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见到贾环,莫名感到一阵酸楚,眼眶一热,泪水几乎夺眶而出,她连忙低头快步离去,唯恐失态,这便是她维护尊严的唯一方式。
贾环轻叹一声,停下脚步说道:\"彩霞,我明白你的心意,你以往对我的好我都铭记于心。
贾环并非无情无义之人,只是你要知晓,我与太太之间的关系已形同水火。
若是我执意要你过来,太太定不会答应,反倒让你陷入更艰难的境地。
你且安心,待有合适的时机,我一定让你过来。\"
贾环的话让彩霞再也抑制不住泪水,抬眼看向眼前这位不再稚嫩的少年,身着飞鱼服的贾环愈发显得英俊挺拔,她既为贾环感到欣慰,又因自身低贱的身份而悲伤。
见彩霞只顾落泪不言,贾环叹息着将她拥入怀中,说道:\"莫怕,我会尽快安排让你过来,切莫再自寻烦恼。\"
彩霞原本已心灰意冷,未曾想事情竟有转机,如今得到贾环承诺,多年的委屈瞬间涌上心头,在他的怀中无声抽泣。
贾环见彩霞哭得可怜,深知她这些年的不易,轻轻抬起她的头,在额间浅浅一吻,又替她拭去泪水,笑道:\"傻姑娘……\"
目送彩霞离开,贾环也为如何从王夫人那里将彩霞接过来犯愁。
此事并不容易,这个时代礼教严格,尽管他已出继宁国府,但王夫人终究是他原配嫡母,万不可让她抓住把柄,给他扣上个不敬长辈的罪名。
小吉祥自然清楚彩霞与三爷之间的特殊关系,见贾环眉头紧锁,便猜到他在为彩霞之事苦恼,嘟囔道:\"三爷,此事何须这般费神?\"
贾环一怔,没想到小吉祥会有解决之道,好奇地问:\"小吉祥,你有何妙计?\"
小吉祥翻了个白眼,说:“三爷可以把彩霞的父母接到宁国府,再装作不忍一家骨肉分离的样子,把彩云和彩霞都带走,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贾环一拍脑袋,又摸了摸小吉祥的头,哈哈大笑:“你这个机灵鬼,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说完,大步走向荣庆堂。
荣庆堂门口还是那个笑起来露出大门牙的小丫头,看到贾环来,她咧嘴一笑,转身撅着屁股努力掀开帘子,喊道:“三爷到啦!”
声音清脆悦耳。
贾环喜欢她活泼,随手给了两个金锞子,小丫头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
贾环笑了笑,走进荣庆堂,先向贾母行礼,又对邢夫人和王夫人点头示意。
邢夫人倒没什么,王夫人心里却很生气,这庶出的儿子如今竟如此得意,越来越不把她放在眼里。
贾母笑着说:“你怎么这时候来了?公事忙完了吗?”
贾环点点头,“嗯,我就是来求老祖宗帮忙要人的,老祖宗可别心疼。\"
贾母看了看邢夫人和王夫人,笑道:“看看你们都想从我这儿拿点什么,说吧,你要什么人?”
贾环不好意思地说:“老祖宗也知道宁国府缺人手,所以我才来求您帮忙。\"
贾母更加开心地笑道:“鸳鸯不行,别的人都可以。\"
贾环立刻趁势道:“那就张福两口子吧。\"
“我还以为是谁,原来是他们夫妻俩,老实巴交的,鸳鸯你去把他们一家的身契拿来给环哥儿。\"
不一会儿,鸳鸯拿来身契说:“老太太,他们的女儿彩云和彩霞正在太太屋里当差,请老太太和太太指示。\"
王夫人沉思片刻说:“本来该给环哥儿一个体面,但彩霞我用得很顺手,屋里大小事情都少不了她,这件事还是缓一缓再说吧。\"
贾母皱眉心想,这二媳妇是怎么想的,这不是缓和关系的好机会吗?于是说道:“老二家的,咱们不能亏待下人,阻止一家人团聚。
如果你需要人手,我可以再给你两个。\"
王夫人听贾母说得直白,不便再坚持,虽然心中不悦,仍说道:“老太太的人怎能动呢?媳妇在这里就好。\"随即转向身后的彩霞,“现在我留不住你了,到东府后要用心伺候环哥儿,莫因出自我家便轻慢。\"
彩霞内心欢喜,却依然镇定地跪下叩头:“太太的话,奴婢记住了。\"
事情就此定下,贾环松了口气,生怕王夫人不同意,自己也没办法。
金陵十二钗副册中有句“齐月难逢,彩云易散”
,贾环认为这不仅是写晴雯,也是将晴雯、麝月和彩霞三人合写,说明彩霞与晴雯地位相当,且能力出众,连王夫人都倚重她处理大小事务,有时甚至贾政的事也由她记录。
后来彩霞嫁给旺儿之子,贾环对此不闻不问,他对此颇为不屑。
贾环领着彩霞姐妹回到宁国府,向晴雯等人介绍,又安排彩霞父母在门房做些轻松活计,彩霞留在他屋里,彩云则与晴月一同负责小厨房,她在王夫人那里时就做过类似工作。
如今彩霞心里安定下来,与晴雯等人相处融洽。
晴雯从吉祥处得知贾环与彩霞的关系,对彩霞格外热情,只要对三爷好的人,晴雯都能接纳。
赵姨娘听说此事特意赶来,握住彩霞的手说:“孩子,终于苦尽甘来了,你放心,环哥儿不是薄情之人。\"彩霞闻言感动落泪:“姨娘的话我会记住,以后一定好好伺候三爷。\"赵姨娘聊了几句便离开,贾环看看床上,心想幸好床够大,不然真挤不下。
次日清晨,贾环去军营途中,看见前方一名中年男子仓皇逃窜,后面有十多个家丁模样的人在追。
那人见到贾环一行人,不顾一切地冲了过来,边跑边喊:“大老爷救命!”
