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长,明儿周六,咱粮商协会的季度茶话会……”电话里的声音带着糖霜味,高小林盯着办公桌上的《双休日值班表》,钢笔尖在“高小林”三个字上戳出小窟窿——上周刚拒绝过三次宴请,这会儿听筒里又飘来红烧鱼的香味。“王老板,我这不值班嘛……”话没说完,对方笑了:“知道您忙,就安排在局里对面的‘公章饺子馆’,离您办公室就隔条马路!”
老马的旱烟袋在算盘框上敲出急响。他兜里揣着三张请帖:上午是社区“退休职工座谈会”(其实是老同事摆寿宴),中午是表弟的“商铺开业酒”,下午还有个神秘电话——“马股长,当年您批过的粮油店,今儿重装开业,您不来指点指点?”他对着镜子把中山装第二颗纽扣扣紧,突然想起去年在饭桌上把算盘珠当骰子押酒,结果输掉半条旱烟。
小五把考勤卡往抽屉里一塞,手机弹出五条微信:“五哥,驾校招生宴,来捧个场?”“小五,咱小区超市开业,免费吃席!”“王哥,审批科楼下的烤串店试营业,啤酒随便灌!”他掰着手指头数,突然发现上午十点到晚上八点,竟排了七场——其中三场还是同一家“机关食堂旧部联谊会”,不同人发来的邀请。“反正穿件干净衬衫,谁认得出我有没有换过?”他对着玻璃扯了扯领口,把昨晚蹭到的红烧肉油印藏进衣领。
周六清晨六点,高小林的搪瓷缸子还没泡上老鹰茶,王老板的电话就来了:“科长,饺子馆刚蒸了‘公章馒头’,褶子跟您批文件的签字一样利落!”他对着镜子揉了揉浮肿的眼皮,想起上周在这馆子看见的场景:有人把饺子摆成公章形状,醋碟画着“同意”二字——现在连吃饭都跟审批流程较上劲了。推开门时,楼道里飘来老马的旱烟味——老家伙居然比他还早,正蹲在楼梯口啃包子,手里攥着两张皱巴巴的请帖。
“科长也去‘公章饺子馆’?”老马抹了把嘴,包子馅沾在旱烟袋上,“巧了,我上午那场跟您顺路,咱搭个伴?”两人刚走到巷口,迎面撞上拎着公文包的小李——小伙子鼻梁上架着副新眼镜,镜片上还贴着“防醉护眼”的宣传单。“李干事这是?”高小林挑眉,看见公文包里露出半瓶白酒——某酒厂的“审批特供酒”,瓶身上印着“流程顺畅,开瓶吉祥”。“社区搞‘青少年教育座谈会’,让咱讲讲‘文件规范与人生规划’……”小李挠头,“说是座谈会,其实是家长们组的局,非让我带酒去‘活跃气氛’。”
上午十点,“公章饺子馆”的雅间里,王老板举着“审批流程牌”点菜:“头盘‘三级预审凉拌菜’,对应公章三盖;主菜‘流程闭环红烧肉’,肥肉瘦肉层层叠,跟咱审批单的附件一样齐整!”高小林盯着转盘上的饺子,每个褶子都朝不同方向——像极了审批科每次投票时的混乱手势。老马夹起个饺子,突然发现褶子里藏着颗黑颗粒:“王老板,这是……”“嗨,特意加的算盘珠碎粒,图个‘精打细算’的彩头!”王老板笑出褶子,顺便往高小林碗里添了勺“政策红利汤”——其实是加了当归的羊肉汤,热气里飘着公章形状的枸杞。
中午十二点,小李被家长们围在社区活动室。“李干事,您说高考答题卡要不要盖公章?”穿旗袍的妈妈举着酒杯,“我家孩子写字歪,跟您批文件时划的‘同意’一样灵动!”小李的眼镜片蒙上雾气,手里的“防醉酒”已经喝掉半瓶,眼前的家长们渐渐变成了审批表上的公章,在天花板上转圈圈。突然有人递来个塑料袋:“拿着,咱自家灌的‘流程顺’白酒,跟您办公室的搪瓷缸子绝配!”他摸着塑料袋上的油印,想起高小林说过的“下不为例”,却还是塞进了公文包——反正明天值班,喝酒暖身子也算“基层关怀”。
下午三点,小五蹲在烤串店门口灌冰啤酒。第三场的烤腰子还没消化,第四场的老板就来拍他肩膀:“五哥,对面火锅店开业,锅底免费,走不走?”他抹了把嘴,看见自己衬衫上的油印又多了两处——上午在驾校宴上蹭的辣椒油,中午在超市席上沾的酱油。“走!”他打着酒嗝站起来,突然想起去年在这儿把烤串签当笔,在餐巾纸上画过“审批流程图”,结果被赵师傅拿去当引火纸。
晚上八点,高小林扶着楼道扶手往上爬,公文包里的“政策红利汤”保温桶晃荡着,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路过老马家门口时,听见屋里传来算盘珠子的声音——老家伙居然在酒后算今天吃了几道菜,旱烟袋敲着算盘框,嘴里嘟囔:“公章馒头3个,红烧肉4块,饺子12个……比我当年在粮站称粮食还精准!”再往上走,碰见抱着空酒瓶的小李,小伙子眼镜歪在鼻梁上,看见他就笑:“科长,明天……明天的值班表,能不能把我和小五排一起?他知道哪家的醒酒汤……有公章味……”
深夜十点,小五躺在自家床上,手机还在响——第七场的“机关食堂旧部联谊会”开始催了。他盯着天花板上的油渍,突然想起下午在火锅店看见的场景:有人把毛肚切成算盘珠形状,鸭肠摆成“同意”的笔画,连蘸料碟都印着“审批专用”的红戳。裤兜里的考勤卡硌得大腿发疼,他摸出来一看,背面不知何时被人画了个醉醺醺的公章——像极了高小林每次批完文件后,盖歪的那个红戳。
审批科的吊扇在深夜里“吱呀吱呀”转着,吹着空荡荡的办公室里一张没吃完的“公章馒头”。馒头褶子里的算盘珠碎粒掉在《双休日值班记录》上,把“高小林”三个字硌出凹痕——就像今天每一场饭局里,那些被吃掉的“流程彩头”,最终都变成了胃里的胀气,和公文包里没喝完的剩酒一起,在每个机关干部的肚子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而明天,当他们揉着太阳穴走进办公室时,会发现桌上多了份新通知:“关于严禁在公务接待中使用‘公章主题菜品’的紧急规定”——但这不妨碍后天的饭局,会推出新的“算盘珠点心”和“流程顺畅粥”,毕竟在审批科的世界里,吃喝永远跟着流程走,就像旱烟袋永远跟着老马,烤红薯永远跟着小五,而公章,永远跟着高小林的钢笔尖,在每一张请帖上,盖下那个歪歪扭扭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