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年暑假,北京城在夏日阳光的炙烤下,散发着独属于这个季节的热闹与喧嚣。入秋的凉意尚未完全浸染这座城市,赵悦在此时来到了那套即将被拆除的四合院。这座四合院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矗立在城市的一角,承载着岁月的斑驳痕迹,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悠悠故事。
爷爷陪着赵悦在院子里缓缓踱步,神情悠然,缓缓开口说道:“悦悦啊,这套四合院可有不少年头了。听老一辈人讲,最初的主人或许是宫廷的厨师呢。后来,也不知怎的,他的后人可能远渡重洋去了美国,就把这院子卖了,具体的细节,如今实在是难以说清咯。”
两人漫步至院子里的一棵大树下,爷爷停下脚步,目光凝视着地面,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接着说道:“破四旧的时候,就在这树下,我们依照你之前说的仔细清理了一番,嘿,还真发现了个宝贝。有个密封得严严实实的坛子,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本宫廷菜的菜谱,那上面详细记录着各种宫廷菜肴的制作方法,可珍贵了,还有几块清朝时候的大洋呢。”
随后,爷爷又带着赵悦来到一处墙壁旁,抬手示意,说道:“在这墙壁里,藏着个檀木做的小箱子。箱子里放的都是些精致小巧的物件,像玉扳指、鼻烟壶,还有玉佩,估摸着都是当年宫廷赏赐下来的。”
说着,爷爷将从院子里清理出的这些物件,一一交到赵悦手中,语重心长地说:“悦悦,这些东西啊,可能是这房子的主人,在咱们国家破四旧那个特殊时候,埋在树下藏起来的。现在,都给你了。”
赵悦接过这些承载着历史与记忆的物件,心中感慨万千。她仔细端详着手中的物品,心中暗自思忖:这四合院的复制,即便花费 300 万,从这院底里扒出来的东西,其价值只怕远远超出这 300 万。
这时,爷爷说起了四合院面临的情况:“北京的考古人员来过,他们原本打算 1:1 重建这四合院,市政府也给划了地。可后来啊,他们又觉得这事儿太过麻烦,而且不包重建的费用,就算赔了地,也只是适当给点钱,咱们自己建的话还得往里贴不少钱。”
赵悦思索片刻后,目光坚定地说:“行,只要给土地就行。这四合院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就算贴钱也得重建。”
爷爷无奈地笑了笑,继续说道:“市政府那边呢,听考古人员说这套房子没太大的考古价值,本不想让咱们 1:1 还原。但你坚持,人家就只负责包拆迁费,可这复制建筑的费用,人家不出。”
赵悦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出就不出吧,咱自己有这个能力。只要给咱一块地,还有拆卸工人的费用就行。”
爷爷点点头,说道:“人家考古人员觉得这房子不是什么王府之类的大宅地,没多大价值,以后像这样的情况,可能就不会给咱这样的机会了。这次你坚持,人家才答应给你弄。”
赵悦坚定地说:“行吧,爷爷。政府既然给了地,咱就把它重新盖起来。虽然重新盖一套差不多得花 200 万到 300 万,但我觉得值。以后四合院要是国家觉得没必要复制,咱手头四合院也多,没办法的事儿。咱还是能争取多少要多少,能争取到复制的咱都要,争取不到的咱也不跟政府为难。”
就这样,赵悦得到了北京市政府重新划分的一块地,准备对这座承载着家族记忆与历史痕迹的四合院进行 1:1 复制重建。尽管面临着高昂的费用,但她心中对四合院的执着与热爱,让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期待着在新的土地上,让这座四合院重新焕发生机,续写往昔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