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德殿的烛火在暮春夜风中摇曳,秦正明盯着内廷司呈递的密报,\"二皇子西市米铺\"几字被朱砂圈得发红。他捏着密报的指尖泛白,案头的云雷纹玉佩却突然硌得掌心发疼——那是景云十七年留给王绣娘的信物,内侧\"明\"字刻痕里还嵌着半粒桂花瓣。
\"王忠,\"他忽然唤来随侍太监,\"把景云十七年的《围猎录》找出来。\"
卷轴展开时,落出片干枯的蓝蝴蝶花。秦正明望着舆图上\"桃花驿\"的标记,想起密报里写的:\"刘王氏,圆脸,腕系银铃,腰间布囊绣几何纹。\"那些字句像重锤,敲在他记忆里的靛蓝围裙上——王绣娘当年正是用这样的布囊装着桂花香粉。
\"陛下,二皇子已认定那妇人是寻常村妇。\"王忠的声音打断思绪,\"是否需要...\"
\"需要什么?\"秦正明忽然冷笑,指尖划过卷轴上\"皇廷军侍王千里\"的署名,\"当年王千里在桃花驿寻了三个月,为何没有找到?\"
王忠低头盯着地砖缝,不敢接话。他知道陛下指的是前段时间,王千里依然回禀\"绣娘随货郎远走河西\"的密奏,而密报里的刘王氏,嫁来长安恰好月余。
秦正明忽然起身,袍角扫过烛台。火光跳跃间,他看见自己映在墙上的影子,与二十三年前那个雨夜重叠——那时他躺在农舍土炕上,王绣娘的银铃响着,为他褪去染血的征衣。
\"备轿。\"他摸出袖中玉佩,\"去西市。\"
\"陛下!\"王忠惊惶跪地,\"龙体岂可轻涉市井...\"
\"轻涉?\"秦正明望着玉佩上的云雷纹,\"朕当年在陇右坠马,可是靠农家妇人的棉布裹伤。\"他忽然将玉佩塞进王忠手中,\"把这个...去米铺换袋新米。\"
子时的西市寂静如墨。秦正明隔着轿帘,看见丰年米铺的灯笼在夜风里晃出暖黄的光。王忠捧着玉佩回来时,袖口沾着星点米糠。
\"刘王氏说,\"王忠的声音带着颤音,\"这玉不止一袋米,太贵重!\"
秦正明的瞳孔骤缩,仿佛看见王绣娘在烛火下替他缝补征衣的模样。她那时总说:\"云雷配巧绣,贵人保平安。\"而刘王氏腰间的布囊,此刻正装着半块\"明\"字碎玉——那是他当年坠马时遗落的。
\"去查刘王氏的生辰八字。就说就算一袋新米就好。\"他靠在轿辇上,听见自己的声音混着心跳,\"若与景云十七年...\"
\"陛下!\"王忠忽然压低声音,\"二皇子的暗卫在街角。\"
秦正明掀起轿帘一角,看见秦军的贴身侍卫正躲在槐树阴影里。他轻笑一声,命人放下轿帘,指尖却在掌心画着几何纹——那是王绣娘围裙上的纹样,与刘王氏布囊上的绣纹,分毫不差。
是夜,秦正明在龙榻上辗转难眠。他摸出暗格里的半幅画卷,画中少女的圆脸与密报里的刘王氏重叠。画卷边缘,当年王千里的题字清晰如昨:\"陇右民女,年方十八,待字闺中。\"
\"十八?\"他望着窗外的残月,\"景云十七年至今,该是38岁。\"他忽然想起王绣娘腕间的银铃,那串铃声曾在雨夜中告诉他:\"我叫绣娘,绣花的绣。\"
晨雾漫进麟德殿时,秦正明望着案头的新米袋,忽然笑了。袋口露出的靛蓝布角上,绣着朵半开的桂花——与王绣娘当年枕间的绣样,一模一样。他知道,有些真相不必言说,就像这袋新米里藏着的桂花香,终将在某个时刻,漫过整个长安。
\"传旨,\"他对着晨光捻动佛珠,“宣唐亦晨进宫。”
