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答道:“老爷此番出征铁网山,云儿随阳平王建功立业,现已是京畿大营从四品武官,再升一级便是统兵万众的大将军。\"
王子腾知阳平王即为贾环,微笑道:“我刚入神京城便闻环儿封王之事,云儿若追随阳平王,将来前途无忧。\"
李氏听后笑着点头:“老爷说得没错,您当年的眼光确实独到,让云儿跟随阳平王。
若非如此,凭云儿的年纪,即便有老爷撑腰,也绝无可能做到从四品的武职。\"
王子腾好奇地问:“大妹妹在荣国府还和阳平郡王闹别扭吗?”
李氏摇头轻哼:“大妹妹并不糊涂,林府那一幕足够她铭记一生。
即便心中有所想法,也不敢表露出来,只能私下议论几句罢了。
如今在荣国府倒也安分。\"
“对了,老爷还有件事要提。
二妹妹的女儿宝丫头早年嫁给阳平郡王做了妾,那时还未封王。
当时不知她怎么想的,竟让女儿做妾。
不过这结果不错,阳平 ** 纳了宝丫头不久,就向皇后请旨,给了宝丫头一个四品恭人的诰命,也算没辜负她。
现在环哥儿继承了阳平郡王的爵位,宝丫头成了侧妃,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王子腾闻言笑道:“二妹妹算是明白人,若还想让宝丫头嫁入宁国府,后果难料,大妹妹可不是好惹的。
如今宝丫头身为郡王侧妃,位列正三品,即使只是庶妃,也是从四品命妇,总算熬出了头。
薛家有了这样一门亲,比嫁入荣国府强太多了!”
李氏附和道:“那是自然。
若嫁与宝玉,将来还不知道要在大妹妹手下受多少苦呢,就她那贪财的脾气,说不定连薛家都会被她占去。\"
王子腾笑着接话:“老太太的寿辰快到了,咱们正好借此机会去贺一贺。\"
数日之后,阳平王府。
宝钗站在榻前,拉着贾环的手说:“爷,快起来啊,今天可是老太太的寿辰!”
贾环懒洋洋地躺在榻上,看着使力拉自己的宝钗,一使劲宝钗便跌进他怀里,“嘤……”
宝钗娇嗔道:“爷,你这是做什么!”
贾环哈哈一笑,直接压了上去……
许久之后,宝钗脸红红地埋怨道:“爷,待会儿林丫头知道了,肯定又要笑话我了。\"
贾环换好郡王袍服,在宝钗和莺儿的陪同下,从偏房走到正屋。
只见黛玉、平儿、晴雯等人皆是一身盛装,含笑看着他和宝钗。
宝钗被众人目光看得面红耳赤,嗔怪道:\"林妹妹,你们看什么!\"
黛玉笑道:\"宝姐姐,你说我们看什么呢!\"说完抿嘴轻笑。
贾环苦笑着说道:\"林姐姐,你们这般隆重打扮,是想给西府一个下马威吗?\"
黛玉微笑道:\"外祖母寿辰,我们自然要庄重些。
再说,这些丫头们平日里尽心伺候你,女子这一生所求不过夫贵妻荣。
今日也让她们感受下尊贵,有何不可!\"
贾环赶忙附和:\"王妃说得极是,是我不够周到。
今天就让西府的人见识下郡王的威严!\"
于是,贾环带着一众莺莺燕燕往荣国府行去,穿过两府小门,直抵二门抄手游廊。
小丫鬟们纷纷跪地请安:\"给王爷、王妃娘娘请安!\"
平儿、晴雯、彩霞、香菱等人激动不已,她们原本只是贾家的普通丫头,如今竟成了有品级的内命妇,这一切多亏了身旁的男人。
看着贾环的背影,她们即使赴死也不会退缩。
唯有小吉祥无忧无虑,穿着特意改过的小号朝服,东张西望。
荣庆堂内,贾母笑容满面坐在主位,邢夫人、王夫人及薛姨妈分坐两旁,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则在下方落座。
贾环进屋后,丫头们齐齐跪下行礼:\"奴婢给王爷、王妃娘娘请安。\"
邢夫人、王夫人与薛姨妈也起身欲行礼,却被贾环拦住:\"一家人何必如此客气。\"随后转向贾母道:\"祖母,我带家人来给您贺寿了!\"
贾母大笑道:\"好,好,鸳鸯,快搬椅子来。
想了想又说:'鸳鸯,你就跟着你三爷吧,老婆子不用你伺候!'\"
邢夫人与王夫人一同拜见薛姨妈后,在下首落座。
黛玉和宝钗作为郡王正妃与侧妃,自然坐在贾母身旁。
贾母笑着拉住两人说道:“玉儿、宝丫头,环哥儿有没有为难你们?若有委屈,尽管来找外祖母。\"
黛玉与宝钗相视一笑,齐声答道:“老祖宗,我们并未受委屈。\"站在一旁的王熙凤立刻调侃道:“怎么可能不受欺负呢?肯定被欺负得很惨吧。\"此话既玩笑又隐含深意,惹得黛玉与宝钗都羞得脸红。
黛玉随即反击道:“二嫂子,你不赶紧过来行礼,小心让你跪着不起。\"宝钗也嗔道:“凤丫头,你要是再口无遮拦,当心吃苦头!”
