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陆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乾清宫西暖阁。

这里没有武英殿的宏阔,亦无奉天殿的威严。四壁悬挂的不是名家字画,而是巨幅的《大明九边图》与《舆地全图》。一尊半人高的青铜地球仪,在角落里幽幽地反射着烛光,这件新奇的物事,是朱雄英着格物院的巧匠,依据零散的海外资料与推演制成,今日第一次摆在这里。

空气中弥漫着上等龙井的清香与沉香木的安宁气息,但这份安宁之下,却潜藏着足以撼动帝国的暗流。

御座之上,朱元璋身着一袭玄色常服,指节粗大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温热的茶盏,目光却如鹰隼般,在座下的三位肱股之臣与太子、太孙身上缓缓扫过。

左手下方,太子朱标正襟危坐,眉宇间带着一丝化不开的忧思。他身旁,年仅十四岁的朱雄英,脊背挺得笔直,神情沉静,仿佛即将到来的风暴与他无关。

右手下方,大明军方第一人,魏国公徐达,一身便服也掩不住那股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他身侧,是身形清瘦,闭目养神,仿佛已入定神游的诚意伯刘伯温。

这五个人,构成了大明帝国最核心的决策中枢。

“今日请诸位来,是有一桩事,咱一个人拿不定主意,想听听你们的看法。”朱元璋的声音平淡无奇,听不出喜怒。他将手中的茶盏轻轻放下,发出一声清脆的微响,瞬间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凝聚了过来。

“雄英,你来说。”

朱雄英应声而出,对着众人躬身一礼,随即开门见山:“孙儿昨日向皇爷爷进言,以为我大明内陆分封诸王之策,百年后恐有尾大不掉、藩镇割据之危。孙儿斗胆提议,变‘内封’为‘外封’,将诸位王叔改封于海外,令其开拓新土,为我大明建立海外藩屏,永绝内患,兼得外利。”

寥寥数语,却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巨浪。

朱标的眉头锁得更紧了。徐达那双久经沙场的虎目骤然睁开,精光四射。刘伯温那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了一下,依旧双目微阖,仿佛老僧入定。

朱元璋端坐不动,只是将目光投向了太子朱标。

“标儿,你是太子,未来的君父,你先说。”

朱标站起身,神情凝重地一揖到底:“父皇,儿臣以为,雄英此议,过于骇人听闻,实不可取。”

他没有看朱雄英,而是直面朱元璋,言辞恳切:“我大明立国不过十余载,北元未灭,四海初定,百姓渴望的是休养生息,而非再起刀兵。远征海外,何其艰难?建造舰队,需耗费国帑几何?征发士卒,需调动兵员几万?航路茫茫,风浪莫测,一旦大军出海,便是九死一生之局!”

“况且,”朱标加重了语气,痛心疾首,“海外皆是蛮荒瘴疠之地,我中原之民,如何能适应?将诸位亲王与宗室藩屏,置于此等险地,与流放何异?此举,于国,则耗费巨大,动摇国本;于民,则再添兵役之苦;于宗室,则有伤天家骨肉之情。百害而无一利,儿臣恳请父皇三思,万万不可行此险策!”

朱标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完全是从一个守成之君的角度出发,字字句句都落在了“稳定”与“民生”这两个基石之上。

朱元璋不置可否,转头望向徐达:“徐达,你是我大明的臂膀,从军事上看,这事行得通吗?”

徐达站起身,声如洪钟,带着一股沙场的铁血之气:“回皇上,太子殿下所虑,确是实情。末将一生戎马,皆在陆上。对于海战,所知不多。但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军远征,千里馈粮,已是极难。这远征海外,隔着一片汪洋,补给线如何维持?简直是天方夜谭。”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尊新奇的地球仪,又道:“再者,敌情不明。海外之国,其兵力如何?战法如何?水土如何?我军一无所知。若是贸然出击,便是以我大明将士之性命,去赌一个虚无缥缈的前程。末将不敢苟同。”

然而,作为大明第一将领,他的视野并未就此局限。他话锋一转,沉声道:“不过……若皇太孙所言之‘黄金洲’、‘香料岛’当真存在,其利足以反哺大明,且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藩王内患……那么,这便是开天辟地的不世之功。纵有万般艰难,亦值得一试。只是,如何试,如何将这九死一生之局,变为十拿九稳之策,需要万分周详的谋划。”

徐达的表态,堪称老成持重。他既指出了眼前的巨大困难,没有盲目乐观,却也没有彻底堵死这条路,反而隐隐透出一股军人对开疆拓土功业的渴望。他将问题从“该不该做”,巧妙地引向了“能不能做”和“该怎么做”。

朱元zha'n闻言,眼底闪过一丝赞许。这才是他所倚重的帅才,既能看到风险,也能看到机遇。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刘伯温身上。

“伯温,你一向看得远。你说说,此事若成,于我大明国运,是吉是凶?”