贾环皱眉道:“周扬,把这些人都带过来,我要问话。\"周扬领命,带着亲兵迎上前去。
“救命!大老爷救命!”
来人跑到贾环马前,跪地磕头,额头很快渗出血来。
贾环居高临下问道:“你是谁?为何向本侯求助?”
那人伏在地上回答:“小人原在城南摆馄饨摊,不曾想横祸降临。
户部尚书之子看上小女,要纳为妾室。
小女已有婚约,我已婉拒。
谁知那人竟强掳小女至府中,其母因此卧病不起。
我便去顺天府告状,却连衙门都进不去。
后又前往尚书府理论,那公子矢口否认,并将我囚禁于柴房。
我侥幸逃脱,一路赶来,恰遇大老爷,请您为小人主持公道!”
说着涕泗横流,悲切不已。
贾环瞥向被亲兵控制的几个奴才,冷声问:“他说的话属实吗?”
众人互相看了看,一人开口:“侯爷,此人颠倒黑白,我家公子怎会做出这种事?纯属污蔑,还望侯爷明察。\"
贾环嗤笑一声:“ ** 如何,派几人去查便知,若敢 ** 本侯,纵是刘唐复生也保不住你们!”
他对周扬吩咐:“立刻派人核查当日情形,同时打探尚书公子的品行。\"
此时围观者渐多,有人低声议论:“户部尚书次子品行恶劣,常作恶多端,被他掳走的女孩多有失踪。\"
“听说那些女子最后都不见了踪影,真是丧尽天良。\"
“官场之间互相包庇,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还能有什么指望。\"
贾环听闻周围人的议论,又联想到朝堂上那个臃肿的身影,心想有这样的父亲,生出这般儿子也不足为奇。
不久周扬返回禀报:“侯爷,事情已查清,确是尚书府二公子强占了此人女儿。
当时有不少人目击全程,而且此人性质恶劣,不止一次犯案,只是苦于没有证据,顺天府也无可奈何。\"
贾环冷声道:“遇到本侯算他倒运,带人去尚书府!”
百姓们纷纷跟随,都想看看这位侯爷如何处置那二公子。
尚书府内,刘唐正在朝中未归。
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在江南任县令,不在府中。
家中仅余老母、妻子及次子。
因老太太宠爱,次子被娇惯得不成样子。
贾环打量着尚书府的气势,吩咐道:“叫门。\"
不久,府中走出一名年轻公子,面色苍白,似是沉溺酒色之人。
他拱手问道:“不知宁侯前来有何要事?”
贾环直言不讳:“把你掳来的女子交出来,本侯有话问她。\"
公子皱眉说道:“宁侯虽地位尊崇,但尚书府并非软弱之地。
此事我毫不知情,若无其他要事,请回吧。\"说完,轻蔑地瞥了一眼中年男子,便欲返回府内。
见此情形,贾环怒火中烧,冷笑道:“连你父亲都不敢如此无礼,你不过是个平民竟敢如此狂妄。
今日就让你见识一下尚书府的真实面目!”
他下令亲兵冲入府内。
贾环顺利抵达二公子的住处,环视四周后命令道:“搜!”
亲兵仔细查找,却不见那位被掳女子的踪影。
二公子嗤笑:“宁侯随意调动士兵搜查尚书府,怕是要惹麻烦了。\"贾环不予理会,陷入沉思。
周扬提议:“侯爷,或许在后院?”
贾环摇头,前院尚可解释,若后院也没找到人,局面将更加棘手。
但他不相信二公子会将人藏在后院。
既然如此,那定是在这小子的院落中。
他灵机一动,“周扬,带人查看是否有新翻过的泥土。\"
贾环话音刚落,二公子脸色微变,却被贾环察觉,心中已有计策。
片刻后,周扬回报:“侯爷,未有发现。\"
贾环走到二公子面前,笑着说:“我也不会把人埋在自己院子里,对不对,二公子?周扬,带人去花园偏僻之处寻找。\"
刘唐在勤政殿西暖阁休憩时,一名家人急匆匆赶来耳语几句,他立刻起身往养心殿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