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些女子都是苦命人,这也是我不喜欢去那些地方的原因。
虽然我无法帮助天下所有不幸之人,但至少不会去伤害她们。\"
听到这话,众女看向贾环的眼神更加柔和,薛宝琴眼中更是闪烁着光芒。
湘云反驳道:“也不是没有好结局啊,就像那个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故事一样。\"
贾环笑着回应:“俗话说得好,容易得到的是无价之宝,难得的是有情郎。
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又有几人能做到?你看画舫上的公子虽然富有,为什么还会做出那样的事呢?”
黛玉建议道:“不如我们叫他们过来问问?”
湘云拍手赞同:“好主意。\"
贾环闻言轻轻摇头,未及开口,身旁的秋兰便主动提议:“不如去寻一艘无客登临的画舫,请那位清官人上船。\"秋兰领命后即刻离开。
不多时,一艘空置的画舫靠岸,搭上跳板,一位女子缓步而上。
她容貌倾城,令黛玉等人见之叹息,这般佳人竟沦落至此,实在可惜。
女子上船后,先向贾环等人行礼,说道:“民女婉儿拜见王爷与诸位娘娘。\"
贾环尚未回应,黛玉已温和地示意:“免礼吧,婉儿姑娘,请近前说话。\"
婉儿重新福身致谢,低声说道:“多谢王妃娘娘。\"初见王爷邀她登船,心中忐忑不安,但瞧见王妃在此,稍觉心安,至少能确保安全。
黛玉牵着婉儿坐下,微笑道:“姑娘不必紧张,我们请你上来只是想了解一些关于清官人的事。\"
婉儿回以一笑,说:“王妃有问,民女定当如实作答。\"
于是黛玉将心中的疑问娓娓道来,婉儿听罢感慨道:“王妃,清官人这类女子,从小习练琴棋书画,只卖艺不卖身。
就像我,只要银钱足够,便可赎身离开。\"
宝钗不解:“听说你们这些头牌女子,身价都很高,难道还筹措不到赎身的钱?”
婉儿苦笑回应:“娘娘有所不知,我们这样的女子,真正愿意接纳我们的少之又少。
若遇错人,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必须谨慎挑选,否则宁愿独居终老。\"
黛玉等人听完,道:“所以你们不愿自行赎身,依旧留在风尘中?”
婉儿再次苦笑:“娘娘,谁不想远离这种生活?但我们这样的女子,若无人庇护,到了外面只会成为他人觊觎的目标,恐怕连性命都无法保全。\"
黛玉沉思片刻:“你说的也有道理,但这样下去,何时才能解脱呢?”
婉儿无奈叹息:“唯有听天由命了。\"
黛玉与婉儿交谈一阵后,亲自送她上船。
目送婉儿离开,黛玉感慨道:“世间这般优秀的女子实在太多,像婉儿这样的又有几人?”
宝钗也叹息道:“如此佳人沦落风尘实在可惜,若非出身低微,真想邀请她入府,日常作伴谈笑也是美事。\"
湘云感叹:“不知婉儿能否觅得良缘?”
贾环闻言笑道:“多数青楼女子的命运多舛,自古皆然。
不如让我来讲讲杜十娘的故事。\"
黛玉啐道:“胡闹!环弟竟拿这些伤感之事来惹我们流泪。\"
贾环仰头长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故人心易变,誓言难久长。
骊山夜话到半,泪湿衣衫亦无怨。
怎比那薄情负义之人,辜负当年情深意重的约定!”
此言触动众人心绪。
黛玉忙令紫鹃取来纸笔,将这段话记录下来。
湘云拍手称赞:“好词!不愧是九岁时便名动京城的贾三郎!”
宝钗凝视贾环,目光深情:“兄台才华横溢,一语道尽风尘女子的无奈与辛酸。\"
神京城中,荣国府东大院内。
王熙凤斜靠榻上问:“听说尤二姐给二爷生了个女儿?”
身旁婆子答道:“确有此事,名字还是王爷所赐,唤作娴姐儿。\"
王熙凤攥紧帕子冷笑:“难怪他如今不愿踏进我的院子,原来是另有新欢。
巧姐儿难道不是他的亲骨肉吗?”
正这时,门外传来丫头通报声:“二太太到访。\"
王夫人笑容满面走进来:“凤丫头,我听闻琏儿在外另置宅邸?”
王熙凤站起身:“姑母驾到,请入内说话。\"心中暗忖,不知王夫人所为何来,但料定不会是好事,还是小心提防为妙。
王夫人坐下后说道:“我一听到这事就赶来了,琏二太过分了,怎能背着你养外室?男人大多如此,都喜欢寻花问柳。\"
王熙凤不明王夫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笑着说道:“可不是吗?还是姑妈说得有道理,我权当没看见,随他们去吧。\"
王夫人听后一愣,心想这不像凤丫头的作风,按以往她早就闹起来了。
但想到自己的目的,又笑道:“凤丫头,依我说你最好把尤二姐母女接进府来,放在我眼皮底下更放心。
再说,即使接进来,尤二姐也只是个妾,虽说是良妾,也不会越过你去。\"
王熙凤一惊,心想二太太今天是不是疯了,怎么会关心起自己来了。
再一想,莫非是劝我把尤二姐接进来,好将来嫁祸给我?