满室寂静,所有人都看向了这位神神叨叨,却总能一语中的的诚意伯。

刘伯温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他的眼神清澈而深邃,仿佛能洞穿古今。他没有起身,只是微微欠身,声音飘渺,不带一丝烟火气。

“陛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定数。王朝之运,亦有盛衰之期,如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他伸出枯瘦的手指,指向殿内的舆地全图:“我中华之地,北有大漠,西有高原,东、南皆为瀚海。数千年来,无论谁主中原,其疆域之极限,大致不出此范围。此为‘地势’所定,亦为‘气运’之所钟。”

“中原王朝,其兴,在于内部统一,农耕为本,集权中央。其衰,亦在于此。人口滋生,土地兼并,豪强并起,终至内乱。待到杀伐一空,新朝再起,周而复始。”

刘伯温的话,让朱元璋和朱标都陷入了沉思。这正是他们最熟悉的,也是最担忧的历史循环。

“内藩之制,”刘伯温终于提到了正题,“便是这循环中的一环。陛下欲以骨肉之亲,打破此律,其心可嘉。但天道无情,血脉之力,难敌势之所趋。太孙殿下所虑,百年之后,或为谶语。”

此言一出,朱标脸色微变。刘伯温竟是赞同了朱雄英对内藩的判断!

“然则,”刘伯温话锋一转,目光投向了那片代表海洋的蓝色区域,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海洋,于中原而言,既是天堑,隔绝外敌,也是囚笼,锁住了我华夏的脚步。”

“太孙殿下之外封之策,其本质,是要打破这天地的囚笼。是欲引‘海外之水’,来解‘中原之渴’。若能成功,便是为大明续上了另一条国运。自此,大明将不再仅仅是陆上之帝国,而是陆海双强,国祚或可绵延千年,超越汉唐。”

“此为天大的机遇。”

满室皆惊!谁也没想到,刘伯温竟会对此策给予如此之高的评价。

朱雄英心中一振,他知道,刘伯温看透了此策最核心的本质。

但刘伯温的下一句话,却又让众人提起了心。

“但,机遇之下,亦是莫测之危机。”他幽幽说道,“龙,生于渊,潜于水。入海之龙,固然能搅动风云,但也可能一去不返,或为海中巨怪所吞噬。引水入田,可得丰年;若引的是滔天洪水,则万事皆休。此举,是在赌国运。赌注,便是我大明如今拥有的一切。”

刘伯温说完,便再次闭上了眼睛,不再言语。

他没有给出明确的“吉”或“凶”,而是将一幅波澜壮阔而又凶险万分的画卷,展现在了朱元璋面前。他点出了此举的上限——千年国运,也指明了其下限——万劫不复。

一时间,暖阁内的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朱标的担忧,徐达的务实,刘伯温的宏论,三座大山,齐齐压了过来。

朱元璋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始作俑者,他的皇太孙身上。

“雄英,你的兄长、大将军、诚意伯,他们所说的,你都听见了。成本、风险、国运……每一桩都是天大的事。现在,你来告诉咱,你凭什么能让咱和他们,压上这整个大明江山,去赌你那个所谓的未来?”

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朱雄英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轮到他了。

他再次走到众人面前,从容不迫地说道:“皇爷爷,太子殿下,大将军,诚意伯,诸位的顾虑,孙儿早已日夜思量,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首先转向朱标,一躬身:“太子殿下心怀万民,仁厚爱人,实乃我大明之福。殿下担忧耗费国帑,动摇国本。孙儿想请问殿下,我朝去年,为九边防务,共支军费几何?为赈济黄河水患,又拨钱粮几许?”

