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贵妃见李牧原不接话,也不在意。
她媚眼如丝,收回搭在桌案上的手,轻笑出声:“陛下深夜召见徐大人,可是为了什么要紧的国事?”
语气随意,却掩饰不了打探的意味:“臣妾听说,徐大人可是翰林院出了名的清贵,轻易不插手朝政呢。”
李牧原迎着她探究的目光,心里跟明镜似的。
既然这女人想探口风,那就索性给她个大的,炸一炸慈宁宫,他倒要看看,这消息传到太后耳朵里,能激起多大的浪花!
他淡淡一笑,开口道:“是啊,天大的事,朕打算重开科举,为我大乾,选拔真正有用的人才!”
“轰!”
玉贵妃脸上的笑意果然凝住了,眼底深处极快地划过一丝惊愕。
重开科举?!
这皇帝,他竟敢!
但她毕竟是在宫里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人,瞬间便恢复了过来,笑意比刚才更盛:“为国选材,陛下真是圣明,胸怀天下!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呀!”
“就是不知太后娘娘……对此是何态度呢?”她状似无心地补了一句。
李牧原看着她,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母后她老人家素来心系大乾,对朕的决定,自是会全力支持的对吧?”
这话,既是反问她,也是通过她,把这枚重磅炸弹稳稳地送进了慈宁宫。
玉贵妃笑得花枝乱颤,声音甜得发腻:“那是自然,陛下宏图大略,太后娘娘定然大悦,全力相助!”
“陛下政务繁忙,臣妾就不打扰了,改日再来侍奉陛下。”福身行礼,她婀娜多姿地退出了御书房。
目送玉贵妃的身影消失在门口,李牧原眼中的玩味瞬间褪去,只剩一片幽深。
很好,第一步,成了。
科举的消息,会比最快的鸽子还迅速,飞进慈宁宫那老巫婆的耳朵里。
他刚在龙椅上坐下,雨化田便无声无息地出现在殿门口。
“启禀陛下,玉贵妃娘娘已出御书房。”
“进来吧。”
李牧原揉了揉眉心,直接问道:“朕方才与玉贵妃的对话,你都听见了?”
“是,奴才听得清清楚楚。”雨化田躬身,站在原地。
李牧原将重开科举的事又简单说了一遍,目光锁定雨化田:“依你看,太后她会是何反应?”
雨化田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沉声回道:“奴才以为,太后娘娘非但不会反对,反而会大力支持,甚至当主力。”
李牧原微微一怔,这和自己一开始的预想有些出入,难道自己漏算了什么?
“哦?说下去。”
“陛下请想,”雨化田分析得头头是道,“太后娘娘倚仗的是文官,而科举,考的是锦绣文章、经史子集,这正是文官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一旦重开科举,那些寒窗苦读的士子,那些渴望入仕的文人,哪个不把重开科举的太后视为再生父母?
哪个不感恩戴德,誓死追随?这等于凭空给太后娘娘送上无数忠心耿耿的门生故吏!”
“更何况,科举的整个流程,从出题、监考到阅卷,文官都有着绝对的掌控力。
太后娘娘完全可以在其中上下其手,光明正大地安插自己的人,打压政敌的人!”
“反观镇国大将军苏震岳,他的势力全在军中,是一群只知舞刀弄枪的武夫,科举这件事上,他根本插不上手,毫无优势可言!”
雨化田越说越清晰,声音也微微提高了些:
“太后娘娘重开科举,既能名正言顺地扩充文官势力,又能趁机打压武将集团,削弱苏震岳的影响力,她怎会反对?
这简直就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高兴还来不及呢!”
李牧原静静地听着,深邃的眼眸中,一点精芒骤然亮起!
原来如此,他明白了!
她想得倒是美!
李牧原冷哼一声,眼底闪过一丝杀意。
“老巫婆,算盘打得是真响啊。”他喃喃自语,声音极低,却带着彻骨的寒意,“不过这正好遂了朕的愿!”
科举,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考试,这压根就是他布下的一个惊天大局!
一个足以搅动整个朝堂,重塑权力格局的绝世杀局!
“陛下,那这科举之事,您打算如何着手?”雨化田问道。
“既然要以科举破局,自然要光明正大地来,朕要亲自去趟慈宁宫,当面告诉母后,朕要重开科举的决定!”
