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从田间回到宫里,简单洗漱之后倒头就睡,第二天小朝会,刘禅直接抛给谏议大夫尹默一件头疼的事情。
“陛下,夷陵之战阵亡军士不下四万,其中还有很多武溪蛮,陛下仁德,体恤阵亡军士亲属不易,可这确实难以实现啊。”
主管财政的孟光也出列提出意见:
“启禀陛下,丞相正在南中平叛,各项开支巨大,这项计划花费弥巨,是否问一下李都护的意见。”
孟光不想刚刚有点起色的财政再次捉襟见肘,直接抬出托孤重臣李严来当做拖延的借口。
刘禅对于众多大臣反对这项计划早有准备,只是没想到孟光这个时候会将李严推了出来。
作为托孤重臣之一,李严和诸葛亮不同,他更多在意自身和家族考量,
发现在成都无法撼动诸葛丞相时,果断提出去驻守永安,想要将自己的势力保存在边塞。
刘禅没有继续坚持,而是直接应允,将这次朝会所议抄送永安,询问李严的意见。
很快李严的信就回来了。
“啪!”
刘禅怒气冲冲地将李严的信拍在了桌子上,和诸葛丞相每次回信多以鼓励安慰不同,李严字里行间透露出浓重的爹味。
没错,就是通篇的说教意味,直接用托孤老臣的身份否了刘禅这份厚待夷陵之战遗属的计划。
什么历朝历代无有此等先例,既给抚恤,何须厚待之类,将刘禅气的七窍生烟。
不用见面,李严固执古板的性情就表现无疑。
刘禅并没有期待这位托孤重臣能够像诸葛丞相那样全心全意帮助他,可没想到明明对于国家有利的事情,对方竟然直接全盘否定。
刘禅努力平复心情,重新书写了一封回信。
这次的回信里,他详细阐明这份计划由内库出资,不需要耗费国家财政。
他也详细介绍了这样做的好处,对于挽回夷陵之战后朝廷在民间的形象,更能形成标杆效应之类,足足写了三页纸。
这次李严的回信来的更快,只有不到一页纸,冷嘲热讽的意味更浓了。
陛下内库何来钱财?还不是国家供养?
耗费国库钱粮邀名,何其愚也!
陛下应该多向朝廷老臣学习,做好份内之事就好。
连续两次的拒绝,直接激起了刘禅的暴脾气,他就不信了,没有这些老臣的支持,他就不信做不好这件事!
朕有钱,钱不是万能的,但钱足够多,就是可以任性!
刘禅和吴懿赵云进行了一番商议,很快,一份精兵简政的报告就出现在了朝廷议事当中。
“精简官吏,淘汰老弱军士?”
孟光还以为少年皇帝会因为被李严驳回丢了脸面,一气之下会强行推行,如何应对他早就拟好了多项腹稿,就等朝议了。
没想到陛下竟然抛出了这份和那个优抚计划风马牛不相关的报告。
看来陛下还是少年心性,想一出是一出。
定下来的孟光仔细查看了这份报告,先是讲了目前冗官和冗兵的现状,数据详实,
比如冗官,益州已经达到五户百姓养一官的局面,而百姓服役年龄从16到56,各地存在大量老弱辅兵,只会空耗俸禄军饷。
说实话,孟光看到这份数据也大吃一惊,他虽然也知道成都朝廷为了安抚各方利益,沿用汉朝的察举制。
这样造成过于收纳众多世家子弟,人浮于事的情形在各个部门都很常见。
只是没有想到已经严重到这个程度,五户养一官,每年俸禄占据了岁入粮食的十分之二!
除去粮食,光是金钱方面的支出,一年就是六亿钱!
这还不算朝廷勋贵的各种封地赏赐,仅仅中下级官员,就吃掉了大部分财政收入!
人是会说谎的,数字不会,汉朝大司农一共一百六十人,如今益州一地,当朝大司农竟然有官吏六十七人!
孟光一向以直言善谏闻名,他最在意的就是财政状况,每个月走钢丝一样腾挪资金,已经够让他焦头烂额了。
没想到,就在他眼皮底下,竟然有这么多冗官!
是可忍,孰不可忍!
“陛下,冗官清理刻不容缓,请准许微臣从大司农开始!”
孟光义正辞严说道。
“陛下,万万不可!”
费祎出列,急切制止道:
“陛下,治大国如烹小鲜,切不可冒进,事涉数万乃至数十万官员,贸然裁撤,恐怕生变啊!”
“生变?这些蛀虫难道还敢造反不成?当我朝廷法度是虚设,还是当我大军枪矛刀剑不利?”
孟光瞪着眼,对于费祎的观点不屑一顾,
生变?如果放任下去,这些冗官就能吃光朝廷这点可怜的财政!那时候才会真的生变!
“孟孝裕!你这是误国!自古相忍为国,这等祸乱朝纲的乱政,你身为朝廷肱骨之臣,不去抗争,难道要做乱臣吗?”
“误国?尔等才是误国!朝廷月亏近千金,无钱发放俸禄,难道你费文伟自掏腰包填补?”
费祎不甘示弱,同样拔高声音:
“蜀地狭小,人才难继。若贸然裁撤,试问诸署缺员,谁人来补?难不成让你孟孝裕亲自去当这主簿?”
孟光和费祎两人直接在朝堂之上吵了起来,双方各不相让,面红耳赤之际,就差撸起袖子干起来。
“肃静!”
刘禅坐前负责通传的黄门高声提醒道。
孟光和费祎这才怒视对方,各自罢手。
孟光瞥了一眼费祎,冲刘禅行礼:
“陛下,冗官事宜,已积重难返,如今之计,只有下猛药,裁撤至少三一之数,方能改善财政。”
费祎也跟着出列:
“陛下,万万不可!贸然裁撤,恐生大乱,徐徐图之,要徐徐图之啊!”
眼看两人又要吵起来,刘禅看了这么久,终于开口说话:
“两位爱卿所言都极为在理,只是都误解了朕的意思。”
“朕只是说要治理冗官冗吏,几时说过要裁撤?”
刘禅的回答不仅没有平息众多大臣的疑惑,然而激起更多的讨论,朝堂之上一阵嘈杂。
不裁撤,怎么治理?难道陛下说句话,冗官情况就不存在了?少年天子,这是要空谈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