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的麦子熟了
收割机轰隆隆热闹了
麦粒晾晒在厂子前公路上
金黄故事点滴
汗水晶莹剔透
农民的劳动光荣
江苏高邮的麦子熟了
念起黄河岸边的故乡
芒种季节也要收割
忙不忙三两场
念起我的童年和少年
念起我的青春和小家
没有联合收割机的时代
铲子和镰刀飞舞
谁懂庄稼人的辛苦
江苏高邮的麦子熟了
念起故乡交公粮的岁月
挨号排队在粮库
检查严格干湿分别
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
江苏高邮的麦子熟了
念起采访的日子
采访强收提留款的队伍
记者遭受八对一的拳脚
岁月熔炼才情
人生历练自我
今日的南下采访
不仅仅是务工行情定格
还有乡村风景和收获
好日子好生活美在旅途上
2025年5月25日为行走江湖而作
——题记
清晨五点,高邮湖畔的薄雾还未散尽,收割机的轰鸣声便撕破了黎明的寂静。履带碾过潮湿的田埂,将沉睡的泥土唤醒,钢铁巨臂所到之处,麦秆如同被施了魔法般齐刷刷倒下。冰阳站在田垄旁,看着脱粒仓吞吐着金色的麦流,扬起的麦屑在晨光里纷飞,恍惚间竟像极了记忆中故乡清晨的炊烟。
\"师傅,今年这亩产能到多少?\"他拦住一位戴着草帽的农机手。对方抹了把脸上的油污,露出憨厚的笑容:\"少说也有一千二!这新机器就是厉害,去年还得两天的活儿,今年晌午就能收完这片地。\"话音未落,远处传来妇女们的说笑声,几个头戴遮阳帽的农人正推着独轮车,将散落的麦穗一一拾起。阳光爬上她们汗湿的脊背,在粗布衣衫上晕开深色的盐渍。
公路边的晾晒场早已热闹非凡。张老汉一家老小齐上阵,儿子开着拖拉机将麦粒倾倒在地,儿媳和孙女用木耙迅速将麦粒摊开,形成波光粼粼的金色长河。七十岁的张老汉颤巍巍地跪在麦堆上,抓起一把麦粒放在掌心反复揉搓,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这麦子好啊!你听这沙沙声,干透了!\"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个铝制酒壶,猛灌一口后递给冰阳,\"小伙子,尝尝咱自家酿的米酒,解解乏。\"
酒香混着麦香涌入鼻腔,冰阳的思绪瞬间回到黄河岸边的小村庄。那时的芒种时节,天还没透亮,全村人就扛着镰刀摸黑出门。父亲总把最锋利的那把镰刀留给冰阳,刀把上缠着磨得发亮的布条。麦浪翻滚的田野里,镰刀与麦秆碰撞出清脆的声响,冰阳跟在大人身后笨拙地收割,麦芒划过手背,不一会儿就肿起细密的红痕。母亲会趁着休息时,从布兜里掏出用荷叶包着的冷馒头,掰开后夹上腌萝卜,那咸香的滋味至今仍在舌尖萦绕。
最难忘的是交公粮的日子。天还没亮,粮库外就排起了蜿蜒的长龙。人们推着装满麦子的独轮车,车上插着写有队号的纸牌。冰阳记得父亲总会提前半个月反复晾晒麦子,生怕因为湿度超标被退回。轮到自家时,检验员会用特制的探针插入粮袋,抽出一把麦子仔细查看。若发现有杂质或不够干燥,就得拉回家重新筛选晾晒。有一年暴雨突至,父亲冒雨抢救晾晒的麦子,最后发起高烧,却仍惦记着粮库里的队伍。
\"现在交公粮早成历史咯!\"张老汉的话将冰阳拉回现实。老人指着远处晾晒的麦粒,感慨道:\"以前交完公粮,剩下的口粮都得精打细算。现在好了,种地有补贴,粮食收了全是自己的。\"他从兜里掏出手机,熟练地打开短视频软件,\"我孙子在城里打工,每天都能通过视频看到家里收麦子,这日子,做梦都不敢想啊!\"
麦田里的喧闹声突然变得遥远,冰阳的思绪又飘向那些惊心动魄的采访岁月。二十年前,为调查强收提留款事件,他孤身深入偏远山村。那天傍晚,当他正在记录村民的口述时,八名壮汉突然闯入。棍棒雨点般落下,他蜷缩在墙角死死护住相机和笔记本,耳边回荡着\"记者滚出去\"的怒吼。直到警车的鸣笛声划破夜空,满脸是血的他才被解救出来。住院期间,主编打来电话:\"后悔吗?\"他望着缠满绷带的手臂,坚定地说:\"这些故事,总得有人写下来。\"
如今,再次踏上采访之路,冰阳的视角早已不同。他不再仅仅关注那些尖锐的社会问题,更愿意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乡村的蜕变。在高邮的田间地头,他看到无人机在麦浪上方盘旋,监测着作物生长;在乡镇企业,年轻的返乡创业者正通过直播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在村民活动中心,老人们戴着老花镜学习使用智能手机,脸上洋溢着新奇与喜悦。
夕阳西下,收割机的轰鸣声渐渐停歇。张老汉一家围坐在麦堆旁吃晚饭,铝制饭盒里装着红烧肉和青菜,香气混着晚风飘散。冰阳架起摄像机,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幕。镜头里,张老汉的小孙女抓起一把麦粒,开心地抛向空中,金色的雨幕中,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满足的笑容。
夜幕降临,高邮湖畔亮起点点灯火。冰阳坐在旅店窗前,翻开笔记本,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与远处零星的蛙鸣交织。他写道:\"麦子熟了又黄,黄了又熟,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永远讲不完。从交公粮时的焦虑,到如今丰收的喜悦;从被误解时的伤痕,到记录时代的自豪。每一粒麦子都承载着岁月的重量,每一次成长都伴随着阵痛与蜕变。而我,将继续行走,继续记录,因为这人间烟火,值得被永远铭记。\"
窗外,月光洒在金黄的麦地上,宛如铺上一层银色的纱。远处传来收割机的轰鸣声,那是连夜赶工的农人在与时间赛跑。冰阳合上笔记本,望向夜空,繁星闪烁,仿佛是无数双眼睛,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他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又会有新的故事在麦田里生根发芽,等待着被发现,被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