王熙凤愣了一下,意识到自己的身份确实不如黛玉和宝钗高贵,若是正式场合,自己这样的白身确实需要行礼。
但黛玉心地善良,忙劝道:“二嫂子别当真,快免了吧。\"
王熙凤涨红了脸,笑道:“真没想到,果然是王妃娘娘,威风得让人招架不住啊!”
黛玉轻斥道:“二嫂子,你的嘴还是这么刻薄,骂人都不带脏字的。\"姐妹们听罢都忍俊不禁,这笑声也为王熙凤解了围。
黛玉与宝钗陪伴在贾母左右,身着华丽的朝服,耀眼夺目。
而晴雯和平儿等人虽为四品内命妇,但也得到贾母的厚待,特意安排她们坐在右上首。
鸳鸯从内室走出,同样是一身的服饰,坐在平儿身边。
王夫人看到这些丫头的地位竟然高于自己,脸色十分难堪,但她深知实力决定地位,也不敢多说什么。
王熙凤走到平儿面前,望着她一身朝服,眼眶湿润地说:“平儿,你终于熬出头了,如今也是朝廷认可的内命妇,跟着三弟这些年,也算是值得了。\"平儿闻言落下泪来,哽咽着回应:“奶奶……”
王熙凤握住她的手说道:“以后可不能叫奶奶了,你现在是四品诰命,若再这样称呼,可要丢王府的脸面了。\"
平儿拭去泪水说道:“在我心里,奶奶始终是我的奶奶。\"
贾环听后笑着对她说:“二嫂子,称呼不过是对外人的形式,关起门来我们是一家人,何必拘泥于此。\"
众人见此情景,皆暗自点头,对平儿不忘旧主、不重富贵的品性感到赞赏。
此时,黛玉也附和道:“二嫂子,何必在意这些?称呼不过是为了外人方便,你与平儿情同姐妹,关门后想怎样称呼就怎样称呼吧。\"
王熙凤闻言轻瞪黛玉一眼,嗔道:“你这林丫头,要是我在外人面前叫你丫头,老太太非剥了我的皮不可!”
众姐妹听罢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不多时,一些老亲朋陆续前来给贾母祝寿,南安太妃与北静太妃为首。
荣禧堂内,贾环坐在左侧上首,贾政坐于其旁。
右侧上首则是一位头戴双翅簪缨王帽、身着白色江牙海水四爪坐龙蟒袍的青年男子——北静郡王水溶。
贾政恭敬地说道:“母亲寿辰,劳烦王爷亲自来访,实在让我惶恐不安。\"
水溶闻言笑道:“政公无需客气,咱们两家世代交好,为太夫人贺寿理所应当。\"
他转向贾环说道:“早就听闻世兄才华横溢,今日一见果然是位少年英杰,今后咱们应多多往来。\"
贾环谦逊地答道:“世兄过奖了,我只是个顽童,全凭皇上的恩典才走到今天,实在愧不敢当。\"
就在二人寒暄之际,门外传来通报,镇国公府的牛继宗等开国功臣已到。
牛继宗、柳芳等人入堂后,向贾环和水溶行礼道:“臣等参见阳平王爷、北静王爷。\"
贾环与水溶连忙起身虚扶道:“诸位世伯请起,不必多礼。\"
牛继宗等人致谢后,在左侧落座,随后王子腾也到场,彼此问好后便开始闲谈。
荣庆堂内。
王子腾的妻子李氏刚踏入厅堂,便瞧见坐在贾母身边的黛玉和宝钗身着朝服,满屋的诰命中,除却两位王太妃,她二人最为尊贵。
李氏心中有所触动,阳平王目前仅有一位侧妃宝钗,另一侧妃之位空缺。
原本她想把漪丫头嫁给贾环,但因漪丫头身份为庶女,无法成为正妻,即便庶女,老爷也不愿她沦为他人之妾。
然而时移事易,侧妃的地位远高于妾室,甚至能被记载于玉牒之上。
想到这里,李氏决定回去与老爷商议此事,若真能成为阳平王侧妃,对自家云儿也是好事。
李氏思虑之际,行礼的动作并未迟缓,向贾母行了一礼道:“晚辈祝太夫人寿辰快乐!”
贾母看着满堂的诰命贵妇,十分欢喜,忙道:“不必多礼,都是自家人,你们来了我就开心。\"
李氏起身依次向两位王太妃行礼后,转向黛玉和宝钗准备再行礼,却被二人一同劝止:“舅母不必如此,这般多礼反倒让我们受不起。\"
李氏听后莞尔一笑,仍行了半蹲礼,然后坐下说道:“按国礼应当如此,况且这是我们封王后首次见面,否则旁人难免会说我轻浮。\"说完,她瞥了神色呆滞的王夫人一眼,心中暗笑: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摆着一张冷脸,真是糊涂!
王熙凤与李氏关系亲密,亲自端茶递到李氏面前,笑道:“婶婶,请喝茶。\"
李氏接过茶,赞道:“凤丫头气色越来越好了,看来生活得很顺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