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走下御座,来到二人面前:“如今朕已登基,你们不可懈怠。
黄昏改制后的情报司直接归朕管辖。
李大任司长,正三品;贾芸任督查,亦为正三品。\"
李大与贾芸立即躬身应道:“臣领旨!”
离开皇城后,贾芸拱手贺道:“李兄贺喜,跻身三品。\"
李大笑着回应:“同喜,芸兄也是一样。\"
两人相视一笑,深知凭他们的出身,三品已是顶峰,除非建功封爵。
李大和贾芸离去后,贾环又召见常贵与郭达。
二人激动地上前跪拜:“臣,给陛下请安!”
这是贾环即位以来首次召见他们,作为心腹,二人对此深感荣幸。
贾环打量着二人,自执掌锦衣亲军,他们始终忠诚无二,该有所嘉奖。
于是笑道:“你们追随朕多年,忠心可鉴。
今封常贵为锦衣亲军指挥使,正三品;郭达为指挥同知,从三品。
另封常贵为三等男,郭达为四等男,皆世袭罔替。\"
常贵与郭达闻言惊喜万分,连连叩首道:“臣必竭尽全力,至死方休!”
贾环笑着示意常贵和郭达起身,说道:“只要你们始终如一,忠于职守,这不过是开始罢了。\"
常贵和郭达恭敬地回应:“臣等必定不负圣望,清除所有威胁陛下皇权的障碍!”
坤宁宫内,黛玉身着皇后常服,明黄色的裙子上点缀着织金牡丹,头戴九尾凤钗,坐在主位上微笑看着殿中嬉戏的孩子们。
小吉祥坐不住了,对追逐中的珺姐儿说道:“珺姐儿,我们去御马监看看大白他们吧。\"
珺姐儿听到后兴奋地说:“好啊,去看看大白有没有被欺负。\"接着转向黛玉问道:“大妈妈,我们可以去看大白吗?”
茉姐儿也附和道:“大妈妈,茉姐儿也很想念大白他们。\"
黛玉笑着答应:“当然可以,不过要带上更多的人。\"
孩子们欢呼雀跃,齐声喊道:“太好了!”
宝钗轻笑说:“皇后娘娘,就让他们去玩吧。
林妹妹叫起来确实更自然。\"随后抿嘴一笑。
黛玉嗔怪道:“宝丫头别取笑我,这二十几天把我愁坏了,我不喜欢这些琐事,你们得多帮我才行。\"
宝钗闻言笑道:“皇后娘娘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宫里的一切当然由您决定,我们怎敢越权!”
黛玉浅浅一笑,对宝钗说道:“宝丫头,还是照着在宁国府的样子来就行。
我会和环儿商量,给你协理六宫的权利,你可别偷懒啊。\"宝钗听后白了黛玉一眼。
大明宫,养心殿。
贾环注视着底下的张廷玉等阁臣,低声说道:“神京城的路得修修了,不然每到雨季,好多地方都会积水,出行不便。\"张廷玉听后眉头微皱,说道:“陛下,修路虽好,但近年来灾荒不断,百姓刚有起色,再征民夫恐怕不合适。
况且国库也不充裕,陛下还是慎重考虑,等过两年再说吧。\"陈廷敬也附和道:“陛下,张相说得对,现在不宜加重百姓负担。\"
林如海接着说:“陛下,国库确实紧张,这件事还需再斟酌。\"贾环闻言大笑,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说道:“诸位不必担心,这次修路的费用由朕的内库支出,而且不会征召民夫。
参与修路的百姓,朝廷会支付工钱,这既能改善神京城的道路状况,也能让百姓有所收益,有何不可呢?”
张廷玉等人听后心中一动,若是真如陛下所说,神京城的贫困家庭定能缓解困境,这无疑是个好主意。
况且动用的是皇上的私库,又不耗费国库银两,实在令人欢喜。
他们连忙躬身道:“陛下英明。\"
贾环笑着对陈廷敬说:“陈爱卿,朕这里有一秘方,修路不仅能让道路牢固平稳,还能加固城墙,堪称神器。\"说完,贾环让小顺子将秘方递给陈廷敬。
张廷玉和林如海也好奇地围了过来,想要看看究竟是什么秘方能让陛下如此称赞。
陈廷敬看过方子后问道:“陛下,这上面的东西可信吗?”
贾环微笑点头道:“当然可信,朕骗你做什么?爱卿一试便知。\"陈廷敬激动地躬身道:“臣这就让人去试验。\"说完,他便匆匆离开,未及行礼。
张廷玉躬身道:“陛下,陈大人性子急躁,还请陛下莫要见怪。\"贾环闻言笑道:“无妨,无妨,要是人人都像陈爱卿这般积极,朕该有多高兴啊,怎么会怪罪呢。\"
次日。
神京城贴出告示,宣布修路工程启动,此次不征召民夫,上工者每日可获百文报酬,并提供两顿饭食。
城东、城西的居民只是观望,无人愿意为了区区百文日薪去修路。
然而城南和城北的百姓却热情高涨,一日百文,一个月便是三两银子,在贫困家庭眼中已是一笔可观收入,更何况还有免费餐食供应,报名者络绎不绝。
“别挤!这次工程规模很大,需要很多人参与,大家都有机会!”
