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利可汗的眼神瞬间锐利如鹰,紧紧盯着李世民,眼眸中闪烁着复杂难辨的光芒,有不甘,有思索,更有被逼迫后的愠怒。
李世民端坐在马背上,身姿挺拔如松,周身散发着不容侵犯的帝王威严,他的目光如炬,毫无惧色地与颉利可汗对视,眼神中透露出破釜沉舟的决绝。
一时间,便桥之上安静得可怕,唯有战马偶尔的嘶鸣声,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死寂,每一声都像是重重地敲击在众人的心弦上,大战一触即发!
颉利可汗抬头看了看河对岸的唐军,只见大唐军队列阵整齐,铠甲在日光下闪烁着森冷的寒光,手中长枪如林,枪缨随风烈烈作响,似在发出无声的示威。
低头思索一番通商带来的潜在利益,终于下定了决心。
“好!既然李唐皇帝如此有诚意,那赔偿之事就这么定了。”
“呼……”
颉利可汗此言一出,李世民顿时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缓缓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咱们重新签订盟约。”
“可以!”
颉利可汗抬头看了看天色,“李唐皇帝,时辰也不早了,不如你我先各自回营,明日一早各带两名心腹前来便桥商议新的盟约如何?”
李世民点了点头,“也好,那咱们明天再见。”
随后,李世民和颉利可汗各自走下了便桥。
颉利虽然同意退兵,但李世民紧绷的神经仍未完全松懈,他深知此次盟约的意义重大,稍有差池便可能前功尽弃。
李世民刚刚返回军前,高士廉、房玄龄、秦琼、尉迟恭便催马迎上前来。
“陛下,颉利同意退兵了?”
高士廉此问一出,房玄龄、秦琼、尉迟恭一脸期待的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点了点头,当即将谈判结果告知了三人。
高士廉连忙拱了拱手,“陛下圣明!终是以最小的代价化解此次危机,只是明日签订盟约,还需万分谨慎,一定要确保条款滴水不漏。”
房玄龄点了点头,“陛下,臣以为,除了明确财物数额、通商细则,还应在盟约中对双方的军事行动范围、互市规则以及违约惩处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以免日后再生事端。”
李世民目光炯炯,微微颔首道:“两位爱卿所言极是,此次盟约,不仅关乎当下和平,更关乎大唐未来国运,朕命你们今夜便拟好盟约初稿,明日一早呈与朕审阅。”
“臣等遵旨!”
另一边,颉利可汗回到突厥营帐,帐内以突利可汗和梁师都为首的诸将纷纷围拢过来。
突利可汗率先开口问道:“大汗,李世民同意了?”
颉利可汗点了点头,随即将谈判结果简单的叙述了一遍。
“大汗,就这么轻易答应他们,那咱们岂不是亏了?”梁师都道。
梁师都的小心思,颉利可汗非常的清楚,当即瞪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你懂什么!若真开战,胜负难料,且不说伤亡惨重,即便咱们攻下了长安城,大唐后续的反扑咱们也难以招架,通商一事,只要运作得当,咱们获取的好处可远不止这些财物。”
一位将领担忧的说道:“大汗,可这通商之事,终究是新举措,若真如大汗所想,那自然是好,可万一……”
颉利可汗大手一挥,打断将领的话,“此事就这么定了,明日签订盟约,你们都给我谨言慎行,莫要节外生枝。”
“是,大汗!”
一夜无眠。
大唐营帐内灯火通明,高士廉和房玄龄奋笔疾书,反复斟酌每一条款。
突厥营帐中,颉利可汗也在和亲信们谋划着通商后的布局,众人各怀心思,都在为即将到来的盟约签订做着最后的准备。
次日清晨,天色微亮,李世民和颉利可汗准时带着各自的心腹来到了便桥之上。
李世民身旁,高士廉和房玄龄神色凝重,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颉利可汗这边,突利可汗和梁师都亦是如临大敌,手始终按在刀柄上。
便桥之上,一场决定两国关系走向的盟约签订仪式,即将拉开帷幕。
李世民昂首挺胸,目光坚定地直视颉利可汗,周身散发着不容侵犯的帝王威严,那眼神仿佛在宣告大唐虽经动荡,但脊梁永不弯折。
“颉利,新的盟约我方已经拟定好了,你要是没有什么异议的话,咱们现在就可以签订。”
李世民随手取出一本帖子朝颉利可汗递了过去。
颉利伸手接过帖子,简单的看了看上面的条款,然后把帖子交给了身后的突利可汗。
随后,高士廉、房玄龄、突利可汗、梁师都四人迅速围聚在一起,开始就盟约的条款展开了谈判。
“大唐需年年向我突厥进贡双倍的金帛,且割让北方三城,否则这盟约便无从谈起!”
梁师都眼神阴鸷,语气中满是挑衅。
高士廉面色一凛,义正言辞地反驳道:“荒谬!我大唐与突厥本应平等交好,岂有如此无理要求?你这是蓄意破坏和谈,挑起争端!”
房玄龄也紧蹙眉头,条理清晰地剖析道:“如此条件,不仅罔顾两国百姓的安宁,更会让好不容易燃起的和平希望彻底破灭,还望两位能以大局为重。”
谈判过程中,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言语交锋激烈。
梁师都心怀鬼胎,一心不想和谈成功,接连抛出诸多苛刻条件,妄图搅乱局势。
突利可汗虽未像梁师都那般激进,但也时不时的提出一些诉求,试图为突厥争取更多利益。
一个时辰后。
晨光渐盛,倾洒在便桥之上,映照着众人疲惫却坚定的面容,经过一番艰难的唇枪舌剑,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确定了新的盟约。
盟约的内容主要有四点:其一,唐朝赔偿突厥大量的金银帛财;其二,双方停止军事行动,突厥军队从渭水北岸退回漠北。
其三,互市通商,开放边境口岸,互通有无;其四,重新划定两国边界,互不侵扰,如若有一方违背盟约,四方共讨之。
最后,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渭水便桥之上,斩杀白马,签订和平盟约,突厥退兵,史称渭水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