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王朝历经两百余年,无数惊才绝艳的人物出现,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治世之才和修道高手一起支撑起了大业王朝的统治。
即使现在的大业王朝出现了天下动荡的局面,但在大业王朝高层的眼中,那些反王依然是疥癣之疾,不足为虑。
真正被大业王朝忌惮的是反王背后搞风搞雨的世家门阀。
这些世家门阀存在的时间太长了,他们圈占土地,蓄养家兵,隐瞒人口,不交税赋,直接动摇王朝根基。
历代王朝碍于世家门阀的深厚底蕴实力,从来都是忍让退步,形成了一种隐晦的世家和王朝共治天下的局面。
当今大业王朝九五之尊,皇帝张玄熠虽然不说是一位雄主,却也不是一位庸主。
在天下世家看来,这位大业王朝第八位皇帝只能算一个守成之主。
在天下人心思定,朝廷吏治清明的时代,张玄熠不失为一名好皇帝。
可在天灾人祸不断的乱世,如果不能有魄力镇压局面,那就显得懦弱无能了。
大业王朝到现在还能够维持不崩溃的局面,是因为朝廷还有着足够的武力能够镇压天下。
此时这些朝廷依靠为擎天白玉柱的大人物全部聚集于玉京城太师府中,正在商讨着足以影响天下走势的会议。
太师府中,十位气息如山似渊的强者正襟危坐,正是大业朝廷的三公七侯。
坐在上首主位的是当今朝廷太师谢云,谢云历经大业王朝三任帝王,担任首辅职位,位高权重,身负民望,是朝廷第一重臣。
在其下首左右最靠近他的位置坐的是太傅唐百川和太保岳天穆。
这两位,太傅唐百川是正气书院前任院主,天下文坛领袖,儒家领头羊。
太保岳天穆则是先帝时期的武状元,武道奇才,军阵大师,统帅大业朝军队征战百战百胜,是军方的代表人物。
而坐在三人下方的七人,则是本朝声名鹊起的后起之秀,是军功封侯的绝代强者,被外界称为“七武侯”。
七武侯每一位的经历都能够编撰成一部荡气回肠的史书传记,不过在三公面前也只能执晚辈之礼。
“我说老太师,不知您召集我们前来,到底所为何事啊?”
漫长的等待中,七武侯中,性情最急躁的烈武侯率先打破寂静问道。
七武侯平常都是坐镇玉京城,非重要事情,也无必要全部聚齐,毕竟七武侯聚集起来的力量惊天动地,很容易引起朝廷的忌惮。
如果不是太师、太傅、太保这三公联合发文召集,烈武侯现在应该是在家中饮酒作乐。
毕竟被封为武侯之后,不能轻易出京,也很少有机会领军出征,缺少了战场杀伐,只能以烈酒麻醉自我。
太师谢云闻听烈武侯的话后,终于睁开双眼,微微一笑说道:“烈武侯不要急,老夫只是闭目假寐不小心睡着了。”
听到如此拙劣的回话,烈武侯内心也是暗暗无语。
当今天下谁不知道太师谢云在朝廷处理公文以精力充沛闻名,毕竟他可是一名六次雷劫巅峰鬼仙,即使一个月不眠不休也丝毫影响不到他的身体状况。
烈武侯身为一名初级人仙武道强者,就连七武侯之首的天武侯都不能轻易震慑他,但在太师谢云面前就像耗子见到猫,要多乖就有多乖。
见烈武侯吃瘪,旁边的天武侯脸上倒是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天武侯微微抱拳对太师谢云说道:“老太师,是否是操劳国事,需要我们几人出镇外州,为您分忧?”
听到天武侯的话,三公还没有反应,烈武侯等几人却是神情变得兴奋,坐直了身体静静地等待着太师谢云的答复。
虽说七武侯已经功成名就,但是朝廷也是怕功高震主,凡是被封武侯之人,都必须在玉京城坐镇,没有朝廷旨意,不得出外领兵。
现在大业朝廷统治局面摇摇欲坠,七武侯早就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躁动,整日期盼着能够再上战场,为朝廷效力。
不过没有皇帝的旨意或者朝廷中枢的决议,七武侯不可能擅自离开玉京城。
现在太师谢云将他们七人召集前来,肯定是朝廷有所动作,对各地的叛乱进行镇压。
“说来惭愧,老夫历经三朝皇帝信任,不仅没有将天下治理下,还让朝廷陷入困局,这是老夫的过错。”
太师谢云叹息一声如此说道,不过谁也知道这并不是朝廷宰执的无能,而是天下贪官横行,吏治浑浊,任谁也无力回天。
此时鹤发童颜的太保岳天穆却不耐烦道:“老太师,这里都不是外人,就不要做样子给人看了,想要怎么做,你和太傅就拿个主意,我们照做即可。”
这些人中,岳天穆和谢云可以说是同时步入官场,慢慢成长为大业王朝的文武双璧。
就连太傅唐百川的资历也无法和谢云、岳天穆两人相比。
岳天穆和谢云在政坛上是亦敌亦友,两人交情极深,因此也就岳天穆敢不卖谢云的面子。
当然岳天穆也有说这话的底气,毕竟他可是大业王朝资历最老的中级人仙。
“太保大人不要着急,我和太师早就已经策划好了一切,这次还要多多仰仗太保大人和诸位武侯大人。”
太傅唐百川是一名温文尔雅的中年人形象,他摇着手中的一柄扇子,慢条斯理的说道。
“七武侯听旨!”
