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都护,你要去哪?”
诸葛亮看到李严上车转向疾驰,连忙高声问道。
“我要回成都向陛下请罪,无论陛下如何责罚,严都甘之若饴!”
“我李严,做错了,我认!”
“我认……”
李严的声音在峡谷中飘荡,留下诸葛亮和魏延相视无言。
许久,魏延才喃喃道:
“中都护的脾气还是这么急啊!”
……
成都,皇宫
冬日的成都已经很是阴冷,路上的行人大多裹紧衣服快步行走。
成都皇宫的虎威门和丞相府正对面,方便丞相府和陛下之间的沟通。
此时有些往来的官吏,正诧异地看着中都护李严向这边走来。
他袒露上身,背着几根荆条,独自一人向着虎威门走去。
这个场景,但凡读过书的人,自然知道意味着什么,
只是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一向严苛的托孤重臣李严李正方,做出负荆请罪的举动。
很快,背着荆条的李严来到了武威门前,双膝跪倒,行大礼,看着出来的董允,郑重说道:
“烦请通报陛下,李严昏聩,深知自己错到离谱,恳请陛下责罚。”
董允劝了半天,李严也不肯起身,只好快步进入宫中禀告刘禅。
很快,董允带着一件衣服出来,给李严披上,耳语了几句,他这才起身,跟随董允进入爵堂。
“李都护何必如此啊,这不是把朕放到火上烤吗?”
刘禅穿着常服,拿着一本书简,招呼李严坐下。
见李严还要跪下请罪,连忙拦下:
“李都护性子急,朕知晓,朕也不是故意隐瞒金牛道和汉中的事情。
既然李都护愿意好好和朕说话,今日君臣一场,你我也奏对一场,可否?”
李严饱读诗书,也是能文能武,他虽然坐下,依旧有些不好意思,拱手遮面行礼道:
“陛下但说无妨,严定知无不言。”
刘禅经过这一年时间,性格沉稳了很多,回来这些天,也沉下心来读了些书简。
正好李严回来,他也算是有感而发。
“李都护,朕最近找了些后汉时的书简看,想问一下都护,天下百姓,还心存大汉吗?”
涉及到汉室正统,李严正色答道:
“当然,自光武龙兴,天命既在大汉,此乃众望所归,陛下为何有此疑虑?”
刘禅叹了叹气,缓缓说道:
“可能会有心存大汉的百姓,可失望的百姓也不在少数啊。
饿殍千里,人相食,大汉要是不让百姓活不下去,也不至爆发黄巾之乱。”
虽然刘禅说的是事实,可在李严这些世家眼中,这可是大逆不道的话题。
他刚要像以前一样责怪,可想到陛下在汉中的所作所为,
以及那份沉甸甸的恤孤令,责备的话语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
他也长叹一声,不知如何说起。
刘禅接着说道:
“朕一直在宫中时候,也觉得天下百姓盼大汉久矣,
直到出宫和农户插秧那天,才了解普通百姓,想要温饱活着,已经十分艰难。
朕不怪都护的汉夷观念,只是不希望李都护一直陷在世家的世界里,看不到百姓疾苦。”
李严想到自己的言语,感到有些羞愧,却又不知如何下手。
刘禅接着说道:
“朕准备开发南中诸郡,教化百姓,李都护可愿前往?不强迫,只是征询意见。”
李严想了想,认真地点头说道:
“陛下所说,严颇为认同,愿为陛下分忧,前往南中。”
刘禅点点头,
“都护不用着急,朕不会让你自己一个人去,给朕一个月的时间,朕给你准备一批学生。”
“朕的烈属学堂明日就开课了,都护有时间随时可以来看看。”
陛下什么时候又弄出一个学堂了?烈属?不是世家子弟,也能读书?
李严有很多疑惑,不过他还是选择先看看情况,再说话。
被陛下教育这么一次,他也应该引以为戒了。
在外人看来,李严还是那个臭脾气的李严,公开怼了一次陛下,又去负荆请罪,
恐怕大势已去,而到成都宅邸的李严也不去解释,闭门不出。
过了几日,从丞相府发出了调李严巡南中,主教化之责,更是加深了世家的印象。
南中能有什么教化?这是远远流放走的架势。
陛下冬日开启的学堂,有些世家子弟加入进去一些日子,纷纷退了出来。
都是一些恤孤令上的普通百姓少年,很多都不识字,还需要陛下从认字开始教。
听说时间只有一个月,能教出什么来?
时间过得飞快,一个月时间转瞬即逝,到了李严南下的日子了。
人走茶凉,李严出发这天只有刘禅前来送行,两人之间该说的也都说了,互相道了过珍重,
李严就带着从汉中调动回来的混合特战队伍,以及短期培训班毕业的少年和工匠,浩浩荡荡地前往南中。
李严放下马车的帘子,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靠在车里闭目养神。
他并没有在意那些见风使舵的世家和百官,人心本来就如此,
堂堂李严李正方,又岂是那种在意自身荣辱的小人?
陛下教化南中的策略,那是国家大事,李严能为陛下做好这些,就足以告慰先帝了。
陛下说得对,天下不只有世家,还有千千万万的百姓。
而陛下要做的,不是那些世家酸儒的空谈,是想金牛道一样,踏踏实实地夯实国家的基础。
天佑大汉。
在朝堂和世家为各自的利益争吵时,建兴三年悄然过去。
然而,刘禅想要的安稳发展,终归只是一厢情愿。
一骑来自武都的急报,打碎了丞相府的平静。
诸葛亮这一年虽然南征北战,但有陛下打的基础,他不再像前两年那么心力交瘁了。
特别是金牛道的拓宽平整,让蜀地和汉中的联系紧密很多,
陛下留在秦岭中的一千多开山巡狩兵也屡建奇功,几乎拔除了魏军留下的所有关隘。
国内欣欣向荣,边塞也无战事,准备休息几天的诸葛亮,让这封战报弄得有些头疼。
来自武都的战报并不是魏军大兵压境,而是曹真效仿了陛下在子午谷一线的特种作战。
从武都到天水一线,就在这一个月时间,村寨被先零羌等破袭七十多次!
关键每次最多十几骑,大军出动就四散逃逸,大军撤回就继续侵扰。
目前武都天水一线人心惶惶,如果再不采取行动,恐怕天水武都就要成为孤城。
诸葛亮思索半天,并没有特别好的应对方式,
换做以前,他恐怕会亲自去武都坐镇,
而如今有了陛下之前的惊艳表现,诸葛亮第一时间想到的,竟然是去问问陛下应当如何应对。
“通禀陛下一声,诸葛亮有要事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