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期症治
芩连四物汤、地骨皮饮、胶艾四物汤、芩术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圣愈汤、姜芩四物汤、佛手散、芎归汤
月经提前到来,若是实热证,用四物汤加黄芩、黄连,称为芩连四物汤以清热。若是虚热证,用四物汤加地骨皮、丹皮,叫地骨皮饮来凉血。月经量多且无热象,用四物汤加阿胶、艾叶止血,是胶艾四物汤。因热导致月经量多,用四物汤加黄芩、白术调和,为芩术四物汤。若月经量多且有血块,颜色紫且黏稠,是体内有瘀血,用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破血逐瘀,即桃红四物汤。月经提前且量少色浅淡,是气虚不能摄血,用当归补血汤,其组方为当归、黄芪来补血。若虚证严重,就用四物汤加人参、黄芪补益,名为圣愈汤。若月经量少且色红,是热盛导致血行阻滞,用四物汤加姜黄、黄芩、丹皮、香附、延胡索来通经,叫姜芩四物汤。逐瘀要用佛手散,即四物汤去掉生地、白芍,又名芎归汤,逐瘀效果神奇。
【注释】月经提前来潮,如果属于热证且为实证,就使用四物汤加上黄芩、黄连进行清热,这个方剂叫做芩连四物汤。如果属于热证但为虚证,使用四物汤加上地骨皮、丹皮来凉血,称为地骨皮饮。
月经量多但没有热的症状,使用四物汤加上阿胶、艾叶来止血,叫做胶艾四物汤。月经量多是因为热,使用四物汤加上黄芩、白术来调和,名为芩术四物汤。要是月经量多且伴有血块,颜色发紫而且质地黏稠,这表明体内有瘀血,使用四物汤加上桃仁、红花来破除瘀血,叫做桃红四物汤。月经提前且月经量少、颜色浅淡,这是因为气虚无法统摄血液,使用当归补血汤来进行补益,该方由当归、黄芪组成。如果虚证非常严重,就应当使用四物汤加上人参、黄芪来补益,这个方剂叫做圣愈汤。如果月经量少且血液颜色发红,这是热邪强盛导致血液运行阻滞,使用四物汤加上姜黄、黄芩、丹皮、香附、延胡索来疏通,叫做姜芩四物汤。要去除瘀血必须使用佛手散,也就是四物汤去掉生地黄、白芍,又叫做芎归汤,其去除瘀血的效果如同神效一般。
过期症治
过期饮
月经推迟,若是因气血凝滞导致,用四物汤加桃仁、红花、香附、莪术、肉桂、甘草、木香、木通,名为过期饮,以通经活血。若月经推迟且无胀痛,是血虚无血可行,宜用双和饮、圣愈汤、人参养荣汤来养血。
【注释】月经周期推迟不来,如果是因为气血凝滞,从而出现胀痛的情况,使用过期饮进行治疗。过期饮的配方是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入桃仁、红花、香附、莪术、肉桂、甘草、木香、木通。倘若月经推迟不来,并且没有胀痛的症状,这表明体内没有足够的血液可供运行,属于血虚的情况,适宜使用双和饮、圣愈汤、人参养荣汤来调养。
经行发热时热症治
加味地骨皮饮、六神汤
月经期间出现发热,若有表邪之症,可用前面提到的桂枝四物等汤来解表发汗。若属内热,用地骨皮饮加胡黄连清热,称作加味地骨皮饮。月经结束后发热,多为血虚内热,用四物汤加黄芪、地骨皮,既能补益又可清热,名为六神汤。若为脾虚肝热,则用逍遥散调理脾脏并清泻肝热。
【注释】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发热症状,如果伴有体表受邪的表现,可选用之前提及的桂枝四物等方剂来发表祛邪。要是属于体内有热的情况,就用地骨皮饮加入胡黄连来清除内热,这个方子叫做加味地骨皮饮。月经结束后出现发热,这是由于血虚而导致体内有热,使用四物汤加上黄芪、地骨皮,既能起到补益气血的作用,又能清热,该方剂名为六神汤。倘若存在脾虚且肝热的情况,宜采用逍遥散来调理脾脏功能并清泻肝经的热邪。
(逍遥散的药方在前面已经说明)
经行身痛症治
羌桂四物汤、黄芪建中汤
月经期间身体疼痛,若有表证,酌情选用前面提到的麻黄四物、桂枝四物等汤来解表。若没有表证,这是血脉壅阻,宜用四物汤加羌活、桂枝来疏通经络,称为羌桂四物汤。若月经结束后,或者失血过多,这是血虚不能濡养身体,宜用黄芪建中汤来补益,其方剂是在小建中汤(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组成)的基础上加黄芪。
