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吼了一声,犹不解气。
继续指着李纲的鼻子大骂:“整天就拿你那套孔孟的愚忠愚孝、假仁假义的学说来指责本王。
若孔孟之道有用,何至于五胡乱华。
若是人人愚忠,我中原汉人至今仍被胡人统治。
若不是前隋文帝杨坚不讲愚忠虚名,拔剑而起,弑君宇文阐,你我如今仍着鲜卑人衣冠!!
若你教导的那套假仁假义的学说有用,杨勇、李建成为何会死于非命!!”
李纲被李承乾骂得老泪纵横,取下头顶官帽,露出花白的头发,噙着眼泪道:“殿下骂得对。老夫年老昏聩,才疏德薄,不堪为人师表。
老夫这就去给陛下上一道辞官奏表,辞去太子少师一职。让殿下身旁,再无人掣肘。”
“只是老夫最后还是想劝谏殿下一句:孔孟之道再是无用,也让我华夏子孙在这中原大地上延续近两千年。胡人再猖狂,殿下可曾见过百年国运的胡人?!两汉时强盛无比的匈奴人,如今安在哉?!
“杨勇虽死于非命,可杨广又好到哪里?残暴不仁、倒行逆施之下,还不是被其手下鹰犬绞死在江都行宫。”
“殿下,仁者无敌啊!!”
李纲说完,向李承乾行了个礼,转身而走。
看着李纲一直笔挺的身子变得佝偻,健步如飞的步伐变得蹒跚。
李承乾知道,自己刚才的那番话,伤了老师的心了。
急忙一个滑跪到李纲身旁,抱着李纲大腿痛哭:“老师,学生错了。您可不能因为学生顽皮就不要我了啊。呜呜呜~~”
李纲轻轻的抚摸着李承乾的脑袋:“殿下年少老成,智计超群,机变百出,勇猛无畏。老夫已经教不了你什么了。”
李承乾泪眼婆娑的抬头望着李纲:“恩师才说过仁者无敌,学生一直使用的是霸道手段,奸诈之术。需要恩师这样的仁人志士为我后盾啊。”
李纲闻言长叹一声,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道:“我知殿下虽然有时候行事暴戾,但心地并不坏;一直也是以奸诈之术行仁政。正因如此,老夫才会答应陛下做你老师。
今日你给老夫解释清楚为何要如此急切的推行科举,只要说得有理,老夫便答应留下。”
李承乾擦掉眼泪,正色说道:“科举无论是对皇室、朝廷,还是寒门学子来说,都是利国利民利千秋的善政。
前隋炀帝之所以推行失败,乃是因为世家门阀从中阻挠所致。
如今天下破而后立,我父皇威望空前,正是变法图强的大好时机。
若我父子二人为了史书上的美名,为了虚假的太平盛世。对世家门阀,勋贵学阀,骄兵悍将,贪官污吏,苛政暴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眼睁睁的看着变法良机溜走而不作为,那么后世子孙再也不会也不敢有人去变法图强!
那么三百年后,我大唐依旧难逃王朝的轮回宿命。
甚至不用三百年,就有活不下去的百姓拔剑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着百万流民杀入长安,将我皇家屠戮干净。
到时世家门阀再打着为我李唐报仇的旗号,与百万流民为了皇位厮杀。又是天下苍生百年浩劫啊!!
本王见父皇威望一时无二,能震慑住那些魑魅魍魉。又加上天下破而后立,正是在天下这张白纸上描绘锦绣河山的大好时机。才想着加快推行科举,打破世家门阀铸造的阶级壁垒,给天下寒门一个上升的渠道啊!!
若是错过,后世子孙再无变法的可能。纵使后世子孙有心变法,也无力回天。
这也是本王不惜触犯父皇底线也要组建恶龙军的原因啊。本王组恶龙军,不是为谋逆,也不完全是为平定四夷,最主要还是为了防备世家门阀、贪官污吏、学阀勋贵的反扑啊!”
李纲听完,沉默许久。然后正了正衣衫,向李承乾纳头一拜:“殿下高瞻远瞩,目光深远,老臣不及也。老臣愿用这把老骨头为殿下变法大业赴汤蹈火,为殿下遮挡明枪暗箭。”
“这怎么使得,恩师快快请起!”
李纲再起身时,已腰杆挺拔,脊背笔直!!
他虽年迈清瘦,也有八尺身高。此时的他须发皆张,正气浩然!将年幼稍显矮小的李承乾牢牢护在身后!!!!
李承乾和李纲之间的谈话,很快就被百骑司送到了李世民的御案前。
李世民看后,起身。背着双手在御书房内踱步许久。
最终对卓不群道:“召李承乾、李纲,即刻入宫觐见。”
“喏。”
一个时辰后,李承乾、李纲以及李承乾擅自做主带来的裴行俭,进到了御书房。
三人行礼之后,李世民在御案后死死盯着李承乾道:“听说你想变法?!”
李承乾平视着李世民咄咄逼人的目光,点头:“是。”
李世民咬着牙道:“你想把大唐变成什么样子。”
李承乾正色道:“儿臣想把大唐变成老有所养,少有所依。
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岗,居者有其屋。
饥有食,寒有衣。家家有余粮,顿顿有肉吃。
人人有书读,无论身份高低,富贵人还是贫贱子,都有上升的通道。只要通过科举考核,都能做官!
如此天下人吃饱穿暖,又有上升通道,便不会造反。我大唐才能万万年!”
李世民冷笑:“说话跟喝汤一样!朕问你:如何解决最起码的饥有食?!”
李承乾拱手道:“一: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儿臣让将作监打造的曲辕犁便是为此。
二:从海外寻找良种。太上老君曾托梦于儿臣,说数万里的海外有玉米、土豆、红薯等亩产上千斤的良种,只要取来便可彻底解决困绕我中原几千年的饥馑之忧。儿臣想在恶龙军中组建水军、海军,便是为此。”
李世民面无表情的道:“朕姑且当你上述都是真的。那你又如何保证寒门学子的上升通道?
要知道前隋也推行过科举,可世家门阀垄断圣人学说千年。前隋每年录取的人都是世家门阀子弟,纵然有外姓之人,也是世家门阀的门客。”
李承乾道:“不将圣人学说当成选拔官员的唯一标准。
学子无论身份、地位、流派、种族都可报名参加,无需人举荐。
每届科举由父皇和房杜等人出题,主考律法与治国之道。
科举糊名,经乡试、会试、殿试三层选拔。
最终殿试由父皇亲自主考,取前两百名为官。”
李世民又问了许多变法问题,李承乾皆对答如流。
李世民最后问道:“如此激进的变法,若引起天下大乱如何收场?!”
李承乾笑而答曰:“父皇再领兵打一次天下就是!”
紧接着道:“再者说以父皇的威望,必能震慑住那些魑魅魍魉。
若父皇和儿臣怕天下大乱,怕史书上留恶名而不去变法。后世子孙没有我父子二人的威望,没有我父子二人的时机。就算才能超过我父子二人,在惰性之下也不会去变法图强!
父皇,如今天下破而后立,您威望空前,正是千载难逢的变法良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