朱标身为太子,常协理政务,对这些数字了然于胸:“九边军费,约四百万石粮草,白银二百万两。黄河赈灾,亦耗银百万两。”

朱雄英点点头,声音变得清晰而有力:“谢殿下。这每年数百万的开销,是我大明必须承担的‘成本’。而此成本,换来的仅仅是‘维持’。孙儿之策,看似前期投入巨大,但更应被视为一种‘投资’。”

他走到地球仪旁,轻轻拨动。

“根据孙儿从市舶司、缴获之倭寇海图及欧洲商人口中得到的情报综合推算。仅以香料贸易为例。一船上等的胡椒、丁香,在南洋产地成本不过数百两白银,经海路运至欧洲,其价值可翻百倍,高达数万两!若我大明能控制一二处关键的香料岛屿,组建官方舰队进行贸易,每年之获利,保守估计,亦在三百万两白银之上!”

“三百万两!”这个数字让在场所有人都是心头一震。这几乎相当于大明朝一年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了。

“此还仅仅是香料一项!”朱雄英趁热打铁,“若再加上金银矿产、珍稀木材、各类宝石,其利何止千万?以千万之利,来填数百万之军费与赈灾款,孰轻孰重?届时,朝廷不但无亏,反而大有盈余。我们可以减免赋税,真正做到让百姓休养生息;我们可以打造更精良的兵甲,让北元残余,再无南下之可能!请问殿下,这究竟是动摇国本,还是在为我大明,夯实万年之基?”

朱标一时语塞。他可以从道德上反驳,却无法辩驳这笔巨大的经济账。

朱雄英又转向徐达,再度躬身:“大将军所虑,军务为重,后勤为先,字字珠玑。孙儿亦知,我大明水师,目前尚不具备远洋决战之能。因此,孙儿之策,并非要一步到位,发动一场远征。”

他伸手在地球仪上,点住了大明东南方一个不起眼的小岛。

“第一步,是‘立足’。此地,名曰‘琉球’,亦称‘台湾’,孤悬海外,土地肥沃,但其上土着部落,兵备松弛。其地理位置,恰好扼守南北航路之要冲。我军可先取此地,作为我大明舰队的第一个前进基地和补给港口。”

“以台湾为基点,再向南,逐步探索,建立据点,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如此,则可将万里海疆,化作千里之遥。我军无需一次性万里馈粮,只需分段补给,风险便可降至最低。”

“至于战法,”朱雄英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海战不同于陆战。陆战,人多者胜。海战,船坚炮利者为王!孙儿已请格物院试制新式火炮,其射程与威力,远超元时之旧物。只要我等船只优于敌,火炮强于敌,便可拒敌于百丈之外,令其不能近我战船分毫。此乃以‘器’胜‘人’,非以命相搏。”

徐达听得眼神愈发明亮。朱雄英所言的“前进基地”、“分段补给”、“火炮优势”,完全是站在军事将领的角度思考问题,将一个宏大的战略,分解成了切实可行的战术步骤。这让他那颗渴望建功立业的心,再次火热起来。

最后,朱雄英面向刘伯温,神情变得无比肃穆。

“诚意伯以‘国运’论之,高屋建瓴,孙儿拜服。伯爷所言‘天道循环’,正是孙儿力主‘外封’之根本原因。我等今日所为,正是要为我大明,为我华夏,寻一条跳出这宿命循环的通天大道!”

“伯爷言及‘危机’,孙儿亦不敢忘。故而孙儿从不认为此事可一蹴而就。孙儿恳请皇爷爷与诸位重臣允准的,并非一场豪赌。而是一次小规模、可控制的‘验证’。”

他退回中央,对着朱元璋深深一拜,声音铿锵有力。

“孙儿恳请皇爷爷,允准孙儿以太孙之名,秘密组建一支小型的远洋探索舰队。船不过三十艘,兵员不过五千。所需钱粮,孙儿愿以东宫之份例,及未来数年之岁赐先行垫付一部分。舰队成行后,首要目标,便是拿下台湾,建立据点,验证航路,绘制海图,带回确切的物产与情报。”

“若此役功成,则证明孙儿之策,绝非虚言妄语,我大明便可据此为基,徐图大业!若此役失败,其损失亦在可控范围之内,所有罪责,由孙儿一人承担!绝不牵连朝廷国策!”

