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省东北部梵净山东麓,位于黔、湘、渝两省一市交界之处,仿若一颗镶嵌在西南边陲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古有“地接川楚,位遏三湘,实黔东门户”之美誉,其县域总面积达3409平方千米 ,凭借连接大西南与长三角、珠三角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处于重庆、长沙、贵阳4小时经济圈交汇点的优势,区位条件得天独厚,在区域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截至2023年末,全县户籍人口72.72万人,常住人口46.51万人 ,近年来常住人口虽有一定变化,但仍保持着自身独特的人口结构特征。以苗族为主的26个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8.1%,各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交融发展,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松桃地域发展的独特标识,成为松桃文化的重要底色。
松桃苗族自治县文化底蕴深厚,苗族文化源远流长,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流淌着千年的记忆与智慧。苗族傩戏被誉为“戏剧活化石”,其表演形式古朴神秘,从古老的祭祀仪式演变而来,承载着苗族先辈们对天地自然、祖先神灵的敬畏与崇拜,每一个唱腔、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传承着千年的文化记忆,为研究苗族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活态资料。
“上刀梯”“下火海”等苗族绝技绝活,是苗族人民坚韧豪情的生动体现。表演者赤脚上刀梯,刀刃锋利却如履平地,下火海时,脚掌踏过熊熊炭火,毫无惧色,展现出苗族人民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和过人的勇气,征服观众,也向世人展示着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苗家花鼓舞节奏激昂明快,舞者们身着绚丽的苗族服饰,手持花鼓,动作矫健有力,在激昂的鼓点中,尽情释放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彰显出苗族人民乐观向上、充满活力的生活态度。滚龙艺术气势雄浑,舞动时,巨龙在人群中穿梭腾跃,威风凛凛,展现出苗族人民团结一心、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成为苗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苗族刺绣工艺精湛绝伦,针法细腻、色彩斑斓,凝聚着苗族妇女的智慧与心血。其花鼓系列产品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被国家外交部指定为外交用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展现苗族风情的重要载体;鸽子花系列产品被联合国指定为和平礼品,寓意着和平与友好,让苗族刺绣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凭借这些丰富而独特的文化瑰宝,松桃先后获评“贵州花鼓艺术之乡”“中国滚龙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绝技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成为传承和弘扬苗族文化的重要基地。
在自然禀赋方面,松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春温秋爽,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全年平均气温16.5c ,最热的7月份日均27.3c,最冷的一月份日均气温4.3c,无霜期293天 ,年降水量1378.3毫米,平均年雨日为183天 ,平均日照数为1228小时。这样宜人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为居民的生活和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松桃的森林覆盖率达63.43%,生态环境优美宜人。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梵净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巍峨壮丽,气势磅礴,拥有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山上植被茂盛,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其金顶拔地而起,直插云霄,云雾缭绕时,仿若仙境,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登山揽胜、探秘自然。南方长城历史悠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它见证了古代的军事防御和民族交流,城墙蜿蜒于山水之间,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苗王城古朴神秘,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分为东城和西城,原有城墙2000余米,城内有11条巷道,巷道内有11道寨门 ,是湘、黔、渝边界上保存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苗疆古寨 。这里曾是苗民长官司驻地,经过几十代苗王的经营,成为东部苗族南长城外围的王者之城 ,宣德至嘉靖年间,这里爆发了五代苗王领导的苗族起义,苗王城成为起义大本营 。如今,苗王城依然保留着古老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苗族风情,古寨内巷道建有石墙,并和城内错落有致的吊脚楼院墙连为一体,形成了具有防御能力的城堡;歪门邪道是古寨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独特审美;在这里,游客还可以欣赏到苗族拦门酒、对情歌、长桌宴等传统习俗,以及上刀山下火海、口舔红铁、仙人合竹、枪尖舞蹈等惊、险、奇的苗族绝技,深入感受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桃花源如诗如画,充满宁静祥和的田园气息,这里山水相依,桃花盛开时,落英缤纷,仿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让人流连忘返。潜龙洞是武陵山脉最高海拔的古溶洞群,也是几十亿年前罕见地生长于白云岩石层中的古溶洞群 ,现已探出1481米,其中厅堂9个,最大的潜龙厅有一万平方米,洞内景观奇特,石笋、钟乳石琳琅满目,石笋密度居亚洲第一,被中法洞穴专家称之为“地下桂林” ,是国家最好的溶洞之一,游客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幻的地下世界。腊尔山红石林造型独特,1500亩丹霞石林或嵯峨嶙峋,或形如楼阁,或状如宝塔,陡峭险峻,气势雄伟,令人震撼,这些奇特的石林景观是大自然历经亿万年雕琢而成的杰作,吸引着众多地质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赏。
松桃的矿产资源同样富集,已探明具有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有20余种 。其中锰矿已探明储量7.32亿吨,远景储量达10亿吨以上,占全国储量的四分之一,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素有“锰都”之称,主要分布在县境中西部地区,呈层状、透镜状缓倾斜产出,矿层厚度极值在0.5 - 9.0米,一般为1 - 3米,品位一般为17% - 22%,个别为15%左右 ,主要有大塘坡锰矿床、大屋锰矿段、杨立掌锰矿段等多个矿床(点),为海相沉积中型至小型碳酸锰矿床 。页岩气初步探明储量在1万亿立方米以上,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此外,石煤、石灰岩储量都在1万亿 - 2万亿吨以上,且便于开采 ,还有斑墨玉和带白玉大理石,经地质部门勘查取样检验,其抗压强度、光洁度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和超过出口标准 。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松桃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农业方面,松桃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全县总耕地面积110.2万亩 ,凭借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基础,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花生生产基地县”“全国茶产业体系科技示范县”等 。近年来,松桃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畜禽、油茶百亿级产业为主导,蔬果菌、茶叶、中药材等为补充,构建起农业全产业发展体系 。在粮食种植上,不断优化种植品种和技术,粮食体系稳步提升,2023年粮食种植面积57.84万亩,同比增长6.4% ,粮食产量19.19万吨,同比增长10.5% ,稻谷产量11.46万吨,同比增长25.4% ;油料作物、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发展是松桃苗族自治县的核心任务之一,2023年松桃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49亿元,同比增长4.5% ,总量位列全市第二,增速居全市第三 ,彰显出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三次产业协同并进,共同推动经济增长。
