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立刻吩咐郭达:“郭达,召集一千名锦衣卫,包围桂花夏家,任何人不得出入,若有可疑者一律拿下!”
郭达领命,转身召集队伍前往桂花夏家。
贾环接着命令常贵:“你带五百锦衣卫,封锁桂花夏家的所有店铺,将掌柜伙计全部押往昭狱,严密看管!”
常贵点头应允,随即离去。
梨香院内,薛姨妈正与黄氏闲聊,忽见同喜进来通报:“太太,大爷回来了。\"
话音刚落,薛蟠急匆匆闯入,气喘吁吁地说:“母亲,大事不好了!”
薛姨妈心中一紧,担心他又惹麻烦,急忙质问:“你又得罪谁了?快说实话!”
薛蟠愣了一下,随即解释:“母亲想错了,这次真不是我。
我现在乖得很,不敢招惹那位娘娘妹妹,更别提还有王爷支持她。\"
薛姨妈松了一口气,嗔怪道:“你总是大惊小怪的,到底发生了什么?”
黄氏递上一杯水,薛蟠饮尽后说道:“母亲,是桂花夏家。
不知为何得罪了环哥儿,现在全家被锦衣卫围捕,店铺也被查封,掌柜伙计全被抓走!”
薛姨妈闻言大惊,回想若当初与夏家联姻,如今薛家定会受牵连,不禁拍胸自语:“环哥儿与夏家并无交情,我也从未听他说起夏家有何过失,为何突然针对他们?”
黄氏听说桂花夏家被锦衣卫包围,暗想阳平王势力果然惊人。
夏家是内务府供奉,地位高于黄家。
如今贾环一句话,夏家就被抄家问罪。
难怪父亲让自己嫁给薛家,并嘱咐与小姑子搞好关系,以便结交阳平王妃。
薛蟠粗声说道:“母亲,想知道就问妹妹啊!”
其实他是好奇此事,好拿来炫耀。
薛姨妈斥责道:“胡闹!这种事怎能随便问?夏家和我们有何关联?”
贾环到店小二提到的店铺,发现桂花夏家的店铺已被锦衣卫围得水泄不通。
进入店内,贾环坐在锦衣校尉搬来的椅子上,看着跪着的老掌柜和三名伙计,讲述事情原委后问道:“你们认识这个人吗?知道他来历吗?”
老掌柜急忙回答:“回王爷,我们认得此人。
他是我家表少爷带来的,常在京郊富裕人家间游走,喜欢购买盆栽之类的东西。\"
贾环听后皱眉,心想原着中桂花夏家仅有一位寡母和夏金桂生活,哪来的表少爷?于是对常贵说:“派人去通知郭达,查清那个表少爷是否在夏家,若不在立刻带过来。\"
常贵拱手应允,低声吩咐一名校尉,校尉领命即刻离去。
贾环确认此处无事,返回锦衣亲军都指挥司等待消息。
锦衣大堂上,贾环陷入沉思,常贵站在堂下不敢打扰。
这时,郭达走进大堂,行礼道:“王爷,桂花夏家所有人已被抓捕,表少爷也在夏家,是夏家太太的娘家侄儿,现已带至。\"
贾环回神道:“带他上来,本王有话问他。\"
吴浩是夏家太太的娘家侄儿,因夏家无男子,常被接回家中,希望将来能帮忙照应女儿。
吴浩来到大厅,恭敬地跪下行礼:“草民吴浩拜见王爷。\"
贾环严肃开口:“吴浩,我问你,那常去夏家购买盆栽的人,你可认识?他与你又有何关系?”
吴浩皱眉思索片刻,答道:“回禀王爷,草民并不清楚王爷所指何人,实在毫无印象。\"
郭达在一旁详细讲述事情经过后,语气加重:“吴浩,你必须说实话,否则没人能救你!”
吴浩眉头紧锁,迟疑良久,才说道:“王爷,我想起来了,那人名叫刘三,是京郊一位富户的管家。
因主人喜欢桂花,托我代购盆栽。
时间太久,一时忘了。\"
……
贾环急切追问:“你知道刘三的主家是谁?住在何处吗?”
吴浩苦笑着回答:“王爷,我和刘三只是偶然相识,为完成姑母的生意罢了。
关于他的底细,我并不了解。
不过,我曾无意听到他说,似乎住在京郊西山附近,具 ** 置不清楚。\"
贾环挥手示意将吴浩带下,心中暗忖:看来此事确实与夏家无直接关联。
转向郭达吩咐:“郭达,派探子到西山一带彻查,找到所有爱好桂花的富裕人家,我不信找不到线索。\"
……
梨香院里,薛姨妈正为此事苦恼。
内务府及与薛家交好的家族纷纷送来拜帖,请求见面,连亲家黄家也不例外。
薛姨妈明白这些人是为夏家的桂花之事而来,但她不敢轻易答应,因而忧心忡忡。
薛蟠在一旁劝道:“母亲,不如去宁国府问问妹妹,若是无法帮忙,直接拒绝即可,免得在此独自烦恼。\"
……
宁国府中,贾环刚回到家中,正与黛玉、宝钗等人逗弄珺姐儿,听着她嬉闹时传来的阵阵欢笑。
彩霞走进来说道:“三爷,姨太太到了。\"
珺姐儿在地毯上爬动时,薛姨妈刚踏入后堂正屋便看见,她赶忙上前抱起小丫头,笑着说:“珺姐儿又重了些,让我这个外祖母亲亲!”