一番话,有理有据,有数据,有步骤,有担当。

他化解了朱标的财政与道德疑虑,解答了徐达的军事与后勤难题,更承接了刘伯温的国运宏论,并将其化为了一个具体的、风险可控的行动方案。

暖阁内,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朱标望着自己的儿子,眼中满是震惊与复杂。他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个孩子。这已经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少年,而是一个有着周密计划和坚定意志的战略家。

徐达的呼吸微微有些急促,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的舰队插上龙旗,在碧波万顷之上,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帝国版图。

刘伯温那紧闭的双眼下,嘴角似乎微微向上牵动了一下。

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御座之上的朱元璋身上。

这位大明帝国的开创者,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但他那放在扶手上,规律敲击的手指,却悄然停了下来。

他盯着自己的长孙,看了许久许久,那眼神,仿佛要将他从里到外看个通透。

“好一个‘验证’之策……”朱元璋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此事,干系太大。咱,不能只听你一面之词。”

他站起身,走到众人中间,目光如电。

“标儿,你仍为储君,当思社稷之稳。你的顾虑,是国之基石,不可不察。”

“徐达,你是大将军,当思兵事之险。你的谨慎,是军之保障,不可不备。”

“伯温,你观天象,察国运。你的警示,是朝之镜鉴,不可不听。”

“今日之议,暂且到此。但此事,并未了结。”朱元璋的目光最后定格在朱雄英身上,“从今日起,你,朱雄英,协同兵部、户部、工部,给咱拿出一份详尽到每一个铜板,每一颗钉子的计划书来。咱要看到船的样子,炮的图纸,兵的员额,钱的来去!”

“咱要知道,你的这些话,究竟是少年人的豪言壮语,还是真正可以撑起我大明未来的擎天之柱!”

一言既出,四座皆惊。

朱元璋没有同意,但更没有否定。

他巧妙地将决策延后,却用一个实际的行动,将朱雄英的构想,从“空谈”,推向了“实操”的第一步。

分歧仍在,疑虑未消。

但那扇通往星辰大海的门,已经被这位铁血帝王,亲自推开了一道缝隙。

一道金色的阳光,从那缝隙中透射而入,照亮了少年人坚毅的脸庞,也照亮了这间决定着帝国未来的小小暖阁。

西陆书屋推荐阅读:明海风云南宋北中穿越之我来拯救大宋唐逗一个人的抗日谋断九州历代王朝更迭三国之弃子煌煌帝国之大秦回到明朝当海盗帝国败家子高萌预警:王爷,前方王妃来袭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被刘邦驱赶后,我重建大秦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血战上甘岭我的戒指通北宋皇室店小二剧透:说好的强秦,你二世而亡?系统派我来抗战三国:开局被刘大耳逼出山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汉威四海我在明朝当国公王牌兵王大汉帝国海贼王之灭世雷神武魂三国之神将殿堂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三国之从小兵崛起吞天主宰大秦女皇的骑砍之路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残王废后,倾世名相抗日之黎明的天空神级龙珠系统大唐铁肩王狄光嗣老子扶贫三年,这是大秦?三国:开局薛仁贵传承,我无敌了镇国二公子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九霄玄电快穿之影视世界明末之我若为王军旅情路带空间嫁村霸相公,被婆家团宠了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红楼大贵族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西陆书屋搜藏榜:大唐黑科技圣主刘禅明扬天下网游之修罗剑神拽妃:王爷别太狠重生刘协:我开着坦克匡扶汉室三国最强军神唐梦千变抗日之肥胆英雄红楼琏二爷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丝路长河异界争霸:我能召唤神将玄奇三国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特种妖孽兵王全寝一起穿越,建设社会主义之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烽火从壮士出川开始明匠冒牌皇后:我的皇上我做主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宋异姓王锦绣阖欢朕的皇后有点闲刘备长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逍遥暴君重生之嫡女风流重生商纣王镇国王侯大唐:我是穿越者,建座城怎么了活在大唐吃软饭大唐开局从了武则天流华录大明:下山退婚,你让我治国?抗战之大国崛起寒门贵公子大明:开局救下袁崇焕,朱由检彻底杀疯了女帝背后的抄家王守望军魂朕都紫金山封禅了,系统才来紫凰天下二炮小海之大闹天宫重生宋徽宗,带领大宋走向巅峰异世界霸主,从无限金钱开始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西陆书屋最新小说:大明辽国公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云起惊鸿客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高门庶子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水浒之往事随风铁骑红颜:大秦霸业清宫秘史十二章穿越古代异界争霸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巨宋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我在北宋教数学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