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妈自然明白黄夫人的心思,笑道:\"亲家太太,婉儿与他们相处融洽,本想让林丫头一同前来,但我担心招致闲言碎语,便劝住了她。\"
黄夫人听后更加欣喜,笑道:\"理应如此。\"
黄氏的声音渐响,薛蟠实在难以安坐,起身走到产房外说道:\"婉儿,莫怕,我在此守候。\"
黄夫人见状心中甚慰,未曾料到传闻中鲁莽的薛大傻子,竟这般体贴,为女儿感到由衷高兴。
\"哇!\"一声婴儿啼哭传来,薛蟠兴奋得跳起来道:\"娘,生啦,婉儿生啦,我即将成为父亲!\"
稳婆随即抱着包裹着的婴儿走出,道:\"恭喜夫人,奶奶诞下一子。\"
薛姨妈闻言大喜,连连说道:\"外头凉,快将孩子抱入内室。\"
薛蟠正欲进门,却被薛姨妈拦住:\"那是产房,男眷不得进入!\"
薛蟠虽焦急万分,却不敢违逆姨妈,只得闷闷不乐地坐下。
小丫鬟上前道:\"舅舅,珺姐儿愿陪你去看小弟,如何?\"
薛蟠抱起小丫鬟道:\"好,珺姐儿陪舅舅一起看小弟。\"
黄夫人笑着对薛姨妈道:\"恭喜亲家太太,薛家添丁进口!\"
薛姨妈闻言眉开眼笑,笑道:\"亲家太太,同喜,同喜!\"
得知薛家喜得贵子,黛玉遣人送去厚礼表示祝贺。
神京城外五十里处的玄真观,此刻已被锦衣亲军团团包围,观中道士悉数被囚。
贾环望着蜿蜒的山路,一脸阴沉地朝玄真观行去。
贾敬隐居多年,竟还念及旧主,为宁王不惜牺牲亲子,令贾环深感痛恨。
抵达玄真观,郭达已在门前等候,见贾环至,忙躬身道:\"属下迎接王爷。\"
贾环挥手示意,步入大殿,四下拜过之后,方在锦衣校尉搬来的座椅上落座。
\"把平日服侍贾敬的年轻道士带来,本王要问话!\"
郭达拱手道:“遵命!”
随后一挥袖,便有锦衣校尉离开。
很快,四个小道士由锦衣校尉带入,他们看到两边站立的锦衣亲军眼神凶狠,吓得双腿发软,急忙跪下叩头:“小的给王爷请安。\"
贾环端坐上位,冷冷发问:“贾敬如何身亡,临终前是否有人见过他?如实回答,若有半句虚言,本王必严惩不贷!”
年长些的小道士刚向前挪动一步,就被旁边的锦衣校尉一脚踹倒,呵斥道:“站在原地回话,再乱动就格杀勿论!”
校尉们担心他们突袭,因此格外警惕。
小道士赶紧磕头求饶:“军爷饶命!”
贾环摆手示意:“你有话要说?”
小道士继续磕头:“回王爷的话,大老爷一如往常,并无异常。
只是做早课之后,大老爷竟悬梁自尽,我们觉得不对劲,可具体哪里不对,我们不清楚。\"
贾环眉头紧锁:“你们的意思是,贾敬的死另有隐情?这几 ** 是否见过什么可疑之人?”
小道士摇摇头:“大老爷平时不怎么见人,只专注课业,这段时间也没接待外来宾客。\"
贾环听后追问:“郭达,贾敬的**有什么异常吗?”
郭达答道:“王爷,经我们详细核查,确实没有问题,他是 ** 而亡。
而且其他道士也接受过询问,贾敬平时与他们并无交集,所以他们对他了解不多。\"
贾环一听线索中断,挥手道:“把他们带走严加审问!”
郭达再次拱手:“是。\"
正当锦衣校尉驱赶小道士时,其中一个突然开口:“王爷,我知道大老爷见过谁!”
贾环急切地问:“是谁?你说出来,本王不但饶你性命,还会让你还俗,给你一笔安家费,让你成家立业!”
小道士磕头谢恩:“多谢王爷!十天前,大老爷在后山见过一人。
那时我去方便,恰好撞见,怕被责备偷懒,我就悄悄离开了,没让大老爷察觉。\"
贾环听罢眼睛一亮,问道:“你知道贾敬见到的是何人吗?”
小道士摇头回答说:“我不知道具体情况,只远远看到是个年轻公子。\"贾环正感到失望时,小道士补充道:“我曾听见大老爷称那位公子为冯贤侄。\"
贾环听后恍然大悟,神京城里的冯姓人家中,与贾家交情不错又没有得罪阳平王的,除了神武将军冯唐,应该就是他的儿子冯紫英。
于是他急忙问小道士:“若再见到那位公子,你能认出他吗?”
小道士回答:“能认出,我从小记性就好,后来家中兄长生病没钱买药,父母无奈打算卖掉妹妹,我主动提出卖身,只为给妹妹留下一线生机。\"
贾环听完笑了笑:“没想到你还这么孝顺,等你帮我办完事,我就送你回家,让一家人团聚。\"
小道士连忙跪地叩头:“多谢王爷恩典!”