“去见太后?”雨化田略显意外,一般这种事,让公公传个话就行了。
“没错,”李牧原冷笑。
“她不是乐意支持吗?那朕就给她这个机会,让她在人前人后好好表现表现,看她这个太后是如何关心朕的朝政,如何全力支持朕的决定的!”
他要让所有人都看到,重开科举这件事,是皇帝与太后母慈子孝、同心同德的成果!
等着吧,好戏才刚刚开场!
雨化田会意,垂下眼帘应道:“奴才明白。”
……
寿宁宫。
赵太后斜倚在软榻上,听着玉贵妃的禀报。
“姑姑,陛下今日召见了徐大人,说是要重开科举。”玉贵妃的声音像浸了蜜一样甜软,将探到的消息,一字不差地告诉了赵太后。
赵太后闻言,心下了然。
果然如她所料,这个皇帝还是嫩了些,一碰上大事就没主意,得来请示哀家!
“他倒识趣。”她端起茶盏,慢悠悠地呷了一口,眼底闪过得意。
玉贵妃看了一眼赵太后的神色,趁机添柴:“陛下还问臣妾,您对此有何看法呢。”
赵太后笑了起来,眉梢眼角都是精光:“看法?自然是大力支持,哀家素来盼着我大乾能广纳贤才!”
玉贵妃心领神会,趁热打铁:“姑姑,重开科举于咱们而言,可谓百利而无一害啊,到时候,想让谁进就让谁进,想打压谁就打压谁!”
她越说越兴奋:“等新科进士入了朝,朝堂上清一色的都是咱们的人,彻底架空苏震岳,指日可待!”
赵太后听得连连点头,眼中精光闪烁,拍板道:“你是个脑袋灵光的,就该这么办!”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尖细的通报声:“陛下驾到——”
赵太后脸上的得意之色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慈爱、和蔼的笑容。
那变脸的速度,让人叹为观止。
玉贵妃也极有眼力,上前行礼:“姑姑,嫔妾先行告退。”
“去吧。”赵太后慈祥地挥了挥手。
玉贵妃袅娜地退出了正殿,远远地站在檐下等候。
李牧原迈步走进殿内,见到赵太后,立刻换上了一副恭敬温顺的模样。
“儿臣给母后请安!”他躬身行礼,演得滴水不漏。
“皇帝快起,哀家见你日渐消瘦,可是政务太过繁忙?”赵太后满脸关切,声音里都带着担忧。
“多谢母后关心。”李牧原直起身,眼眶似乎还有点红,“儿臣今日前来,是有一件要紧国事,想禀报母后,听听母后的意见。”
“哦?皇帝有什么要紧事?”赵太后眼中闪过一丝探究,但面上依然是温和的笑容。
“儿臣打算重开科举,为我大乾选拔英才!”李牧原字字清晰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年轻帝王对未来的憧憬。
赵太后听到这话,脸上的惊喜再也藏不住了!
她猛地站起身,激动地说道:“好啊!这是天大的好事,陛下有此壮志,哀家实在是太欣慰了!”
“皇帝,重开科举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哀家一定全力支持你,需要什么只管开口,哀家就是你的后盾!”
李牧原一副感动得眼含热泪的样子,反握住赵太后的手:“多谢母后厚爱,有母后支持,儿臣一定不负母后期望,定将这科举办得风风光光!”
“儿臣打算明日朝会,便下旨昭告天下,立刻着手准备!”他进一步确认。
“好,就这么办!”赵太后连声应允,心中早已乐开了花。
大鱼上钩了!
又母子情深地说了几句体己话,李牧原便起身告辞。
走出寿宁宫正殿,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下,李牧原脸上的笑意瞬间敛去,只剩下眼底深处的冰冷。
全力支持?欣慰?
这老巫婆,变脸的本事倒是一绝!演得真好!
就在这时,他看到了等在门口不远处的玉贵妃。玉贵妃见他出来,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媚笑。
“陛下。”她的声音柔媚入骨。
“重开科举,陛下英明,臣妾想,这桩事定会顺利无虞的。”
她凑得更近了些,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一丝李牧原听得懂的暗示:“甚至,连镇国大将军府那边的人,也会乐见其成呢。”
李牧原闻言,眼中掠过一道不易察觉的光芒。
这句话,才是太后真正想通过玉贵妃传递的深层意思!
李牧原淡淡地看了玉贵妃一眼,没有接话,眼中情绪莫辨。
玉贵妃也不恼,只是笑吟吟地站在那里,目送他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