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正月,项羽表面上尊奉楚怀王为义帝,说:“古代的帝王,拥有方圆千里的土地,而且一定要居住在江河的上游。”于是把义帝迁到江南,定都在郴县。
二月,项羽划分天下,封各位将领为王。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梁、楚地区的九个郡,定都彭城。项羽和范增怀疑沛公,但已经讲和了,又不想承担违背约定的骂名,就私下谋划说:“巴、蜀地区道路艰险,秦朝流放的人都安置在那里。”于是说:“巴、蜀也算是关中地区。”所以封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和汉中地区,定都南郑。同时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封秦朝投降的将领为王,用来阻挡汉王东进的道路。封章邯为雍王,统治咸阳以西地区,定都废丘。长史司马欣,以前是栎阳的狱掾,曾经对项梁有恩;都尉董翳,原本是劝章邯投降楚国的。所以封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到黄河一带,定都栎阳;封董翳为翟王,统治上郡,定都高奴。项羽想自己占有梁地,就把魏王豹改封为西魏王,统治河东地区,定都平阳。瑕丘人申阳,是张耳的宠臣,他先攻下河南郡,在黄河边迎接楚军,所以封申阳为河南王,定都洛阳。韩王韩成仍以原来的都城为都,即阳翟。赵将司马卬平定了河内,多次立下战功,所以封司马卬为殷王,统治河内地区,定都朝歌。把赵王歇改封为代王。赵相张耳向来贤能,又跟随项羽入关,所以封张耳为常山王,统治赵地,以襄国为都城。当阳君黥布作为楚军将领,常常勇冠三军,所以封黥布为九江王,定都六县。番君吴芮率领百越的军队辅佐诸侯,又跟随入关,所以封吴芮为衡山王,定都邾县。义帝的柱国共敖率军攻打南郡,功劳很多,因此封共敖为临江王,定都江陵。把燕王韩广改封为辽东王,定都无终。燕将臧荼跟随楚军救赵,接着又随项羽入关,所以封臧荼为燕王,定都蓟县。把齐王田市改封为胶东王,定都即墨。齐将田都跟随楚军救赵,接着又随项羽入关,所以封田都为齐王,定都临淄。项羽正要渡河救赵的时候,田安攻下济北的几座城,带领他的军队投降了项羽,所以封田安为济北王,定都博阳。田荣多次违背项梁的命令,又不肯带兵跟随楚军攻打秦军,因此没有被封王。成安君陈馀放弃将军印离去,没有跟随项羽入关,也没有被封王。很多门客劝项羽说:“张耳、陈馀对赵国的功劳是一样的,现在张耳封王了,陈馀也不能不封。”项羽不得已,听说陈馀在南皮,就把南皮周围的三个县封给了他。番君的将领梅鋗功劳很多,被封为十万户侯。
汉王很生气,想要攻打项羽,周勃、灌婴、樊哙都劝他这么做。萧何劝谏说:“虽然在汉中当王的地方不怎么样,但总比死了好吧?”汉王说:“怎么就会死呢?”萧何说:“现在咱们实力不如人家,百战百败,不死还能怎样!能够在一人之下委屈求全,而在万乘大国之上伸展抱负的,商汤、周武王就是这样的人。我希望大王您先在汉中称王,调养百姓,招揽贤才,利用巴、蜀的资源,回头再平定三秦,这样天下就有希望拿下了。”汉王说:“好!”于是就去封国,任命萧何为丞相。
汉王赐给张良百镒黄金,二斗珍珠;张良把这些都献给了项伯。汉王也趁机让张良送厚礼给项伯,让项伯替他请求把汉中地区全部封给自己,项王答应了。
夏天四月,各路诸侯在项羽麾下解散军队,各自前往自己的封国。项王派三万名士兵跟随汉王前往封国。楚国和其他诸侯中仰慕汉王而跟随他的有几万人,他们从杜县南面进入蚀中。张良送汉王到褒中,汉王让张良回韩国;张良趁机劝汉王把走过的栈道都烧掉,以防备诸侯的军队偷袭,同时向项羽表示自己没有东进的意图。
田荣听说项羽把齐王田市改封到胶东,而封田都为齐王,非常生气。五月,田荣发兵攻打田都,田都逃到楚国。田荣扣留了齐王田市,不让他去胶东。田市害怕项羽,偷偷逃到胶东封国。田荣大怒,六月,在即墨追上并杀了田市,自立为齐王。这时,彭越在巨野,有一万多部下,没有归属。田荣给彭越将军印,让他攻打济北。秋天七月,彭越杀了济北王田安。田荣于是兼并了三齐之地,又派彭越攻打楚国。项王命令萧公角带兵攻打彭越,彭越把楚军打得大败。
张耳前往自己的封国,陈馀更加生气地说:“我和张耳功劳一样。现在张耳封王,我却只是封侯,这项羽太不公平了!”于是暗中派张同、夏说去游说齐王田荣:“项羽主宰天下却不公平,把好地方都封给了各位将领,把原来的诸侯王都迁到不好的地方。现在赵王被迁到北面的代地,我觉得这不行。听说大王您起兵反抗不义。希望大王您借我些兵马攻打常山,恢复赵王的王位,我们赵国愿意作为齐国的屏障!”齐王答应了,派兵跟随陈馀。
项王因为张良跟随汉王,而韩王韩成又没有战功,所以不让韩成回封国,而是带他一起到彭城,把他降为穰侯;不久后,又把韩成杀了。
当初,淮阴人韩信,家里很穷,品行也不太好,没办法被推选去做官,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计,经常到别人家蹭饭吃,很多人都讨厌他。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个漂洗丝绵的老妇人看到韩信饿了,就给他饭吃。韩信很高兴,对老妇人说:“我以后一定会重重报答您。”老妇人愤怒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指望你报答吗!”淮阴集市上有个年轻屠夫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着刀剑,其实内心很怯懦。”接着当众羞辱他说:“韩信,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剑刺我;要是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于是韩信盯着他看了很久,然后弯下身子,从他裤裆下爬了过去,趴在地上。整个集市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胆小。
