起山河社稷图与帝皇玉玺,沉声道:“宣他们进来。”
片刻后,蒋瓛与袁天罡恭恭敬敬地走进寝宫,跪地行礼。
“臣蒋瓛(袁天罡)参见王上。”
“平身吧。”夏浩微微抬手,神色严肃,“两位爱卿此时前来,所为何事?”
蒋瓛率先开口道:“王上,锦衣卫与不良人在登基大典期间,抓获了大齐、大梁、大炎等几大王朝的探子。这些探子皆随使臣团队而来,企图在大典期间暗中收集我大夏的情报。”
夏浩眼神一凛,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带着寒意的冷笑:“哼,这些国家果然不安分。袁天罡,你那边情况如何?”
袁天罡微微躬身道:“王上,不良人所获情报与锦衣卫一致。这些探子隐藏得极为隐秘,若不是我等仔细排查,恐怕难以发现其踪迹。”
夏浩缓缓踱步,陷入沉思片刻后说道:“将这些探子严加审讯,务必深挖他们背后的探子据点以及所谋之事,将整个据点给寡人连根拔起。”
夏浩微微颔首,目光紧紧盯着袁天罡,接着问道:“袁天罡,寡人记得不良人已经增加到一万人了吧,寡人来问你,如今可有不良人成功打入到各大王朝的朝廷之中?”
袁天罡郑重回道:“王上,各大王朝的朝廷中均有不良人潜伏其中,各大王朝三品及以上官员的府邸都有不良人监视,大齐王朝的王宫中都有不良人。他们一直于暗中默默收集情报,为王上掌控各大王朝的局势。”
夏浩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如此甚好,袁爱卿干得不错。如今各国探子竟敢在寡人的登基大典上兴风作浪,寡人断不能坐视不管,放任自流。袁天罡、蒋瓛,寡人命你们全力打探各大王朝的情报,务必做到事无巨细,一切皆要在寡人的牢牢掌握之中。”
两人齐声应道:“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遗余力,不负王上所托。”
夏浩微微眯起双眸,继续说道:“此外,你们要不断招收人手进入不良人和锦衣卫,将其散布整个凉州。寡人要全面掌握凉州各国的一切情报,尤其是青龙皇朝,任何细微的风吹草动都不能逃过寡人的眼睛,我大夏早晚要与青龙皇朝一较高下。”
“王上,青龙皇朝的青龙卫也试图打探我大夏的情报,之前你吩咐臣等先不要招惹青龙卫,但是最近他们的动作越来越频繁了。王上,现在该如何是好?”袁天罡接着禀报道。
夏浩沉思片刻后说道:“先暂时给他们一些假情报吧,顺便找一些人好吃好喝的把他们供起来,先消磨他们的意志,同时也试探一下能不能策反,若是不行,等灭了几大王朝后,我大夏也要直面青龙皇朝的,到时他们也就没什么价值了。”
“王上圣明。”蒋瓛与袁天罡再次跪地行礼。
夏浩挥了挥手,“去吧,寡人等着你们的捷报传来。”
“臣等遵命。”蒋瓛与袁天罡齐声应道。
“此次你们立了大功,寡人必有重重的赏赐。下去吧。”夏浩挥了挥手。
蒋瓛与袁天罡再次行礼,退出寝宫。
夏浩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思绪如潮水般翻涌不息。
这些国家的探子在登基大典之际现身,显然是对大夏虎视眈眈,垂涎欲滴。他深知,自己的统治之路才刚刚迈出第一步,未来还有诸多艰难险阻与严峻挑战等待着他。
夏浩缓缓坐回王座之上,眼神深邃而凝重,仿佛能洞穿一切迷雾。
他深知,在这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玄幻世界之中,情报才是最为重要的致胜利器。只有牢牢掌握了凉州各王朝的情报,才能在接下来的发展进程中抢占先机,占据主动。
如今各国探子在登基大典上的出现,更是让他深刻认识到其他国家对大夏的觊觎之心从未消散,始终蠢蠢欲动。
那些看似恭敬有加的使臣背后,隐藏着无数的阴谋诡计与精心算计。
而他,作为大夏的王,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洞察一切可能存在的威胁。
凉州的霸主级势力青龙皇朝,那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存在,迟早会与大夏产生激烈的冲突与碰撞。
夏浩明白,只有提前了解青龙皇朝的一举一动、真实实力和战略策略,才能在未来的对决中有备无患,从容应对。他不能让大夏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必须主动出击,牢牢掌握局势的主动权。
不良人和锦衣卫,便是他手中的锋利之刃。他们的存在,将为大夏编织起一张严密无缝的情报大网,让任何风吹草动都无法逃脱他的精准掌控。
夏浩相信,凭借着他们的不懈努力,大夏必将在这玄幻世界之中强势崛起,成为当之无愧的霸主。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无比的使命感,他要为大夏的百姓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繁荣昌盛的国度,要让大夏的荣耀光辉照耀整个天玄大陆。为此,他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哪怕前路布满荆棘,充满艰难险阻,他也绝不退缩,勇往直前。
夏浩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不移的光芒。他知道,未来的道路还漫长而曲折,但他有十足的信心,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不良人和锦衣卫的忠诚与不懈努力,大夏必将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
……
夏浩在王宫中精心思考着,不断布局谋划,而在距离大夏都城几百里之外的一处幽深密林之中,参加完登基大典的各个王朝使臣们心有灵犀地相聚于此。他们面色凝重如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与精心的算计。
