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会上战场?”廖勇有些惊喜。
不得不说,诺埃尔的这块大饼可谓是画的有点香甜。对两人而言,比起未来的军衔,能继续在天上飞着才是更重要的。
对两人而言,未来进入指挥层甚至不能算是时间问题。
以廖勇为例,廖勇时下二十一岁,军衔上尉,AcE称号,金制飞行员胸章,荣立一个一等功,一个二等功,一个一级战斗英雄,一个二级战斗英雄,两个集体一等功,一个集体二等功。
这还是新维多利亚战役以前哦,现在廖勇在这场战役里,保持着累积击坠王的身份,按照联邦军惯例,就算后续没有重大立功表现,这也是个二等功。到时候,廖勇手里还得再多一个二等功。
再重复一遍,廖勇,现在,二十一岁。
就这个荣誉含金量高到什么地步?就算廖勇在这场战役结束后选择躺平,原地退役跑去寰宇科工当试飞员,此后不再从军了。他廖勇放在全联邦的军人里,都能排在前1%。
而廖勇很明显不可能就此退役。
现在,在联邦地下世界的黑赌场里,对平叛战争结束后,各个亮点人物的升迁,已经有人开了盘口。其中,廖勇升到校级军官的赔率低达1赔1.002。
能开这种盘口给赔率的人,很明显是真懂联邦军官的升迁规则。廖勇现在的荣誉距离【特事特办】这四个字,就只差临门一脚。
只要他在未来的作战里稍有点表现,在荣誉上加一加码,剩下的什么个人推荐都不是问题,立马就能走特别流程,越过培训直接提升到校官。而现在看舆论,在军宣的全力推动下,廖勇基本上不可能被调离一线。以他的技术,立功机会简直就是手拿把掐。
目前为止,对平叛战争,最悲观的估计也就是再打两年半,到时候廖勇二十四。这是什么一个概念?我们前面说过廖勇他爹廖建华,三十一岁的国防军少将,可谓是震古烁今。可他在二十四岁的时候,荣誉也好,级别也罢,还不如他儿子二十一岁的水平呢。
以未来二十年内没有战争,也就是没有战功能立的情况下,按照联邦国防军对优秀青年军官的培养惯例,可以对的廖勇未来升迁培养路线做一个大致的估计:
在平叛战争结束后,廖勇会先被破格提拔到少校,然后暂时调离一线,进入AcE计划接受至少一年的军官培训,培训结束后升中校,然后转入联邦军官学校,攻读军事指挥学硕士。
拿下硕士之后,按照惯例廖勇会升任上校。之后,他的下一步,是派遣到某个准备执行作战任务的分舰队内,担任分舰队参谋长。廖勇是飞行员出身,也有可能某个舰队的舰载航空旅旅长。执行至少三年任务,累积实战资历之后,再次调离一线,攻读军事指挥学博士。
将官数量远比校官要少,在廖勇未来拿下博士学位之后,不在战争期间是没有位置给他升的,下一步就是进入外放培训流程。
廖勇是空军,那么到时候要么去五大星域司令部,当个高级空军参谋,要么去各个行星担任空军基地司令。这个时候,廖勇就算是正式进入指挥层了。
只不过,外放流程还没结束呢,他会在这个岗位熬上最多五年,等有舰队的人到了年限退了,或者资历够了升了之后进入一线作战舰队。到时候要么担任舰载空军师师长,要么担任舰队总参谋长,或者兼任两个职务,同时给他升到少将。
到这一步,基本上就是培养走到头了,接下来就看他运气和判断了。到这个时候,全部以最长年限计算,廖勇多大?