第一产业增加值46.7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81% ,增长率达到4.9%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9%,居全市第一 。在农业方面,农业产值万元,增长5.1% ,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结构持续优化;林业产值.17万元,增长7.6% ,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牧业产值万元,增长3.6%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1万吨,同比增长11.3% ,生猪出栏73.08万头,同比增长8.4% ;渔业产值万元,增长7.2% ,渔业养殖技术不断提升;养殖牧渔服务业产值万元,增长4.4%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服务保障。
第二产业增加值40.8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0.80% ,增长4.7% 。工业方面,全年全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0% ,轻工业实现产值万元,重工业实现产值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中,铁合金产量6.96万吨,同比增长17.0% ,精制茶794.73吨,同比增长114.1% ,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建筑业实现增加值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 ,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06亿元,增速25.1% ,居全市第三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产业增加值108.8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5.39% ,增长4.2%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亿元,同比增长4.4% ,居全市第四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分别同比增长6.8%、8.6%、15.1%、10.7% ,市场活力不断增强;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47.3% ,居全市第一 ,新兴服务业态蓬勃发展。旅游产业更是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23年共接待旅游人数613.52万人次,同比增长20.1% ,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0.0153万人次,同比增长178.2% ,实现旅游总收入60.94亿元,同比增长28.1%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增长。
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本级)达到5.58亿元,同比增长19.5% ,居全市第三 ,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推动了地方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在居民收入方面,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和元 ,分别增长4.4%、8.9%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11.9%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7.6%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市场日益活跃,消费结构也在逐步优化升级,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带动了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社会事业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松桃苗族自治县在社会事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教育领域,2023年末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72所(含教学点),涵盖从学前教育到中等职业教育等各个阶段,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选择 。学生总数人,教职工总数人 ,各类学校总占地面积约为43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185万平方米 ,教学环境不断改善,教育资源不断优化配置,教育质量逐步提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疗卫生事业持续进步,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580个,包括县级医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 ,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卫生机构床位2858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4021人,卫生技术人员3559人 ,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05人,注册护士2354人 ,基本满足了居民日常就医需求,为居民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健全,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提升保障水平。2023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累计人数人,同比增长2.5%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人,参合率96.53% ;参加失业保险累计人数人,同比增长21.6% 。年末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包括城市和农村低保人群 ,为困难群众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全县有福利院1个,床位200张,集中供养人数21人;敬老院16个,床位788张,集中供养人数519人 ,为特殊群体提供了生活保障和关爱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交通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松桃已构建起公路、铁路、高铁、航空“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公路方面,渝湘、包茂、杭瑞、松从、沿印松高速等穿境而过,县乡公路四通八达,连接着各个乡镇和村庄;铁路方面,渝怀铁路复线为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提供了便利;高铁方面,沪昆高铁、铜吉高铁的建设和运营,大大缩短了松桃与外界的时空距离;航空方面,铜仁凤凰机场改扩建、湖南湘西机场新建,为松桃的对外交流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空中通道。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不仅方便了居民出行,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松桃苗族自治县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它既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又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蓬勃发展的经济;既有完善的社会事业保障,又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在未来的发展中,松桃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加强区域合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让这颗镶嵌在黔东北的明珠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