王忠领旨时,看见陛下指尖的佛珠上,系着半片干枯的蓝蝴蝶花。那是二十三年前,从王绣娘发间落下的。而此刻的西市米铺,刘王氏正对着铜镜拔去鬓角的一根白发,银铃轻响中,她摸出布囊里的两块玉佩。
卯时三刻,亦晨踩着晨露穿过朱雀门。他特意换了件素色锦袍,腰间只系着冰轮商盟的青铜腰牌,却在袖口藏了份《陇右米价折》——那上面用密语标注着丰年米铺的月流水。
麟德殿的金砖映着晨光,秦正明翻阅《商盟奏报》的指尖停在\"陇右桂花香米\"的条目上:\"冰轮商盟的渠道,倒是比朕的驿卒快上三分。\"
亦晨叩首时,注意到皇帝案头摆着个靛蓝布囊,边缘绣着半朵桂花。\"陛下谬赞,不过是些民间小生意。\"他起身时,目光扫过布囊上的几何纹,与王清华的工具袋纹样 。
\"民间小生意?\"秦正明忽然轻笑,\"西市丰年米铺的刘老板,可是朕微服出访结识的旧识。听说他新过门的儿媳妇操持铺务很是得力?\"
亦晨的瞳孔微缩,想起胖墩说的\"圆脸妇人\"。\"刘王氏的确勤快,\"他斟酌着开口,\"前几日还帮商盟改良了米袋封口。\"
\"改良得好啊。\"秦正明的指尖划过玉镇纸,\"陇右多山,商路难行,若有个闪失...\"他忽然盯着亦晨的眼睛,\"都护卫的龙翔小组,该多照拂照拂。\"
亦晨的心跳陡然加快。龙翔小组是皇家最精锐的暗卫,寻常只护皇廷和自己办事。皇帝这足见对米铺的关注远超寻常。\"陛下放心,\"他抱拳时,袖口《陇右米价折》露出一角,\"米铺的桂花香米,下月就能送进宫中。\"
秦正明望着亦晨腰间的青铜腰牌,想起王千里密报里的\"靛蓝围裙、银铃、几何纹\"。\"桂花香米性温,\"他忽然起身,将布囊塞进亦晨手中,“留着给做粥最好。\"
亦晨接过布囊时。他瞬间明白,这是帝王的信物,亦是警告。\"臣谨记陛下教诲。\"他将布囊收入袖中。
出得皇宫,亦晨直奔唐家别院。王清华正在核算账目,墨汁滴落在他腕间的靛蓝布绳上。\"胖墩,\"亦晨沉声下令,\"调龙翔小组,三日内进驻西市。保护谁?\"胖墩攥着铁锤抬头。
\"刘王氏。\"亦晨摸出布囊,\"用农具犁头的身份,在米铺隔壁开个铁铺。为啥?\"王清华突然问道。
\"因为陛下要保她。\"亦晨望着天边的朝霞,想起秦正明说的\"旧识\"二字,\"而我们要做的,是让任何人都看不出她需要保护。\"
三日后,西市新开了家\"西市农家铁匠铺\"。胖墩戴着斗笠坐在农具旁,望着对面米铺里忙碌的刘王氏。她腕间的银铃每响一次,他就往账本里记一笔——是记路过米铺的暗卫人数。
王清华扮成货郎,挑着铁器在米铺门口叫卖。他瞥见刘王氏腰间的布囊,与自己的工具袋同样位置鼓出一块——那里装着半块\"明\"字玉佩,此刻正与他藏在袖口的\"明\"字玉佩,隔着人群遥遥相望。
深夜,亦晨在商盟密室展开地图。米铺、铁匠铺,在西市形成对角。他摸着腰间的青铜腰牌,忽然轻笑——秦正明要的不是保护,而是结界。一个让任何人都无法靠近的结界,就像用云雷纹圈出的帝王私域。
\"组长,\"暗卫呈上密报,\"二皇子的人今早到了40人。\"
亦晨望着炭行方向跳动的烛火,想起秦正明案头的靛蓝布囊。\"告诉胖墩,从明日起,同时增设其他暗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