三十八岁,和诺埃尔一样。
别忘了,诺埃尔可是北方星域司令的公子,并且在上次大战里,他是实打实的有丰富作战履历的。除了在404他自己硬把自己憋了十年外,诺埃尔在升迁上的每一步不是跳过,就是最短时限,完全不具备常规参考价值。
要是按照诺埃尔的情况算,廖勇调任空军基地司令的时候,也就二十六岁,熬上十年也就三十六,这可比诺埃尔年轻多了。
娜塔莉亚的情况和廖勇差不多,基本上只要还在部队里呆着,路线也差不多就是这么顺利,基本上在四十岁以前升到彻底的指挥层。而到了这个地步,他们也就没有什么驾驶战斗机出击的机会了。
现在诺埃尔和他们说,按照他的军改路线,他们俩未来升上去后实际上还是一线飞行员,那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这样的话,我们都愿意。”娜塔莉亚点了点头,开口说。
“就算不为了我的计划,你们未来的升迁也是很重要的,这么年轻就当上AcE,结果退役的时候都只是个校官也太丢人了。”诺埃尔耸了耸肩,“好了,不耽误你们的时间了,去忙吧。”
“明白。”两人敬了个礼,离开了。
首都星域。
“只用了这几天,就完成了第一个版本的迭代?”看到加鲁特提供的数据,格拉克斯的技术总监加莱特惊讶地说。
“因为不是什么大的改动,这次主要是调整了挂架,以便适配更多种类的导弹,同时略微调整了气动布局,以便最大程度的发挥柔性蒙皮的效果。”加鲁特回答道:“上一次试飞没有进行武器测试,这一次是为了测试这个。”
“根据之前开会的内容,这次测试的武器,我记得是寰宇科工的那几款新导弹对吧?”加莱特回忆了一下,开口问。
“是的,所有的导弹都已经运到了,今天就可以进行测试。”
“时间不等人,我们还是尽快吧。”技术总监点了点头,表示了同意。
寰宇科工和格拉克斯做到这么大,决策层的人自然不是唯利是图的蠢货。这帮人精明着呢,他们知道联邦政府的底线。
这两者虽然都涉及其他方向的业务,但是空军口才是主营业务。要知道空军在现在三军里虽然盘子最小,但是那也占着25%的军费比例呢,每年联邦军费按千万亿计算,折算到标准货币上,尚且等于1.5万亿标准货币,其中至少有70%,是采购和研发各型战斗机的。
这是多少?这是高达1.05万亿星际标准货币的可怕数额!
现在这块大饼里,格拉克斯和寰宇科工两家公司,明面上一个吃了三成,一个吃了四成半,实际上,因为互相购买对方的子系统产品,双方业务之间。存在相当的交叉重叠计算部分。
真算起来,两家公司加一块,其实只吃了空军这方面五成的采购经费。只不过格拉克斯毕竟是个上市公司,为了财报好看才故意隐瞒了一部分。
虽然如此,但是百分之五十也是巨大的份额了,寰宇科工那边,李延的身份摆在那,天生就是军方的人。如果空军的装备提供方只有寰宇科工的话,那现在空军和寰宇科工之剑,就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军工复合体。
并且,这个复合体的控制方是军方。在政治上,军方虽然只有五个席位,并且也只能对国防相关议案做出提案,在其他方向上的提案权和表决权,宪法都做了限制,但是在宪法里还有一条——
“涉及可能影响国防安全的重大事项时,军方具有最高否决权。”
虽然在后面,联邦宪法对“可能影响国防安全的重大事项”专门做了明确说明,但是,【修宪】是隶属其中的。
要不是宪法的不可修改内容里,明确了军方议员不得主动修宪。如果想要修宪,必须和超过百分之二十的联邦议员联名的话,现在早就是万事都属于【重大事项】,联邦也会沦为实质的军政府了。
但是,其他议员里,从来不乏没有底线的议员。军方议员嘛,也不是各个都大义凛然,全然没有个人政治追求。互相影响之下,这些重大事项还是越改越多。这么改,对那些正直的议员就是一种挑衅。
虽然军政双方都有正直的人,也一直在消弭军政分歧,但是两边的龌龊人只要凑上那么几次,一切努力就会付之东流。
很不幸啊,几百年后,不论鹰派还是鸽派,联邦议员和军方五席的关系就没好到过哪里去。联邦刚建立时的军政一家亲,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的场面是看不到了。
说回军工复合体上面,如果空军和寰宇科工之间,踢开其他议员的军工复合体事实形成。那不利于政商界的人捞油水都是小的,一旦政界无法通过工商业,对军界进行有效制衡的话。一旦军界独走,那后果可是灾难性,甚至是毁灭性的。
要不是格拉克斯从一开始,大股东的身份就是几个议会议员,靠着这层背景成功进行了平衡。联邦政府早就下手,对进行拆分了。
要知道,在联邦,国会只能相当于众议院,而议会则是相当于参议院。议会议员的地位可比国会议员的地位高不少呢。格拉克斯背后一直是几位议会议员,立场上天然就是政界的。
虽然说现在不是不存在军工复合体,你像海军和陆军,实际的装备提供方只有三家,直接吞掉所有的采购经费,事实上已经形成军工复合体了。但是那些军工复合体中,都有议会的影子,换句话说是在议会控制之下的。
至于为什么空军没有嘛……
这还不是盘子太小吗?