说着,在她脸上亲了几下。
宝钗见到后说道:“妈,别抱着她了,小心累着!”
随即从薛姨妈手中接过珺姐儿,放到地毯上让她自行玩耍,接着问薛姨妈:“妈这么突然过来,可是有什么事?”
薛姨妈略显尴尬地笑了笑,转向贾环问道:“环哥儿,听说桂花夏家出事了?”
贾环听后挑眉回应:“哦?姨妈消息倒是很灵通啊。
确实如此,夏家涉及刘伏中毒案,如今全家已被拘押入昭狱。
姨妈为何问起此事?”
薛姨妈叹息道:“还不是那些内务府的商家送来的拜帖,姨妈知道他们的意图。
只是不清楚夏家具体卷入什么案件,所以特来问问环哥儿,看看夏家的情况究竟如何,也好回复他们。\"
贾环闻言笑了起来:“姨妈尽管放宽心,据我所知,夏家涉案并不深,若无新证据,过不了多久便会释放。
姨妈尽可安心前去拜访。\"
薛姨妈点头笑道:“有环哥儿这句话,我就踏实多了。
你知道的,这几户人家与薛家有不少生意往来,关系尚可。
若是我们得罪了,对薛家也有影响,更何况黄家那边也递了拜帖。\"
贾环自信地说:“姨妈只管去便是,即便有些摩擦,他们又能怎样?难道还能对薛家不利不成?若真如此,我也不会坐视不管!”
薛姨妈稍作停留后便高高兴兴地返回家中。
临走前,宝钗询问贾环:“这事儿真的没关系吗?”
贾环笑着答道:“没什么大问题,夏家本就牵连不大,就算姨妈没来,过几天也会没事。
不过这夏家倒是挺有人脉,出了事立刻就有不少内务府的人上门求情。\"
宝钗听后微笑道:“爷,您有所不知,夏家有几十顷地专种桂花,在内务府也是富裕大户,交际甚广。
即便如今只剩寡母孤女,以往的人脉仍在,自会有人替她们说话。
他们既知我是您的侧妃,便找上了我们薛家。\"
梨香院中,薛姨妈带着笑意回屋,薛蟠见状笑道:“母亲是从妹妹那儿得了什么喜讯?”
薛姨妈将事情告知薛蟠,笑道:“蟠儿,你去趟你岳父家,告诉他们我们寄居荣国府不便接待客人,让他们不用来了。\"
薛蟠点头道:“我这就去。\"转头对黄氏说:“婉儿,你嫁入薛家后还没怎么回娘家,不如随我去一趟,也好见见岳母?”
黄氏闻言心里一暖,对丈夫竟生出感激之情,转头看向薛姨妈。
薛姨妈点头道:“那婉儿就和蟠儿一起回去吧,顺便看望一下父母,不必急着回来,就在娘家住一晚再回。\"
黄氏忙起身行礼道:“多谢母亲。\"
次日清晨,贾环从床上起身,在湘云脸上轻捏一把,被她嗔怪后才大笑着穿衣,在翠缕伺候下梳洗完毕。
锦衣卫大堂内,贾环端坐正位,问下面的常贵、郭达:“西山一带探查得如何?”
郭达拱手答道:“回王爷,据探子回报,西山一带符合要求的富户仅三家:康家、刘家和王家。
康家家主早亡,由康氏独力抚养儿子,现当家人是少爷;刘家双全;王家亦然。
按夏家表少爷所述,那人姓刘名三,刘家嫌疑最大。
属下已派吴浩暗中守在刘家门外,确认刘三是其家人后,立即行动。\"
贾环摇头道:“太慢了,郭达,你带一千校尉将三家包围,本王亲自去认人!”
郭达拱手道:“遵命!”
随即出去调兵。
神京城的大街上,一队锦衣校尉飞速冲出城门,引得围观百姓议论纷纷。
贾环押着店小二往京郊西山行进时,一名锦衣校尉快马赶来报告:“王爷,我们在围捕康家时遭遇激烈反抗,损失惨重。\"
贾环闻言挑眉一笑:“看来抓到了大鱼!走,去看看是什么人物!”
说完策马疾驰,亲兵紧跟其后,扬起一片尘土。
很快,贾环到达康家门前。
此时,康家已被锦衣校尉包围,地上横七竖八躺着数十具尸体。
贾环皱眉问郭达:“怎么回事?我们的损失怎么会这么大?”
郭达拱手惭愧道:“王爷恕罪,属下没想到这家人藏有私兵利器,一时疏忽,让里面的人用弓箭伤了不少兄弟。\"
贾环挥挥手:“先别说了,先给兄弟们报仇!”
他对康家喊话:“里面的人听着,本王劝你们放下武器投降,否则大军到来,后果自负!”
这时,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站在墙头说道:“阳平郡王贾环,荣国府贾政庶子,九岁赴北辽战场,十二岁任正三品指挥使,十三岁封爵,如今封王,果然英雄出少年。\"
贾环冷眼看着他:“你是谁?为何抗拒王法?”
年轻人哈哈大笑:“贾环,你以为跟我讲王法有用吗?我知道今日在劫难逃,但绝不会束手就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