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高育良的出身问题,倒不是说他的家庭背景有多么不堪,而是他独特的仕途起点在汉东政坛上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在那个大学生凤毛麟角的年代,能够考上大学本就是人中龙凤。但高育良的特殊之处在于,他知青下乡返城后,没有像大多数知青那样直接进入政府基层单位,而是凭借过人的学识直接进入汉东政法大学任教。这一选择,注定了他与同期干部截然不同的成长轨迹。
汉东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大学,其法学专业的实力和声望在业内都相当不错,但它并不在“985工程”和“211工程”之列。正因为如此,这类院校的院长行政级别一般为副厅级。而高育良作为系主任,在学校里的行政级别不过是享受正处级待遇而已。
按照组织惯例,学院派干部转任行政职务之时,往往要降级使用。这既是考虑到实际工作能力的差异,也是体制内某种心照不宣的规则。
但时任省委副书记的梁群峰却力排众议,将高育良直接给提拔到了岩台市市政法委副书记这个市职职位上,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实际上已经算是一种提拔了。从这方面来看,梁群峰是并不亏待高育良的!并且高育良目前,在基层干部里面,已经是属于爬的很快的那种人之一了!但高育良这个出身,所拥有的缺点也很明显,那便是没有基层从政经验!
从级别上来讲,哪怕是“到点就提”,按照组织内正常的晋升流程,高育良他最快也要到 97 年年底,甚至可能要到 98 年的第一季度才能够得到升职的机会。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组织对于干部提拔的时间安排上,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具体月份,但通常会遵循一定的惯例。
一般来说,辖区内的干部调整会尽量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完成。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有上一年度的年终考评作为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早点完成干部任免工作,对于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能够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对于 98 年的高育良来说,1998年,高育良他也不过才 39 岁而已。39 岁的副厅级干部,在同龄人中绝对算得上是年轻有为了。但如果他在此时此刻不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的话,不能在明年的市委换届中更上一层楼的话,那么他个人的政治生涯,恐怕就只能止步于正厅级这个级别了!
然而,这里所说的“做点什么”,并不是指请求祁同伟帮忙走后门,以提前帮助高育良获得提拔的机会。毕竟,就算祁同伟去请求钟逸礼或者钟老爷子,钟家大概率也不会愿意出手相助,让高育良提前获得晋升的机会。
实际上,高育良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在明年的市委换届中,能够成功调出政法系统,调任至领导岗位。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基层从政经验。而在公务员的晋升道路上,缺乏基层从政经验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短板。
如果高育良无法在此时跳出政法干部这个体系,那么他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只能在政法干部内部竞争,这显然不是他所期望的结果。
在政法体系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中,竞争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这里就像是一个残酷的角斗场,每个人都在为了有限的资源和晋升机会而奋力拼搏。
如今,梁群峰得罪章英华章省长,注定要内退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梁群峰注定要“内退”这件事情,基本上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这无疑给汉东省内的政法体系内部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因为领导岗位本来就如同金字塔的顶端一样稀少,每一个空缺都意味着无数人虎视眈眈。
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往上爬,就必须要踩着别人的肩膀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他人挤下这个金字塔,失去晋升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失去“靠山”梁群峰的高育良才会如此急切地希望在明年市委换届中,能够调任到政府实职中的领导岗位上去。比如某区县的区长、县长,或者某区县的区(县)委书记等职位,这些都是能够让他跳出政法体系,真正掌握实权、能够在未来获得持续晋升的领导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