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将郭孝恪打入囚车,押回长安受审!!”
随着李承乾一声令下,两个军士将郭孝恪押向囚车。
让李承乾没有想到的是,围观的曲阜百姓突然冲上去将郭孝恪生吞活剥!!!
是真正的生吞活剥,发了狂的曲阜百姓用嘴咬下郭孝恪的血肉,生啖下去。
李承乾看得心惊胆颤,暗道儒家对中原人的思想禁锢竟恐怖如斯,孔圣人还真是深入人心啊!!!
李承乾心惊之下,急忙命人修复了圣人陵墓与圣人故居。
又命人重新为圣人立庙,亲自祭奠,并当场宣布会上表请父皇加封圣人为文宣王。
三日之后,李世民的圣旨到达曲阜。
圣旨上先是安抚了曲阜百姓,又命李承乾押解长孙无忌、张亮回京受审。
李承乾奉旨行事,将长孙无忌与张亮一起打入囚车。担心长孙无忌在半路上被发了疯的儒家门徒请杀手劫杀,又从尉迟恭那里借了一万大军,方才踏上回京的道路。
行到河东道时,长孙无忌吵着要见李承乾。扬言李承乾若不见他,他便把所有事情抖出来。
李承乾无奈,只得命人将长孙无忌押来帅帐。
长孙无忌一到帅帐,立刻跪地大哭:“高明,你可不能行那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事啊!你可得救舅舅一命啊!!”
李承乾一脸惊讶的道:“要杀舅舅的是圣人门徒,与本王何干?!”
长孙无忌怒道:“老夫和郭孝恪是受了殿下指使,才对孔家下的手。殿下如今见民怨沸腾,就想过河拆桥吗?!”
李承乾笑眯眯的道:“中书令说受本王指使,可有证据?”
长孙无忌咬着牙道:“李龙象、裴行俭、龙鳞卫等十九人都可作证。”
李承乾哈哈一笑,接着高声下令:“传李龙象、裴行俭、龙鳞卫。”
少顷,十九人到来。李承乾扫视众人一眼,然后慢吞吞的道:“中书令说他和郭孝恪是受了本王指使,才对孔家动的手。还说你们都是人证。
本王问你们,本王可曾指使过中书令和郭孝恪?不要有顾虑,如实说来。”
裴行俭摇头:“当日在帅帐之中,殿下只是劝诫中书令与郭将军在彻查山东之时,莫要行栽赃陷害,罗织罪名之事。要一五一十,按大唐律法秉公办理。并没有指使中书令和郭将军对孔家下手。”
李龙象紧跟着抱拳说道:“末将当日所见所闻,和裴行俭说的一样。”
龙鳞卫也道:“奴婢等人所见所闻,也与裴行俭所说无二。”
长孙无忌气得咬牙切齿:“你们!!!你们........你们沆瀣一气、蛇鼠一窝!!”
李承乾笑眯眯的道:“舅舅,你看你又急。本王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
本王虽然不好出面救舅舅,但有人能救舅舅啊。”
“谁?陛下吗?如今儒家门徒闹得很凶,陛下不会为了臣,得罪天下圣人门徒的。”长孙无忌一脸灰败的道。
李承乾笑道:“不是父皇;本王和父皇虽然都很想救舅舅,却不好出面。我们只能站在裁决者的角度,偏袒舅舅。至于偏袒舅舅的借口,就需要舅舅和你的盟友去找了。”
“哪个盟友?事到如今还有谁愿意做老夫的盟友?”长孙无忌急问。
李承乾笑眯眯慢吞吞的答道:“李积、程知节、段志玄、李君羡等山东瓦岗系将领。”
“他们?”
“对!”
“他们肯帮老夫吗?”
“儒家如今非置舅舅于死地而不可。儒家势大,舅舅已经是九死一生的局面。舅舅若想死中求活,就得像郭孝恪一样,将李积、程知节等山东瓦岗系将领拉下水。
这些人战功赫赫,又手握兵权。唯有将他们拉下水,和他们一起对抗儒家,舅舅方才有一线生机。”
听了李承乾的话,长孙无忌闭目深思。过了许久方才睁开眼睛,冷笑着道:“殿下好深的算计!!
为了对付儒家学阀,殿下先是威逼老夫命郭孝恪对孔家下手;接着又暗中收买郭孝恪,让郭孝恪临死之前攀咬老夫与军中山东瓦岗系将领。
如今又让老夫咬死山东瓦岗系,将老夫和山东瓦岗系推到前面,和儒家学阀打擂台。
殿下和陛下则坐在后面看橘蚌相争,获渔翁之利!!
如此阳谋,恐怕是殿下在向陛下交出恶龙军兵符的时候,你父子二人就算计好了的吧?!
殿下早就看出了老夫对您心生不满吧,也算准了老夫会和人合谋刺杀你。所以自请河北山东地,以身为饵,诱老夫入局。
然后你父子二人布局借势,一步步将老夫逼到如此地步!
高明,你还真是高明啊!经你一番布局,不但一举解决了门阀世家,推行了土地改革,收拢了河北山东人心;还逼得老夫不得不与山东瓦岗系将领联手对付学阀!!
高明!实在是高明啊!!”
李承乾羞涩一笑,“舅舅谬赞了。”
长孙无忌没有猜错,李承乾确实是以身为饵,诱使长孙无忌入局。想借长孙无忌与山东瓦岗系将领的手对付儒家学阀。
毕竟此时的儒家刚经历过衣冠南渡、五胡乱华不久,还没有得到后世赵匡胤那句“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话,势力远没有后世宋、明时期那般庞大。
所以李承乾便想试着借长孙无忌与李积、程知节这些文官武将的势力,看能不能斗垮儒家那帮学阀!!毕竟长孙无忌当了十年吏部尚书,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李积、程知节这些人的旧部也是遍布军中。两方势力合力,未必就怕了那帮只会动嘴,不会动刀的儒家学阀。
心念及此,李承乾笑着对长孙无忌道:“既然大家都是聪明人,也都把话说开了,那本王也不拐弯抹角了。
只要舅舅斗倒儒家学阀,本王不仅不会追究舅舅谋反与刺王杀驾之罪,还会奏请父皇,给舅舅加官为大司空,让舅舅位列三公。这可是房玄龄、杜如晦都没有获得的高位!!”
长孙无忌冷笑:“殿下是想明升暗降,将臣捧到三公的高位上供着,剥夺臣中书令与吏部尚书的实权吧。”
李承乾同样冷笑:“舅舅,人心要知足。你都对本王起杀心了,难道还想掌握实权吗?能给你三公的虚职,本王和父皇都已经是看在母后的面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