太师谢云突然严肃说道。
“在!”
听到太师谢云的话,以天武侯为首的七武侯全部站起身恭候旨意。
“陛下旨意,着七武侯统帅十二卫禁军,十二天柱大将军配合,扫清天下妖氛,一月为限。”
“遵旨!”
旨意言简意赅,但也让七武侯神情振奋。
虽说不是统领朝廷最精锐的边军,但是现在的驻守玉京城的十二卫禁军也没有彻底腐化堕落,战斗力比各州州营郡兵还是强大不少。
禁军共有十二卫,每一卫的人数都有五万左右,这也是天州境内最强大的一股军事势力。
一般十二卫禁军出动,都是由十二天柱大将军率领本部禁卫,十二天柱大将军都是巅峰武圣,加上禁军军阵的加持,等闲五次雷劫鬼仙都不敢轻易闯军。
七武侯可是至少都有着半步人仙的武道修为,这次由七武侯统率十二卫禁军,除非各世家门阀家主或者正道七宗、邪道十派的副宗主以上强者出面拦截,否则任何势力都不能轻易阻止他们。
事实也正如三公预料,如今的大业朝廷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根本不用七武侯出手,十二天柱大将军率领各位禁军出天州,就能横扫四方。
七武侯仅仅需要压阵,在面对修道界强者时,才需要他们现身战斗。
其中天州以西为隶州,被军肉门占据,对这一异军突起的邪道门派,太傅谢云十分重视,派遣七武侯之首的天武侯率军前去。
天州以北的幽州被邪道十派之一的黄泉宗占据,朝廷则是派遣勇武侯前往。
东南青州是邪道十派之一的血影门地盘,则由烈武侯前去解决盘踞于青州的反王“赤眉王”。
这三位武侯都是真正人仙,其中天武侯是中级人仙,勇武侯和烈武侯都是初级人仙,三武侯面对的反动势力也是朝廷认为威胁天州最大的临近势力。
剩余四位武侯都是半步人仙的武道修为,毅武侯率军前往东北雪州,英武侯前往西北云州,月武侯前往东方君州。
至于扬州苏家占据的相州地区则是在天州南方,毗邻天州以南的司州,而司州则是元武侯率军征伐。
司州因为紧邻天州的缘故,其境内并没有反王势力存在,只有一些占山为王的盗匪巨寇不成气候。
不过为了执行朝廷命令,元武侯也是稳扎稳打,以司州州营郡兵为主,禁军监军辅助的方式,伐山破庙肃清一切不安定因素。
同时对于司州周围各州,元武侯也是派遣精锐斥候打探情报,其中自然包括相州。
在相州训练铁衣军的苏道灵和苏道严,本意是要近期按计划攻打隶州,没想到朝廷动作如此之快,以雷霆万钧之力就要扫清北方各州郡的反王势力。
毕竟天下版图太大了,短期之内,十二卫禁军可以离京,但是他们的主要任务还是防守玉京城。
能够在一个月之内涤荡北方各州郡叛乱势力,重新掌握半壁江山就已经是十分不易了。
无论是朝廷还是天下各大势力都能够看清楚这一点。
大业王朝已经积重难返,即使三公七侯这样做也只是延缓了大业王朝的崩溃局面,迟早会有一天就连三公七侯也不能挽救这个腐朽的王朝。
既然如此,世家门阀、正道七宗、邪道十派以及其余大小势力,也不必与朝廷争一时长短。
他们扶持的北方各路反王势力一夜之间都弃城而去,不知去向,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世间。
苏道灵和苏道严也是收到扬州苏道临的信息,暂时率领铁衣军退到了广陵山。
吴州吴家和扬州苏家针对朝廷动作,已经暗中达成协议,将铜马军和铁衣军全部隐藏在了广陵山之中。
他们花费数日时间,就在山峦起伏的广陵山山腹中凿出了巨大无比的藏兵洞,用来供铜马军和铁衣军暂时隐藏。
因此等元武侯派出的斥候抵达相州之时,相州已经变成了无主之地,元武侯轻易就将相州重新接掌,将相州掌握在朝廷手中。
不过相州积累的物资财富,则是被铁衣军席卷一空,朝廷得到的只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相州。
北方其他州郡也是如此这般,凡是七武侯大军所到之处,都是坚壁清野,给朝廷留下一个烂摊子。
短短十几日的时间,大业王朝北方各州郡就重新被朝廷掌控,朝廷威势大涨,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大业朝廷回光返照很难持久。
七武侯兴致勃勃率军征伐,真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各州郡无一抵抗,简直就是游山玩水莫过于此。
不过其中也有一路却出乎意料,那就是天武侯率军前往的隶州。
隶州血龙王不仅没有撤离,甚至是派出全部血龙军抵挡天武侯大军。
血龙王虽然不想与七武侯之首的天武侯针锋相对,但这却是军肉门的意志,不容他反对。
一时之间,隶州之战成为了天下瞩目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