负责登记的人急忙喊话。
养心殿内,贾环独坐御座,思索着天下现已尽在掌握,他再无顾虑,可以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国家富强。
但他深知,一切需循序渐进,于是站起身向后宫走去。
到达景仁宫时,宝钗迅速得知消息,亲自在宫门前迎接。
福身行礼后说道:“臣妾恭迎陛下。\"贾环亲手扶起她,环顾四周问道:“珺姐儿和苍哥儿去哪儿玩了?”
宝钗摇头叹息:“这孩子整天在外疯跑,除了吃饭和睡觉很少回家,真是让人操心。\"贾环闻言大笑,步入正殿落座,说道:“宝姐姐不必担心,孩子活泼是好事,过段时间自然会安定下来。\"
宝钗点点头,“希望如此,但珺姐儿性格活泼,恐怕很难安静下来。
陛下今日为何有闲暇来到后宫?可是有什么事要商议?”
贾环笑着回答:“确实有一事想与你讨论。
你知道薛家的商铺分布情况吗?”
宝钗回应道:“薛家在南方各省都有分号,陛下为何突然询问此事?”
贾环笑道:“我这里有一个配方,可以将糖提纯至洁白如雪,称之为‘雪花糖’。
这个配方可以交给薛家,但我要求六成收益归入私库。\"
宝钗听后笑道:“陛下这是给薛家送财富,老太太知道了肯定高兴得很。
不过陛下现在掌控四海,为什么不直接官方销售呢?那样岂不是获利更多?”
贾环叹了口气说道:“当下的官场还需整顿,直接收归国有恐怕不妥,否则只会便宜那些 ** 污吏。
日后用钱之处繁多,朕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宝钗笑着回应:“那我召妈妈和哥哥进宫,与他们商议如何?”
贾环摇摇头道:“还是宝姐姐亲自走一趟比较好,最好能找到两家都信任的人参与其中。\"说着,他将一张药方递给宝钗。
次日清晨,荣国府门前停着一辆马车,四周由数十名御林军护卫,车旁还站着两名持剑的女卫。
宝钗轻装简行,抵达荣国府。
一名御林军走到门子面前低声说了几句,门子立刻派人向里通报。
随后,两个宫人先从车上下来,接着扶着宝钗下车,朝荣国府走去。
荣国府的下人们立刻打开大门,跪地迎接,齐声道:“奴才恭迎德妃娘娘!”
进入府内后,早有四名健妇抬着一顶软轿等候。
宝钗坐上软轿,健妇们快速前行,直奔二门。
穿过中路院到达二门,两边守候的婆子连忙跪倒行礼:“奴婢恭迎德妃娘娘!”
宝钗下轿后,一路所过,所有见到她的下人都纷纷跪拜,让她深切感受到皇室的威严。
来到抄手游廊,两旁的小丫头跪在地上低头不敢言语。
宝钗步入荣庆堂院中,贾母等人已在等待,见到她进来,也急忙跪下行礼:“臣妇等见过德妃娘娘。\"
宝钗快步上前,亲手扶起贾母,说道:“老祖宗何必如此,这让我怎么受得起!”
贾母笑着说:“礼数不可废,理应如此。\"
宝钗转头对王熙凤说道:“凤丫头,还不快扶大太太起身。\"
王熙凤站起身,扶起旁边的邢夫人,笑道:“我就知道宝丫头不会仗势欺人。\"
宝钗瞪了她一眼:“凤丫头,你若再胡言乱语,就让你到井边跪着。\"王熙凤心中虽有不满,却也不敢造次,毕竟两人地位悬殊。
众人在荣庆堂坐下后,贾母询问德妃娘娘来访是否因皇帝有何旨意。
宝钗笑着回应,称自己此次回府正是奉旨行事。
贾母好奇地追问具体事务,宝钗解释说是奉命协助薛家售卖物品以补充皇家私库,并提到今后需用银两之处甚多,必须早做准备。
听到这番话,贾母表示理解并催促宝钗尽快处理公务。
宝钗随即起身告辞,离开荣庆堂前往梨香院。
梨香院内,得知消息的薛姨妈与黄氏已在门口等候。
见到宝钗,二人忙行礼,却被宝钗阻止。
薛姨妈热情地引宝钗入内,安排她坐于主位,自己和儿媳分坐两侧,询问宝钗此行目的。
宝钗未直接说明来意,而是让薛姨妈叫来薛蟠再议。
薛姨妈便嘱咐下人去传薛蟠前来。
不久,薛蟠大步流星地走进来,欲行跪拜礼,却被宝钗劝止。
薛蟠得意地说自己猜到了是皇帝有所差遣。
薛姨妈听后训斥儿子不得无礼,薛蟠却辩解称在外人面前宝钗是德妃娘娘,在家中仍是他的妹妹。
薛姨妈听罢脸色好转,继续与宝钗交谈,薛蟠则急切地想知道具体任务。
宝钗惊讶于他能如此推测,薛蟠则自信地表示,除了皇帝的命令,没有别的理由能让宝钗如此郑重其事地回到家中。
薛姨妈看着傻乎乎的儿子,心想他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聪明了?她转向宝钗,想知道薛蟠说的话是否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