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东地区的革命历程中,晓井神兵是一段不可忽视的记忆。“神兵”最初发源于务川大坝,历经三年时光,逐渐向四方传播开去。它的火种首先落在德江稳坪下四房(龙底),随后,又在沿河的五谷、板场、夹石、毛田、枫溪,以及印江属何家大寨、鹿井溪、天池坪、瓦厂坪、杨家乡、沙子坡、红花园、麻竹园等地燃起。
1932年冬至1933年夏,沿河境内已设立11个神坛,佛主有杜执炳、安忠海(山鸡母)、吴国成等11人。佛主之下,细分出“英烈侯”“总管大王”“桓侯将军”“白虎星”“黑虎星”“何仙姑”“七仙姐”“黎山老母”等诸多角色 。在沿河县境,约有四五千人参与“吃神水”,可真正参与训练活动的,尚不足两千人。“神兵”操练时,喊着独特口号:“封枪法、扎枪法、包天罗帕混天绫,移山倒海起海水,打不进,杀不进,一刀砍个白印印”,带着浓郁的神秘色彩与战斗信念。
经过训练,到1933年秋,毗邻各县涌现出一支支声势浩大的神兵队伍。德江神兵率先逼近县城,吓得旧县长逃离,他们拥护梅天休担任县长。受此影响,印江、务川的神兵首领也纷纷带领队伍进攻县城。沿河神兵于1933年古历腊月11日,在上坝三尖角与保安大队交锋,取得胜利,还杀死国民党县长肖华尚和敌军团长张西明。此后,神兵兵分三路向县城挺进,一路抵达洪渡,一路进驻水田坝,一路攻入沙子坡。
旧政府慌了手脚,急忙调集廖怀忠部何团长和保安大队,凑出一个半团的兵力,对神兵展开堵击围剿。腊月13日至18日,沙子坡神兵战败,石登头、火石堡、里户(野夫)坪等地,未及时躲避的村寨民房,被官兵烧毁57栋,3个村寨被全毁,8名神兵被打死,20人受伤,30多人挂彩。经此一役,神兵难以立足,组织被冲散,士气消沉,众人纷纷埋名隐姓,躲藏起来。当地乡保趁机落井下石,抓捕神兵,肆意吊打勒索,不少神兵倾家荡产、家破人亡,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
1934年5月10日,转机出现。红三军从彭水县城南坨西渡乌江,5月31日占领沿河县城西岸,6月1日渡江占领东岸,6月3日抵达晓井。印江神兵首领冉少波派宁国学等人到晓井联络红军,称沙子坡有众多神兵神将,愿接受改编,欢迎红军前往。6月14日,红军抵达沙子坡与冉少波会面,商谈改编条件:神兵仍由神头统领,红军派政治干部,归军司令部直接领导。6月16日,冉少波集合六七百人在沙子坡开大会,正式接受改编。红军首长发表讲话,还发布《告神兵书》。6月19日,红军进驻枫香溪,吴国成、安宗海各自带领100多人前来接受整编。
神兵被编成纵队,冉少波任师长,宁国学为团长,安宗海任副团长,下设大队、中队、分队。红军为其发放枪弹、配给给养,对神兵团关怀备至、耐心教育。然而,冉少波旧习气难改,无法与士兵同甘共苦,同年10月,红军虽看不惯,仍耐心帮助、教育他。后来,红军将黔东纵队师与印江独立团、德江独立团、沿河独立团、川黔边独立团合编为黔东独立师,配合红军主力多次作战,屡获胜利。神兵经红三军收编与教育改造,多数人踏上革命正道,在黔东革命的画卷里,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厚重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