大炎王朝的大将军拓跋方率先打破沉默开口:“诸位,这大夏新君夏浩野心勃勃,志存高远,如今又有岳飞和陈庆之这样的猛将率领的两支精锐之师,若任由其发展壮大,日后必然成为心腹大患。”
大梁王朝的丞相姜凯微微点头,沉声道:“不错,此次大典,已可清晰地看出大夏的崛起之势,锐不可当。我们必须想方设法遏制大夏的发展势头,否则我等与其毗邻的各国皆危在旦夕,朝不保夕。”
大齐王朝的使臣也随声附和道:“如今大夏兵锋正盛,之前我大齐王朝排名第五的精锐兵团也不是陈庆之与岳飞率领的强悍之师的对手,我们若是联手合作,以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堆死那两支军队,大夏就会变成待宰的羔羊,任我们宰割。”
此人是大齐王朝的太师傅云瀚,也是当今大齐王的老师,在大齐王朝可谓是权势滔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众人陷入沉思,片刻后,一位使臣附和道:“太师此计精妙绝伦。”
“此计可行。”大燕王朝的澜川郡王燕澜川说道,“大夏如今整合了境内宗门势力,趁大夏还没有彻底掌控,我们联手还有一线生机,若是等大夏彻底掌控各个宗派的话,即使我们联手怕是也要损兵折将,伤筋动骨。”
澜川郡王是燕王的同胞弟弟,当年要不是燕澜川的鼎力支持,如今燕王也难以登上王位,因此,燕王极为看重澜川郡王。
姜凯捋了捋胡须,说道:“澜川郡王说得在理。”
拓跋方也是眼睛一亮:“此计甚妙。但需谨慎行事,小心为上,不可被夏浩察觉我们的意图。”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商议具体的实施计划,精心谋划每一个细节。
他们深知,这场与大夏的博弈,关乎着各自国家的生死存亡,容不得半点疏忽与差错。
而在他们密谋之时,却不知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已被不良人和锦衣卫的眼线暗暗监视着,尽收眼底。
夏浩坐在王座之上,正思索着未来的战略布局,突然,蒋瓛与袁天罡匆匆而来。
“王上,微臣等有要事禀报。”蒋瓛与袁天罡跪地行礼。
夏浩微微抬眼,沉声道:“讲。”
蒋瓛率先开口:“王上,离开都城的各大王朝使臣都聚集在几百里外的山谷密谋,其所言所行已被我锦衣卫与不良人完全掌控,了如指掌。他们欲联手遏制我大夏发展,甚至妄图以人数优势击败我大夏岳飞和陈庆之所率之精锐之师,还欲趁我大夏尚未彻底掌控境内宗门势力之时动手,妄图一举成功。”
袁天罡接着道:“王上,这些使臣各怀鬼胎,心怀叵测,此次密谋就是由大炎王朝大将军拓跋方、大梁王朝丞相姜凯、大齐王朝太师傅云瀚、大燕王朝澜川郡王燕澜川等人主导的。他们深知这场与我大夏的博弈关乎各自国家生死存亡,却不知其一举一动皆在我等掌控之中,难逃法眼。”
夏浩坐在王座之上,听着蒋瓛与袁天罡的禀报,神色冷峻如冰。
“这些使臣,果真是贼心不死,野心难驯。”夏浩微微眯起双眸,“不过,既然他们要玩,那寡人便陪他们好好玩玩,一较高下。”
夏浩沉思片刻后说道:“袁天罡、蒋瓛,继续监视这些使臣,掌握他们的全部计划,但不可打草惊蛇,轻举妄动,放他们离去。同时,传令潜伏在各大王朝的不良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全力打探各国的动作,务必做到事无巨细,皆在寡人的掌控之中,滴水不漏。”
袁天罡与蒋瓛恭敬应道:“臣等遵命。”
随着夏浩的命令下达,不良人和锦衣卫更加紧密地监视着各国使臣的一举一动,丝毫不敢松懈。
那些使臣们商议完毕后,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纷纷踏上归途,却不知他们的所有行动都在夏浩的精准掌控之中,无处遁形。
而在各大王朝的朝廷之中,潜伏的不良人也开始了更加隐秘而危险的行动。
他们如同黑暗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收集着各国的情报,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行动,都被他们详细地记录下来,然后通过秘密渠道迅速传递回大夏。
夏浩则在王宫之中,仔细分析着不断传来的情报,抽丝剥茧,洞察真相。
他深知,这场与各国的博弈,不仅需要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更需要精准的情报和过人的智慧作为指引,他要在敌人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予他们致命一击,一举获胜。
两日后,各国使臣回到各自的国家后,开始积极筹备他们的阴谋诡计。而夏浩则耐心地等待着时机的到来,他相信,凭借着不良人和锦衣卫的努力,他一定能够将计就计,让这些企图算计大夏的国家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再过两天后,几大王朝密谋许久的计划事无巨细地摆在了夏浩的龙案上,夏浩看了之后直接嗤之以鼻,这几个王朝密谋那么久才敲定的方案只不过是想利用人数优势堆死大夏军队。
但是各大王朝想不到的是,夏浩一直以来都在藏拙,否则整个凉州除了青龙皇朝外,怕是其他王朝早就被大夏灭了,夏浩只是想闷声发大财,不想被有心人注意到罢了。
了解这些后,夏浩也没有心思再管这些事情了,夏浩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处理。
王云独揽朝政的事情夏浩可不想再发生,这就是夏浩自王云倒台后一直都不再立丞相的原因,他想将丞相权利分割开来,他就联想道明朝永乐大帝建立的内阁制度,由内阁统领六部,这样的话丞相的权利就被分化了,这是夏浩早就想进行的改革,只是之前大夏内忧外患,才一直没有着手去办。
现在大夏境内安稳发展,夏浩也积威已久,正是改革的好时机。
系统的声音也在脑海中响起。
【叮!现发布任务:设立内阁,将奖励宿主镇国神碑。】
夏浩瞬间来了精神,决定在下次早朝中就提出改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