要不是上次大战里,寰宇科工拿出了xtA-11,直接宣布战斗机的二代机时代到来。从而让人类靠着空军技术率先迭代,成功逆转了战争胜负的天平。寰宇科工也在军方的投桃报李之下,一口气成为联邦前几的军工公司,议会那边恐怕都懒的管空军这边。
现在好了,一步慢步步慢。还没等议会动手,寰宇科工已经做出了充足的准备。
他们不仅约束自己在空军方面的经营比重,拓宽了公司在其他军种,甚至民用领域的经营,开始向其他几个综合型军工企业转型不说。其公司的财务透明率也高的惊人,李延甚至主动按照上市公司标准,每会计年度内,半年一次地彻底公开财务报表。
别忘了,寰宇科工可是一家非上市企业哦。这么搞完,在舆论界,寰宇科工那简直是军工企业模范啊。
甚至,李延还放出话来说,寰宇科工对自己的经营安全情况,纳税情况和内部管理有信心,自己也是个真正意义上遵纪守法的商人,随时欢迎联邦的有关部门前来调查。
这手段高的吓人,直接打了议会一个措手不及。
要知道,议会之前处理像寰宇科工这种,突然崛起并且内部没有议会的人,换句话说无法控制,并且正在飞速膨胀的军工企业时,手段上是没什么新意的。无非是安全检查,税务检查,内部反腐这些招数。
在陆军海军的盘子基本上锁定后,军工企业想要做大,那基本上上市融资是必不可少的。而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被这几招一搞,就算没什么问题,市场信心是死的,股价基本上会大跌,然后再结合上他们手里的投资公司,趁着对方股价被压低,一口气将目标拿下。
但是,这些招式在寰宇科工打出不上市,财务透明,欢迎检查这几招之后,基本上是彻底失效。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议会这套在和平时期好用,但是在战争时期就是两码事了。最简单的一条,和平时期军工企业做大确实很难,但是在战争期间,确认了xtA-11的作战效能之后,军方有形的大手一挥,直接给寰宇科工批了两万亿星际标准币的经费。
那可是一千万亿联邦币,现在这么大规模的寰宇科工,算上十几年的缓慢通胀之后,一整年的总利润都赶不上这笔钱。
有这种条件,想做大难吗?
议会想拆解寰宇科工很久了,但是旧手段没用。所以,他们只能靠格拉克斯去和寰宇科工竞争,看能不能把寰宇科工逼一把,逼到主动违反《人类联邦反垄断法》之后再下手。
然后他们就没想到,李延还真和格拉克斯良性竞争上了……
就比如说xtA-16这个项目,寰宇科工看似精心准备,公司内部甚至在军方经费以外进行了额外投资,结果呢?
结果他们端出来一个的xtA-11单发改型。
是,这个方案上采用的技术确实先进,但是设计的思路也是极其激进,各个子系统上的小问题到处都是,制造成本根本压不下来。在格拉克斯的项目出来之后,寰宇科工根本就没有拿下的可能。
好了,现在战斗机方面人家也没有垄断,你让议会怎么下手?人家甚至还主动和格拉克斯合作,采购格拉克斯的先进子系统呢。
伸手都不打笑脸人,面对寰宇科工的阳谋,议会也只能像雨燕这样,暗戳戳的给寰宇科工使绊子罢了。
言归正传,没过多久,格拉克斯几人就抵达了寰宇科工的试飞场。
“靶机已起飞,可以开始模拟。”
“雨燕明白。”已经在天上待命的雨燕试飞员应了一声,操纵战斗机追了上去。
第一轮测试的是一般武器,即复合制导格斗弹和反辐射中距弹。这两项武器的表现相当优秀,六发导弹全部命中了目标,并且全部造成了致命杀伤。
“不错,继续测试。”加鲁特很满意,点了点头,要求继续测试。
第二轮测试就不一样了,因为Admm和mpbm已经成功通过采购审批,正式成为联邦国防军的制式装备。并且,这两样武器也被点名作为三代机的可选武装,因此,雨燕也需要测试这两样武器。
根据寰宇科工提供的数据,Admm的理想使用情况是同时锁定六个目标发起打击,攻击成功率为78.75%,而mpbm则是在2.5马赫时,对距离超过75Km的敌人使用,能够得到最大的覆盖面积。
测试的结果到没什么意外,但是,一直将目光放在雨燕机身上的加鲁特,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你们看,机背部有两道黑色痕迹,这是怎么了?”
在塔台的几人对视一眼,急忙冲了下去。
等用于测试的雨燕拉进机库之后,加鲁特也顾不得自己穿着一身正装,扯过一张梯子,搭在机翼边上就爬了上去。
他伸手一摸,一种相当光滑的触感传来。加鲁特很清楚这种感觉是什么:那是凝胶状柔性金属被高温烧融,再经过快速冷却,失去柔性特性之后形成的颗粒状金属粉末。
“怎么会这样……”他看着手里的尘埃,双目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