贾环神情严肃地说:“郭达,你带人下山,将神武将军之子冯紫英请到昭狱。\"
郭达拱手应道:“遵王爷吩咐!”
神武将军府内。
前院花厅里,冯紫英正和宝玉交谈,突然一名下人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少爷,大事不好了,锦衣亲军包围了咱们府邸,老爷已经出门去了。\"
所有人都知道锦衣亲军是由贾环指挥的,现在他们前来,一定是受贾环指使,但具体原因不明。
冯紫英皱眉问道:“我们冯家与贾家世代交好,也没有冒犯阳平王,不知阳平王此举何意?宝二爷,您可知道原因?”
宝玉听后脸微微发红,说:“紫英,我平时不管家中事务,对此也不清楚,可能是有什么误会吧。\"
冯紫英点点头:“既然如此,我们一起出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有得罪阳平王之处,还请世兄多多担待。\"
宝玉勉强一笑,跟着冯紫英走向大门,心里想着:我才不管呢,那贾环不会给我什么面子。
神武将军冯唐面对包围府邸的锦衣校尉,沉声质问:“你们这是在做什么?为何要围我家?”
郭达上前一步抱拳说道:“冯老将军,末将也是奉阳平王爷的命令,请令郎前往昭狱一趟。\"
冯唐眉头紧锁:“我儿难道犯了什么大事,以至于惊动阳平王?”
郭达说道:“冯老将军,我只是知道您的公子涉嫌谋害公主,其他的事情我无法多言,还请您莫要为难我。\"
这时,冯紫英和宝玉出现在门口。
冯紫英问:“常大人,为何我会成为谋害公主的嫌疑人?”
宝玉也附和道:“珺姐儿中毒之事我有所耳闻,这怎能与冯兄有关?莫不是环三哥搞错了?可别冤枉好人。\"
郭达听后十分尴尬,因贾宝玉是荣国府的重要人物,碍于贾环的情面,他不好过分得罪,只能笑着回应:“宝二爷,若有疑问,您可以向王爷询问,还请莫要为难我。\"
宝玉见郭达畏惧,一时兴起,怒道:“冯兄绝不可能伤害珺姐儿,今日若想带走他,除非从我 ** 上踏过去!”
郭达闻言更加为难,正不知如何是好时,一道声音响起:“贾宝玉,本王没想到你还真有这份胆量,可惜用错了地方!”
郭达连忙行礼:“属下见过王爷,属下无能,请王爷责罚!”
贾环冷眼看着郭达,让郭达惊出一身冷汗,心中对贾宝玉更是愤恨。
贾环走到宝玉身旁,用力扇了他一巴掌,巨大的力量让宝玉惨叫倒地,嘴角带血,半边脸瞬间肿胀。
冯紫英严肃地说:“王爷,宝玉只是说了句公道话,我愿随您去昭狱,问心无愧!”
贾环嘲讽道:“冯紫英,有话到了昭狱再说吧。\"转头看向宝玉,“你知道我为何打你?”
见宝玉摇头,他冷笑:“一是你是非不分,没调查清楚就妄下结论;二是你亲疏不分,为了外人置亲人于不顾,珺姐儿可是你的亲侄女。\"
贾环越说越生气,命令道:“将贾宝玉送回荣国府,在众人面前打二十大板!”
两名亲兵立即上前架起宝玉离开。
贾环回头对冯紫英说:“你还是先想想怎么自救吧,来人,押入昭狱!”
冯唐严肃说道:“阳平王,我冯家虽与你贾家是世交,你怎能如此对待我的儿子?有何凭据?”
贾环冷笑回应:“冯唐,若无凭据,我会亲自上门带走他吗?你若不服,可向陛下告状!”
说完,他转身离开,留下一脸阴沉的冯唐。
荣国府内,荣庆堂中,贾母正与刚添孙子的薛姨妈闲聊。
忽见鸳鸯急匆匆进来报告:“老太太,出大事了!宝二爷被三爷打了,还被亲兵押回府,在众人面前要打宝二爷二十大板!”
贾母闻言起身,焦虑地问:“因何事?”
鸳鸯摇头道:“不知,听说是宝二爷为了冯紫英的事,顶撞了三爷。\"
薛姨妈安慰道:“老太太别急,咱们去看看便知。\"心中却暗想,贾环绝非无缘无故动手,必是宝玉惹恼了他。
荣禧堂正院里,宝玉被亲兵架在一旁,嘴角带血,左脸肿得厉害,样子十分狼狈。
贾母见状心痛不已,询问缘由。
宝玉见到贾母,满心委屈得以倾诉:“祖母救命,我只是替冯紫英说了几句公道话,三弟竟这样对我!”
贾母不信贾环会无端打人,目光转向亲兵队正。
队正领会后回答:“老太太,王爷查到谋害公主的线索,前往神武将军府捉拿冯紫英审问。
谁知宝二爷不仅为冯紫英辩解,还阻止锦衣卫执法,声称若他在场,冯紫英就不会被抓!此事被王爷听见,大怒之下,先打了宝二爷一巴掌,并下令在众人面前再打二十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