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刚蒙蒙亮,小院的门就被轻轻推开。女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走进来,大的扫地,小的擦桌,动作虽不熟练,却格外认真。白芷带着烟烟进门时,她们立刻停下手中的活计,怯生生地站成一排,脸上带着拘谨又期待的笑。
白芷也笑,目光却扫过人群,眉头微蹙——春草没来。
“你们有谁知道春草去哪儿了吗?”她轻声问。
女孩子们面面相觑,她们大多互不相识,自然不知缘由。只有招娣犹豫了一下,站出来道:“小姐,我……我听说她家好像住在猫眼巷。”
“猫眼巷?”白芷一怔,这名字一听便是穷苦人家聚居的陋巷,窄如猫道,阴暗潮湿。她转头对烟烟道:“去请柳参谋,让他帮忙查访一下。”
烟烟点头,匆匆去了。白芷这才看向女孩子们,温声道:“以后不要叫我小姐,要叫曾先生。”
“是,曾先生。”女孩子们齐声应道,声音虽轻,却比昨日多了几分底气。
白芷取出纸笔,一一询问她们的名字,认真记下——招娣、银娣、冬妹、三妮、秋菱、腊梅、阿满、巧云、杏儿、月香、小碗……
每写一个,她的眉头便皱紧一分。这些名字,不是“娣”就是“妹”,不是“妮”就是“儿”,仿佛她们生来便只是附属,而非独立的人。
她放下笔,抬头看向她们,声音坚定:“读了书,就要有正式的名字。你们回家时,仍可用原来的名字,但在这里,要用学名。”
女孩子们茫然地看着她,白芷微微一笑,低头开始写,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中药名——
茯苓、半夏、当归、连翘、青黛、紫苏、木香、佩兰、石斛、玉竹、雪莲、忍冬、辛夷、杜若、泽兰、南星、凌霄、素馨、锦葵、蝉衣、竹茹、兰茹、茜草、茵陈、紫菀、白薇、青蒿、玉簪、石菖蒲、合欢、忘忧、凌霄、剪秋、剪春、剪夏、剪冬……
“你们选一个自己喜欢的。”
女孩子们眼睛一亮,凑上前去,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
招娣选了“半夏”,说喜欢它听起来干净利落;
银娣选了“青黛”,觉得这名字像画眉的颜料,漂亮;
冬妹选了“忍冬”,因为听说忍冬花冬天也不凋谢;
三妮选了“紫苏”,觉得紫苏叶子好看,还能做菜;
秋菱选了“茯苓”,觉得它像白生生的藕;
腊梅选了“辛夷”,因为辛夷花香气清冽;
阿满选了“木香”,觉得这名字温暖;
巧云选了“佩兰”,觉得兰草高雅;
杏儿选了“连翘”,因为连翘花开得热闹;
月香选了“玉竹”,觉得竹子清雅;
小碗选了“剪秋”,因为秋天是她出生的季节……
银娣怯生生地问:“曾先生,这些名字……有什么含义吗?”
白芷走到黑板前,提笔写下两个端正的字——白芷。
“这是我的名字。”她轻声道,“白芷是一味药,能祛风止痛,也能醒神开窍。”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张稚嫩的脸,“这些名字,每一个都是一味中药,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救世的一味良药——救世,也是救自己。”
女孩子们虽不全懂,却觉得胸口像是燃起了一簇火苗,暖烘烘的。
白芷将她们的新名字一个个写在黑板上,柔声道:“今天不急着教你们写,先让你们认识自己的名字。”
随后,她取出绣绷,分给每个人,指导她们按花样绣花。紫苏手最巧,针脚细密整齐;而被她娘夸“手巧”的半夏,却显得有些笨拙,针线歪歪扭扭。白芷也不急,只是耐心地纠正她的手法,心里却忍不住想——
“要是秋棠在就好了,她绣得可比我好多了。”
窗外,阳光透过槐树叶隙,洒在女孩们低垂的眉眼上。黑板上,药香之名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