等到项梁渡过淮河,韩信带着剑去投奔他。在项梁的部下,一直没什么名气。项梁战败后,韩信又归附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都不采用。汉王进入蜀地时,韩信逃离楚军归附汉王,还是没什么名气。做了个连敖的小官,因事犯罪,应当斩首。和他一起的十三个人都已经被斩了,轮到韩信时,韩信抬头一看,正好看到滕公夏侯婴,就说:“汉王难道不想成就天下大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滕公觉得他的话很奇特,又看他相貌不凡,就放了他,没有斩首;和他交谈后,非常欣赏他,就向汉王推荐。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但也没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
韩信多次和萧何交谈,萧何觉得他是个奇才。汉王到了南郑,将领和士兵们都唱歌思念东边的家乡,很多人中途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向汉王报告,就亲自去追。有人向汉王报告说:“丞相萧何跑了。”汉王大怒,就像失去了左右手一样。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生气又高兴,骂萧何说:“你为什么逃跑?”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汉王问:“你追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逃跑的将领有几十个,你都没去追。说追韩信,你骗谁呢!”萧何说:“那些将领很容易得到。像韩信这样的人,是天下无双的奇才。大王如果只想长期在汉中称王,那就用不着韩信;如果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能和您共谋大事的人。就看大王您怎么决定了!”汉王说:“我也想向东发展,怎么能闷闷不乐地长期待在这儿呢!”萧何说:“如果决定向东发展,能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他,他最终还是会走的。”汉王说:“我看在你的面子上,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就算做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来。”汉王说:“那就任命他为大将。”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想把韩信召来任命。萧何说:“大王您向来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将,就像招呼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要走的原因。大王如果真要任命他为大将,就选个好日子,进行斋戒,设置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才行。”汉王答应了。将领们听说要拜大将,都很高兴,每个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任命仪式,发现大将竟然是韩信,全军都很惊讶。
评论
这段历史描绘了秦末楚汉时期权力格局的重塑与各方势力的动态变化,人物的性格与决策深刻影响着历史走向,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且充满戏剧性的画卷。
项羽在分封诸侯一事上,尽显私心与短视。他表面尊怀王为义帝,实则将其远徙江南,自己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大肆分封亲信与有功将领,却未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平衡。对刘邦,他虽忌惮却又不想背负违约之名,遂将刘邦封于偏远的巴、蜀、汉中,试图以章邯等秦降将封堵刘邦东进之路。这种分封方式不仅未能安抚诸侯,反而引发诸多不满,为日后的战乱埋下伏笔。如田荣因未获封而公然反抗,迅速起兵击败田都、击杀田市,自立为齐王,并联合彭越攻击楚国,直接挑战项羽的权威。项羽此举,看似手握大权,实则已在诸侯中埋下了反叛的种子,削弱了自身统治根基。
刘邦面对被封汉王的不利局面,起初怒欲攻项羽,但在萧何的劝谏下,迅速冷静下来,接受现实并前往汉中就国。萧何的一番话点明局势关键,劝刘邦隐忍待时,先在汉中休养生息、招揽贤才,积蓄力量再图天下。刘邦从善如流,展现出能屈能伸的王者风范。同时,刘邦通过张良贿赂项伯,成功争取到汉中之地,为日后发展赢得更多空间。入蜀途中,张良建议刘邦烧毁栈道,既防备诸侯入侵,又向项羽示弱,表明无东进之意,迷惑了项羽,为刘邦在汉中的发展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韩信的出现为这段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韩信出身贫寒,早年备受屈辱,但胸怀大志。他先追随项梁、项羽,却未获重用,空有满腹韬略无处施展。转投刘邦后,起初同样未被重视,直至犯下死罪,凭借与滕公的一番对话才得以免死,后又经萧何多次举荐,刘邦才决定拜其为大将。萧何对韩信的极力推崇,凸显出韩信的非凡才能,也体现出萧何的识人之明。而刘邦听从萧何建议,以隆重礼节拜韩信为大将,展现出其用人不疑、敢于放权的领导气魄。这一系列事件预示着韩信将在楚汉争霸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刘邦的霸业注入强大动力。
在这一时期,各方势力基于自身利益与野心,或隐忍发展,或奋起反抗,形成复杂多变的局势。项羽的不当决策引发诸侯纷争,而刘邦则凭借正确的战略眼光与用人策略,在困境中积极筹备,蓄势待发。韩信的加入,更为楚汉相争增添了诸多变数,历史的车轮正朝着新的方向滚滚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