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日|晴转阴
今天是周日,但我依然提前来到办公室,继续推进节点压缩方案和接口整合细节整理。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灰尘被照得发亮,整个开放区空荡而安静,只有打印机偶尔响起咔哒声,提醒我时间还在继续。
我先打开甘特图,仔细核对每个节点与执行表的交付时点,确保和项目计划表一致,又根据上周测试中暴露出的接口延迟问题,将风险预警时间提前了 48 小时。之前的我只看表面计划,如今开始学着做“留余量”的缓冲。
九点刚过,魏鹏发来语音:“小周,别太早来,公司现在没人,安全最重要。”我回了一个“放心”,没有多说,听得出他语气中透着疲惫感,估计昨晚又在做协调。
大约九点半,副总发来短消息:“中午找你谈个事,安排下周高层流程汇报,顺便聊聊你下一步的思路。”
我看着这句话,心口微微一紧又松了口气。上一周我一直处于跟着节奏跑,现在可能到了“自己带节奏”的关键节点。
上午我用三个小时整理跨部门协调方案,拉出需要沟通与配合的 12 个小节点,每个节点对应负责人的手机号和预备执行时间。我在纸上写了“统筹不是指令,是对接,是推进,是责任”八个字,贴在屏幕下方提醒自己不要只停留在表面安排。
十一点半,魏鹏拎着一袋豆浆和油条走进来,笑道:“今天你又没吃早饭吧?吃了再干。”我接过来,笑笑:“魏哥,你自己也要注意休息。”
边吃边聊时,魏鹏忽然低声说:“副总昨天提到你,说你节奏不错,让我多配合你的推进,你要明白,这不只是对你的认可,也是对你的考察。”
我点点头,没有回答,只是加快吃完早餐,擦了擦手,继续回到电脑前。
中午十二点,副总让助理喊我过去。我们在茶水间边泡茶边聊,他没有寒暄太多,直接说:“下周战略会需要你做高层流程压缩方案的展示,内容不要太花哨,但要把节奏和执行力展示出来,让高层看到你能‘带队’,而不是只能‘执行’。”
我认真记录下副总的重点提醒:“带人、带节奏、控风险。”
副总说完,看着我笑了笑:“你知道为什么要加上‘控风险’吧?年轻人跑得快没问题,但拉团队跑,就要保证大家不掉队,也不出事故。”
我看着副总点头:“我明白。”
回到工位,我心里回荡着副总的话,开始回想之前的节奏推进。过去我只关注节点达成和表格核对,如今要学着拉着其他组和执行人一起跑,保证整体协作稳定,并且提前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
下午两点,我和魏鹏约在小会议室,开始演练流程压缩汇报。魏鹏一边听,一边时不时打断我:“这里要加一句场景描述,让听的人知道背景”、“这部分要说‘如果出了问题,我会怎么处理’,而不是只说‘我会处理’”。
我不断修改稿子,魏鹏耐心地指出问题,最后拍了拍我肩膀:“你已经比半年前进步太多,但你还要习惯被问最坏的情况该怎么办。”
演练结束时已经四点多,魏鹏要去见一个跨部门对接人,临走时说:“今晚早点回去,别老加班,你已经在带节奏了,不用每天拿命拼。”
我笑笑:“我知道,魏哥。”
其实我心里清楚,越是到了这个阶段,就越要保持稳定的节奏,而不是在关键时刻倒下。
晚上七点半,办公区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对着电脑整理甘特图和流程图,补充可视化图例,方便高层快速理解。微信忽然弹出提示,我以为是魏鹏,点开一看,是系统共享盘自动更新提示,更新者是“L”。
那一瞬间,我怔住了。
我点开共享盘,发现是李倩之前在流程备忘录里做的最后一次修订,修改时间是她调往武汉前一天,修订内容是在流程表右下角加了一个小备注:“提前预警窗口,让节奏更稳。”
我盯着这句话看了很久,眼眶有点发涩,深呼吸一下,快速截图保存。
我合上电脑,关掉办公室灯,夜色从窗外涌进来,我走出办公楼时,抬头看见城市的灯光一点一点亮起来,像是一条永不熄灭的长河。
李倩已远在武汉,而我,正走在自己的节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