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三爷不二》
小吉祥揉着眼睛抱怨:“三爷,时间还早,再睡会吧?”
贾环笑道:“当然要起床锻炼身体啊。\"健康才是**的资本。
两人穿戴整齐来到院子,赵姨娘的住处空间尚可,足够他们活动。
绕院子跑了两三圈,因年纪小体力有限,没跑几圈就喘得不行停了下来,小吉祥更是直接坐在地上不动了。
稍作休息后,两人回屋洗漱,贾环接过小吉祥递来的青盐和柳枝牙刷,忍不住嘀咕,以后得自己做牙刷了。
简单洗漱后,两人回到正厅,赵姨娘和小鹊已准备好早餐:几碟咸菜、一笼包子、一碗白米粥。
赵姨娘笑着招呼贾环:“环哥儿,快来吃饭。\"
贾环刚结束锻炼,正饿得不行,坐下就猛吃起来。
赵姨娘看他吃得开心,笑着说道:“环儿慢点,小心噎着,你这是饿死鬼转世吗?”
贾环笑着抬起头,脸上满是笑意,继续埋头吃饭,赵姨娘则满脸欣慰地看着他,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吃完早饭,贾环想在荣国府里走走,和赵姨娘打了个招呼后,就带着小吉祥出门了。
荣国府果然名不虚传,单是后宅就够他逛一阵子了,花园子还没去,荣庆堂更是不敢靠近。
中午回到赵姨娘的小院,听着她的絮叨,贾环吃完午饭并不觉得烦,反而有些享受。
饭后回到自己房间,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躺在床上,贾环心想,作为庶子要出人头地,只有两条路:科举或从军。
他对科举没信心,也不愿忍受寒窗之苦,而且王夫人也不会同意他超越宝玉。
至于从军,他觉得自己体格太弱,怕会战死沙场。
不过他还年轻,不着急,系统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说不定将来会有转机,先等等看再说。
这时,外面传来小吉祥清脆的声音:“三姑娘来了。\"话音未落,门帘掀起,一位女孩走了进来。
虽年纪尚小,却气度不凡,削肩细腰,鸭蛋脸型,眉目秀美,顾盼之间灵动十足,令人难以移开目光。\"环儿,你没事了吧?”
探春问道。
贾环见到探春,笑着说:“让姐姐担心了,我没事,已经好多了。\"探春疑惑地看着他,总觉得今天的环儿和平时不太一样,却又说不出具体哪里不同。
探春正仔细打量贾环时,贾环也在注视着她。
这女子心思高远,却生于末世,命运多舛。
清明时节,她在江边涕泪涟涟,千里之外的东风吹梦,遥不可及。
这是贾探春的命运写照,她最终因政治联姻远嫁异乡,与亲人重逢只能在梦中。
由于南安郡王战败被俘,为了免去自家女儿远嫁之苦,竟向荣国府施压,迫使探春远赴他乡。
身为同母所出的亲弟弟,贾环深知探春的不易,上前握住她的手承诺:“姐姐,弟弟明白你的心意,日后定当出人头地,替你做主。\"
探春听后深受触动。
她从小被太太抚养长大,与赵姨娘关系疏离,自己的婚姻大事更由太太掌控,因此不得不与贾环保持距离。
此举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保护赵姨娘。
然而,此刻见贾环虽年幼却能体谅自己的处境,还许诺将来要为自己争气,她几乎落泪。
但转念一想,贾环是否真能平安长大尚不可知,于是强忍情感,严肃地说:“环儿,你莫要妄想太多,你是怎样的人,我心里明镜似的。
只要你能和姨娘安安稳稳过日子,我就安心了。\"
恰在此时,赵姨娘推门而入,听见探春的话语,顿时心生怨恨,指责道:“若不是投错胎,你早该是我的女儿,如今你倒好,对亲兄弟视而不见,只顾着讨好宝玉。\"贾环急忙制止母亲,劝道:“娘,姐姐也是无奈之举,您何必说这些伤人的话呢?她走了,您不又要独自伤心吗?”
赵姨娘意识到失言,又转向贾环抱怨:“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竟敢顶撞我!还不快随你姐姐离开,去找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家去吧!”
说着便坐在地上放声痛哭,不知是在为儿子的无礼感到难过,还是因为自己出身寒微无法为儿女撑腰而悲伤。
清晨,贾环早早起身,在签到一百两银子后,便与小吉祥开始绕着院子晨跑。
一圈又一圈,待二人气喘吁吁返回屋内时,赵姨娘已在唠叨着用早饭了。
虽只有三天时间,贾环已大致摸清荣国府的日常节奏。
黛玉尚未入府,贾敏也还健在。
贾宝玉比贾环年长两岁,意味着黛玉也只比贾环大一岁,今年六岁。
贾环虽想拯救贾敏,免得黛玉年幼丧母,但如今也无能为力,更别说他根本无法前往扬州。
今日正是给贾母请安的日子,贾环领着小吉祥走过抄手游廊,抵达荣庆堂。
门口站着一名刚留头的小丫鬟,她见到贾环后,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十分可爱。
她转身朝里脆声通报:“环三爷来了。\"说完还撅起屁股使劲掀开帘子,逗得贾环忍俊不禁。
贾环步入荣庆堂,只见贾母端坐上方,邢夫人和王夫人分坐两旁,三春姐妹依次而坐,唯独不见贾宝玉的身影。
他没多想,立刻跪下行礼:“孙儿贾环,拜见老祖宗,见过两位太太。\"
贾母随意瞥了他一眼,问道:“环哥儿来啦?听说你前阵子病了,现在可好些了?”
