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
王康在边境大胜赵国军队后,回到楚国都城,受到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震耳欲聋。
他深知,这场胜利虽扬了楚国国威,但赵国绝不会善罢甘休,楚国仍需时刻警惕。与此同时,王康也没忘记国内的改革大业,继续紧锣密鼓地推行新政,力求国家全方位强大。
这天,王康正在书房中审阅各地呈上的改革进展文书,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
侍卫统领李猛匆匆走进来,行礼后说道:“王爷,左丞相求见,说是有要事相商。”王康放下手中文书,微微点头:“让他进来吧。”
左丞相一脸笑意地走进书房,先是对王康在边境的大胜一番夸赞,随后话锋一转:“王爷,如今您威名远扬,楚国上下都对您寄予厚望。可王爷至今尚未成家,臣以为,这于国于家都不利。”
王康心中一动,脸上却不动声色:“丞相所言极是,只是本王一心扑在国事上,尚未考虑此事。不知丞相有何高见?”
左丞相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说道:“臣有一远方侄女,知书达理,温柔贤淑,与王爷堪称天造地设的一对。若王爷能与她联姻,一来可解决终身大事,二来也能巩固王爷在朝中的势力,可谓一举两得。”
王康微微皱眉,心中泛起一丝疑虑。
他穿越而来,深知这古代官场的复杂,左丞相如此积极地要给自己安排婚事,背后恐怕另有图谋。但他并未立刻拒绝,而是笑着说:“丞相费心了,此事容本王考虑考虑。”
左丞相见王康没有当场答应,心中有些着急,但又不好表露,只得说道:“王爷,此事还望您尽快定夺,以免夜长梦多。”王康点点头,敷衍了几句,便让左丞相离开了。
待左丞相走后,王康唤来李猛,将心中的疑虑说出:“李猛,你觉得左丞相这提议,靠谱吗?我总觉得他没安好心。”
李猛挠挠头,一脸憨厚地说:“王爷,这左丞相平日里就有些独断专行,这次突然要给您安排婚事,确实可疑。要不,咱们派人去查查他那侄女的底细?”
王康沉思片刻,说道:“嗯,你安排几个信得过的人,暗中调查一下。记住,一定要小心行事,别打草惊蛇。”
几天后,李猛带来了调查结果。
原来,左丞相的所谓侄女,是近期才出现在丞相府的,之前并无任何踪迹可寻,而且她身边还时常有一些形迹可疑的人出没。王康得知后,心中已然明了,这所谓的联姻,恐怕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刺杀阴谋。
王康不动声色,装作对这门亲事很感兴趣的样子,派人告知左丞相,同意先与那女子见上一面。左丞相得到消息后,心中暗自得意,以为自己的计划即将得逞。
见面那天,王康身着华丽的服饰,在王府花园中等待。不一会儿,左丞相带着一位女子缓缓走来。那女子果然容貌秀丽,举止优雅,见到王康后,盈盈下拜:“民女见过王爷。”
王康微微一笑,说道:“姑娘不必多礼,请坐。”三人坐下后,左丞相在一旁极力夸赞自己侄女的优点,而那女子则低着头,时不时用羞涩的眼神看向王康。
王康与女子交谈几句,突然话锋一转:“姑娘,听闻你近日身边有不少神秘人物出没,不知是何缘故?”那女子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正常,轻声说道:“王爷说笑了,民女不过是个普通女子,哪有什么神秘人物。”
王康冷笑一声,看向左丞相:“丞相,事到如今,你还不打算说实话吗?你所谓的侄女,恐怕是用来刺杀本王的刺客吧!”
左丞相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强装镇定地说:“王爷,您这是何意?臣对您忠心耿耿,怎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王康站起身来,目光如炬:“哼,忠心耿耿?你嫉妒本王的才华,担心本王的改革触动你的利益,所以才想出这一招。可惜,你低估了本王。”
左丞相见事情败露,突然站起身来,大喝一声:“动手!”只见那女子瞬间从袖中抽出一把匕首,朝着王康扑来。王康早有防备,身形一闪,轻松避开。李猛也迅速从暗处冲了出来,与那女子扭打在一起。
不一会儿,李猛就将那女子制服。
左丞相见大势已去,瘫倒在地,脸上满是绝望。王康走到他面前,冷冷地说:“丞相,你身为朝中重臣,不思为国效力,却妄图谋害本王,该当何罪?”
左丞相抬起头,眼中满是怨恨:“王康,你别得意!你推行的改革,让我们这些旧贵族失去了太多利益,我们不会放过你的!”
王康冷哼一声:“为了楚国的未来,为了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本王的改革绝不会停止。你们这些阻碍改革的人,终将被历史淘汰。”
王康下令将左丞相和那刺客女子关进大牢,等候处置。此事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其他反对改革的势力也因此收敛了许多。
解决完这件事后,王康继续投身于改革和军事建设中。他深知,楚国面临的外部威胁和内部矛盾依然严峻,必须加快发展的步伐。
然而,王康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虽然大部分百姓和士兵支持他,但仍有一些顽固的旧贵族暗中抵制。他们不甘心失去既得利益,时常在背后搞破坏,企图颠覆王康的统治。
一天,王康正在朝堂上与大臣们商议改革事宜,突然有士兵来报:“王爷,城外的一处粮仓失火,火势凶猛,恐怕难以扑灭。”王康脸色大变,他知道,这一定是那些旧贵族搞的鬼。粮仓是国家的命脉,一旦被毁,将会引发严重的饥荒。
王康立刻带领李猛和一众士兵赶到粮仓。
只见熊熊大火冲天而起,滚滚浓烟弥漫四周。王康不顾危险,亲自指挥救火。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终于将大火扑灭,但粮仓中的粮食已经损失了大半。
王康看着被烧毁的粮仓,心中怒火中烧:“这些可恶的旧贵族,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李猛,给我彻查此事,一定要将幕后黑手揪出来!”
李猛领命而去。经过几天的调查,终于查明了真相。原来是几个旧贵族勾结在一起,买通了粮仓的守卫,放火烧了粮仓。王康得知后,毫不犹豫地将这些人抓了起来,依法严惩。
经过这次事件,王康意识到,必须彻底清除这些旧贵族的势力,改革才能顺利进行。于是,他开始着手制定一系列削弱旧贵族权力的政策。
他首先宣布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规定只有通过考试和功绩才能获得官职和爵位。这一政策引起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上书抗议,甚至威胁要发动叛乱。
王康不为所动,他在朝堂上义正言辞地说:“楚国要发展,就必须打破旧有的制度。你们这些旧贵族,平日里养尊处优,不为国家和百姓做任何贡献,却享受着特权。如今,本王要让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让楚国变得更加强大!如果你们谁敢违抗,本王绝不姑息!”
在王康的强硬态度下,旧贵族们虽然心中不满,但也不敢轻举妄动。王康趁机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渐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随着时间的推移,楚国在王康的领导下,变得越来越强大。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军队战斗力也大幅提升。周边国家看到楚国的变化,再也不敢轻易侵犯。
然而,王康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知道,楚国要想在这个乱世中长久立足,还需要不断进取。他开始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谋划着更大的战略布局。
又一天,王康召集朝中大臣和将领,宣布了一个惊人的计划:“诸位,如今楚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本王决定,主动出击,攻打赵国,一雪前耻!”
大臣们和将领们听后,纷纷表示支持。
他们深知道赵国一直是楚国的心腹大患,如果不彻底打败赵国,楚国将永远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