心中一寒,笑道:“多谢姑妈关心,这些事我不再过问了。
既然二爷不想让尤二姐进府,我又何必去做这个恶人。\"
王夫人听后一愣,随即笑道:“也好,凤丫头,你还是尽快怀个孩子要紧。
这次我给你带了不少补品,好好保养身体,争取生个儿子。\"
王熙凤笑道:“多谢姑妈关怀。\"
王夫人未能如愿,坐了一会儿就告辞离开了。
等王夫人走后,王熙凤吩咐道:“把那些东西拿点出去找大夫看看。\"
那婆子问道:“二太太,这么明目张胆地害奶吗?她就不怕出事?”
王熙凤冷笑一声:“虽然可能性不大,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还是查查看比较好。\"
那婆子领命而去:“老奴这就去办。\"说完,转身出了门。
不久,婆子回来禀报:“奶,都检查过了,药材没有问题。\"
王熙凤冷笑道:“那就收起来,找个机会还回去。
哼,我才不敢吃她送的东西!”
荣禧堂,偏院。
王夫人问:“你说什么?凤丫头让人把药材拿出去验了?”
王嬷嬷答道:“是的,我们的人回来说的。\"
王夫人闻言冷笑道:“看来凤丫头防我是防得很紧啊,不过你以为你能躲得过去?”
杭州。
黛玉等人游览完西湖,尽兴而归,各自回房休憩。
正厅内,贾环向一位雄壮的汉子问道:“章存的事情查得怎么样了?”
汉子恭敬答道:“王爷,章存一直待在苏州老家,很少外出,我们并未发现有人接近他,或许时机尚未成熟。\"
贾环点点头:“做这种事必定谨慎隐蔽,你们需密切监视,留意周围是否有异常情况,防止他们使用暗语联络。
一旦有结果,立即用飞鸽传信至神京,告知本王。\"
汉子恭敬回应:“遵王爷吩咐。\"
贾环接着说:“这段时间大家辛苦了,每人赏五百两银子,但会直接送到家中,以免你们有了钱胡作非为。\"
汉子笑着谢过:“多谢王爷体恤。\"
贾环挥挥手,汉子退出房间。
贾环沉思片刻,心想这位老忠义亲王当年才华横溢,不知给宁王留下了多少后招,看来今后的日子不会平静。
在杭州游玩数日后,贾环等人计划前往金陵贾家祖宅。
抵达金陵后,处理完官员事务,贾环便带着黛玉等人入住金陵荣国府的老宅。
“老奴金彩拜见王爷。\"金彩虽知女儿鸳鸯已为贾环的庶妃,但仍依规矩行礼。
考虑到鸳鸯的情面,贾环笑着说:“起来吧,不用每次都跪,你不累,我都嫌烦。\"
金彩连忙致谢。
回到屋内,宝钗对贾环说道:“爷,我想回金陵薛家看看。\"她此举意在让薛家之人明白,当年被迫离开的薛家嫡系,如今回来了。
贾环略显惊讶,笑道:“刚到金陵,你不妨先休息一夜,明日再去也不迟。\"
次日清晨,金陵薛府门前忽然涌来一队亲兵,将府门围得密不透风。
不久,一顶软轿被抬至薛府大门前。
轿子停下,薛宝钗身着侧妃服饰下轿,抬头凝视眼前的薛府,心中百感交集。
曾以为此生再难归来,今日竟实现了愿望。
薛家老宅的看门老仆忽然看见士卒包围了府门,吓得跪倒在地。
看清下来的人是宝钗后,他激动得落泪,颤声说道:“老爷,老奴薛藻见过老爷!”
一旁扶着宝钗的莺儿忙解释:“如今她是阳平王侧妃,今日路过金陵特地回来看望家人。\"
薛藻连忙重新行礼:“老奴给侧妃娘娘请安!”
宝钗轻轻摆手示意免礼,随后往里走。
“站住!什么人竟敢闯入?”
护送宝钗的亲兵喝止一名要进入的中年妇人。
那妇人衣着光鲜,由两个丫头扶持,说道:“误会误会,我就是宝丫头的三婶娘张氏。\"
宝钗点头示意,亲兵随即放行。
张氏上前拜见:“民妇见过侧妃娘娘。\"
宝钗虚扶一把:“三婶婶不必多礼,一家人不必拘束,先进去说话。\"
踏入正堂,宝钗抚摸旧家具,往事历历在目。\"钗儿快来,小心别摔着,这是南唐古籍,爹爹费尽心力为你找来的。\"想到父亲,宝钗眼眶微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