贾环站起身,笑答:“多谢老祖宗关心,孙儿已经痊愈,身体恢复如初。\"
贾母看他神采奕奕,全然没有往日的轻佻之态,甚是满意,说道:“瞧你这一场病倒也学乖了不少。
大家子弟就该如此。
以往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实在不成体统。
天气渐凉,鸳鸯记得有一件灰鼠皮的大氅,你取来给环哥儿穿上吧。\"
贾环忙道:“孙儿谢过老祖宗厚爱,此次生病让孙儿懂得了许多道理,往后定会谨言慎行,不辜负家族期望。\"
贾母本没料到贾环会有此表现,作为荣国府的老封君,她自然期盼族中子弟皆有所成,但事与愿违。
自先荣国公逝后,荣国府渐趋衰败,大儿子贾赦沉迷美色,整日在家与妾室厮混;而寄予厚望的二儿子贾政虽任职工部多年,却不过是个迂腐书生,仅从工部主事升至从五品员外郎。
眼见家族式微,身为内宅长者,她亦无力回天。
早年间为维系家族,不得不将元春送入深宫,实属无奈之举。
此时见贾环表露进取之意,贾母面露笑意问:“环儿,你是想通过科举步入仕途?”
贾环腼腆地挠挠头,憨态可掬地说:“老祖宗,我还没拿定主意呢。
科举这条路,孙儿恐怕走不通,不像宝二哥那样聪慧,只能考虑从军,或攒钱买个官职。\"
贾母听他称赞宝二哥聪明,心情愉悦,连王夫人也嘴角含笑。
随后贾母说道:“我还以为你有什么特别的本事,原来是打算花钱买个官职。\"她略作思索又道:“至于从军嘛,这条路太过危险。
不过你还年轻,不必着急,以后再说吧。\"实际上,贾母内心更倾向于贾环从军,若他能在战场上存活下来,再凭借家族人脉运作,未必不能重新掌控军权。
对勋贵之家而言,手中无兵权就如同徒有虚名。
注意到身旁沉默的王夫人,贾母话锋一转:“鸳鸯,把我藏起来的那件雀金裘拿来给宝玉。\"
王夫人木然的脸终于浮现出一丝笑意,忙道:“老太太,别给了,宝玉还小,这东西太珍贵,他暂时用不上。\"
贾母笑道:“你这当娘的自己收着,等他长大再穿。
我留着这些做什么,早晚还不是他的?”
王夫人听罢笑着答应:“那就让媳妇替宝玉保管吧。\"
众人寒暄片刻后离去,贾环随三春步入荣国府园中的凉亭。
他趁 ** 量迎春与惜春。
迎春身着粉色织金长裙,头戴红玛瑙金钗,面容温婉,气质柔和,看起来约莫七八岁。
惜春年纪尚小,未束发髻,颈间挂着金项圈,约莫三四岁,稚嫩可爱。
迎春见贾环今日举止异常,轻声问道:“环儿,你真要去参军吗?战场危险,稍有不慎便可能送命。
若你有个意外,让三妹妹和姨娘怎么办?姐姐劝你慎重考虑。\"
贾环听后心中感动,望着温柔的姐姐说道:“多谢二姐姐关心,我还未决定呢,年纪尚小,不必急于做此决定。\"说着,他靠近迎春,靠在她的膝上,抬头看着她,笑嘻嘻道:“二姐姐,等我长大后定会保护您,让您不再受委屈!”
那依赖的眼神令迎春心头一暖。
她在府中向来被忽视,连下人都看不起她,如今听到这般暖心的话,心中满是欢喜。
迎春轻轻抚摸他的头发,眼中含笑:“好啊,姐姐等着你长大。\"随即用指尖轻点他的额头,“顽皮鬼!”
探春在一旁看到这一幕,心中莫名泛起酸意。
那是她亲弟弟,却从未如此亲近过她。
其实,贾环对探春一直存有怨气,因为她从未唤赵姨娘为娘,哪怕是私下也未曾有过。
贾环笑着对迎春说完话,转而走向惜春,将她抱起放在自己腿上,笑着问:“四妹妹,还认得三哥吗?”
惜春点点头,奶声奶气地说:“记得的,你是环三哥。\"贾环轻轻刮了下她的鼻子,笑着说:“四妹妹真聪明。\"随后,他用脑袋轻碰她的额头,逗得她哈哈大笑,还在他怀里扭动不停。
此时的惜春尚小,还未形成日后冷漠的性格,仍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
迎春和探春看到这一幕都觉得欣慰,不论如何,环哥儿确实在进步。
众人在园中聊了一会儿,便各自散去。
贾环回到房间时,看到贾政坐在炕上,忙上前鞠躬行礼:“儿子给父亲请安!”
贾政板着脸,冷哼一声:“听说今天在老太太面前你胡言乱语,还想参军?你这无知的东西!参军哪有那么容易,你伯父至今留在府中,不也是因为战场凶险吗?那是要拼命的活儿!你还小,不懂这些,安心读书才是正事,将来我帮你谋个前程便是。\"
站在一旁的赵姨娘听后十分欢喜,原以为环哥儿出府后自己可以省心,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
急忙催促贾环谢恩,还将他强行按跪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