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们把脑子交出来,作者君饿了,一顿没有三个脑子都吃不下饭。
……
……
……
“哥,哥,哥,你快醒醒,我饿了。”
随着一阵呼喊以及摇晃,孙建国慢慢的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与自己家里不匹配的天花板。
虽然自己家里不是大富大贵,但是在经过孙建国的努力后,家里也是有了一座砖瓦房。
并且在与自家姐姐共同商讨后房间更是布置得非常温馨,而且其面积也不是这个小房间可以比拟的。
只是随着一股记忆的涌入,让他也是明白了现在的环境。
现在是1955年,这具身体的原主人,名叫孙建国。
这个时代人们取名的特色一般就是建设,建国,爱国等等。
而他这具身体的原主人孙建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睡梦中直接猝死了。
这让21世纪的孙建国灵魂直接占据了这个身体。
21世纪的孙建国是万千普通人的中的一个。父母是农民,从小家里的所有农活他都会帮着父母做。
而长大后由于家里经济不宽裕,所以他也就只读了一个职校。
虽然只是读了一个职校,但是正如郭老师所说,你可以没有文凭,但是不能没有文化。
而他即便是读完了职校也是在一直学习。
他也因为他所学习到的知识,虽然没有什么大富大贵,但是也靠着自己的学习努力在家里成功的开始了一个养殖场。
而这也让他的家庭环境极速改变,虽然不说大富大贵,但是吃饱穿暖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而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去看了情满四合院这一部电视剧。
前期他还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毕竟看着前面电视剧里并没有多大的事情,直到到了中期以后,他才慢慢的发觉不对。
而看完电视剧以后,他的内心的想法便是这哪是什么情满四合院,明明是“禽满四合院“还差不多。
他也是因为看完电视剧以后,他一激动直接将电脑屏幕给砸了导致触电,而这也让他直接身死。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会穿越到这个时期,并且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家竟然会在情满四合院。
……
看着眼前这个才8岁,衣服打着补丁的小姑娘,孙建国的记忆里知道了这是自己这个身体的妹妹。
原身孙建国在这个四合院里有着这个妹妹,虽然穿越者一般都是父母祭天。
但是孙建国并不是父母双亡,他的父亲孙抗战现在是轧钢厂的一位六级钳工,母亲丁艳在纺织厂里上班。
而他如今是刚刚高中毕业,并没有考上大学,家里也就只有这一个妹妹。
上一世他就是一个弟弟,他也想要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但是家庭原因导致他是家里最小的一个。
看着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小姑娘,虽然因为现如今的国家并不富裕导致有些营养不良,但是那萌萌哒的眼睛以及红润的小脸蛋,孙建国的心都被萌化了。
潜意识的熟悉,让他明白,这是自己的妹妹孙小丽。
揉着因为接受记忆而有些发胀的脑袋,孙建国慢慢的起身,随后说道:
“好了,妹妹,你别摇了,哥哥这就给你做饭。”
“那你快点啊,我饿了。”
“嗯,好,做好了我叫你。”
将自己的妹妹孙小丽抱起放在床上,孙建国让她好好休息,随后便是去做饭了。
走出房间后,孙建国细细的打量着自己家的屋子,从接收到的记忆中得知。
此时的四合院何大清早已经跟着白寡妇跑了,何雨柱两兄妹依然是相依为命。
贾东旭此时并没有成为原着中的黑白照片,还是一大爷易中海的徒弟,并且此时还是一个三级钳工。
而且贾东旭与他的母亲贾张氏不同,虽然由于营养不良的原因,但是他并没有其他小说中的那般有赌钱的习惯。
此时的他进入轧钢厂也没有几年,但是在一大爷易中海的教导下,短短几年时间便是能够达到三级,这也说明了他的努力以及天赋。
这也怪不得贾张氏总是念叨着贾东旭是这院里面最有出息的一个,人家的确是有着这样的本事。
而一大爷易中海选择贾东旭养老也是确实没有选错人,所以这也就是造化弄人。
此时的四合院前院依然是阎埠贵,作为红星小学的老师,他的工资一个月也有37.5元。
只是由于家里孩子多,加上他不是体力劳动者,所以每个月的定量比较少。
为了保证家里人不被饿死,所以也就养成了这算计的毛病。
不过这年代,家家户户都是算计着过日子,只是阎埠贵算计得太多了。
这也就导致了他的孩子们长大以后都是在算计,谁也不想为他养老,最后也就只能绑架何雨柱了。
而中院便是一大爷易中海了,作为现在轧钢厂的七级钳工,他一个月有着八十多块钱。
如今的易中海还没有考过八级钳工,不过七级也是厂里顶级的大师傅了。
而他现在把养老的目标放在了贾东旭的身上,对于贾东旭那简直就是和亲儿子一般了。
而后院的大爷便是刘海中了,本来二大爷是被许大茂的老爹拿到了,只是随着许大茂要娶媳妇,所以他们也就搬走了。
将房子留给了许大茂,这让刘海中也是顺利的成为了院里的二大爷。
二大爷刘海中,红星轧钢厂的锻工,抡大锤的,文化水平不高,却整天想着当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官迷。
而他唯一的爱好可能便是打孩子吧,毕竟谁家也不会三天两头的打孩子。
而四合院也不像前世那般只有着几户人家,在原身的记忆中得知现如今的四合院有着二十户人家。
差不多一百二十多人,而孙建国家则是在前院,他家有三间房差不多八十平米,而且还有着一个小院子。
作为轧钢厂的六级钳工,孙友国也是分得了两间房子,而孙母李翠兰作为纺织厂的工人在当时也是获得了一间三十平米左右的房子。
而孙父与孙母商量过后,将孙母所分到的房子与四合院的住户相换。
这也让孙建国家里的房子比起别人家的要好,毕竟如今的人们家里的人口很多。
而孙建国家里也就只有四口人,以四合院贾家为例,贾东旭娶了秦淮如以后,贾家的房屋便是有些拥挤。
而在秦淮如生完孩子以后那就更拥挤了,而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