【注释】月经来潮时出现身体疼痛,如果存在表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之前所讲的麻黄四物汤、桂枝四物汤等方剂来解表散邪。要是不存在表证,那就是血脉流通不畅、壅塞阻滞,适宜用四物汤加上羌活、桂枝,以此来疏通经络气血,这个方剂叫做羌桂四物汤。如果在月经结束后,或者月经期间失血过多,这是因为血虚,身体得不到足够的濡养,适宜使用黄芪建中汤来进行补养。黄芪建中汤的组方,是在小建中汤(包含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的基础上,再加入黄芪。
经行腹痛症治
当归建中汤 加味乌药散 琥珀散
月经结束后腹痛,或者月经期间失血过多,这是血虚所致,适宜用当归建中汤来滋补,该方是在小建中汤基础上加当归。月经来临前腹部胀痛,这是血气凝滞造成。如果胀的感觉超过痛,是气使血运行不畅,适宜用加味乌药汤来理气行血,其方剂由乌药、缩砂仁、延胡索、甘草、木香、香附、槟榔组成。如果痛的感觉超过胀,是血凝聚阻碍了气的运行,适宜用琥珀散来破血行气,其方剂由三棱、莪术、丹皮、官桂、延胡索、乌药、刘寄奴、当归、赤芍、生地黄组成。
【注释】月经结束后出现腹痛症状,又或者在月经期间失血过多,这属于血虚的情况,应当使用当归建中汤来进行补养。当归建中汤这个方剂,就是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入当归。月经来临之前出现腹部胀痛,这是由于血气凝滞不通。要是胀的程度比痛更为明显,这表明是气的运行不畅导致血液运行受阻,适合用加味乌药汤来理气行血。加味乌药汤的配方为乌药、缩砂仁、延胡索、甘草、木香、香附、槟榔。若是痛的程度比胀更为突出,这意味着血液凝聚,阻碍了气的正常运行,此时适合用琥珀散来破除瘀血、顺畅气机。琥珀散的配方为三棱、莪术、丹皮、官桂、延胡索、乌药、刘寄奴、当归、赤芍、生地黄。
大温经汤 吴茱萸汤
胞宫虚寒引发的各类月经病症,多因经血量多致胞宫空虚,进而受寒,或受寒后月经推迟、小腹冷痛,宜用大温经汤,其组成为当归、川芎、白芍、炙甘草、人参、肉桂、吴茱萸、丹皮、阿胶、半夏、麦门冬。若胞宫不虚,只是遭受风寒致病,则宜用吴茱萸汤,在大温经汤基础上,加防风、藁本、细辛、干姜、茯苓、木香,减去阿胶、人参、白芍、川芎,即为吴茱萸汤。
【注释】但凡胞宫出现虚寒,进而引发的所有月经相关病症,大多是因为月经期间经血量过多,使得胞宫空虚,从而受到寒邪侵袭。或者因为寒邪侵袭,导致月经推迟不来,同时伴有小腹冷痛的情况,适宜使用大温经汤进行治疗。大温经汤的药物组成有当归、川芎、白芍、炙甘草、人参、肉桂、吴茱萸、丹皮、阿胶、半夏、麦门冬。如果胞宫本身不虚,仅仅是受到风寒邪气侵犯而生病,适宜使用吴茱萸汤。吴茱萸汤是依据大温经汤的方剂,再加入防风、藁本、细辛、干姜、茯苓、木香,同时减去阿胶、人参、白芍药、川芎,这样就组成了吴茱萸汤。
经行吐泻症治
月经期间出现泄泻症状,这是脾虚导致,适宜使用参苓白术散。若大便如鸭粪般溏稀、澄澈清冷且伴有腹痛,这是虚寒之象,宜用理中汤。若出现肌肤发热、口渴且泄泻,这是虚热所致,宜用七味白术散。若呕吐出痰水,这是虚湿的表现,宜用香砂六君子汤。
【注释】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泄泻的情况,原因是脾气虚弱,这种状况适合使用参苓白术散来治疗。如果大便呈现鸭粪样溏稀,澄澈清冷,并且伴有腹部疼痛,这表明是虚寒病症,应当使用理中汤。要是出现肌肤发热、口渴,同时伴有泄泻症状,这属于虚热病症,适合使用七味白术散。倘若呕吐出痰水,这是身体虚湿的一种表现,适宜采用香砂六君子汤进行调理。
经行吐衄症治
三黄四物汤 犀角地黄汤
月经前出现吐血、鼻出血,是内热壅盛迫使血液上逆,宜用三黄四物汤泻热,该方是在四物汤基础上加大黄、黄芩、黄连。月经后出现吐血、鼻出血,即便仍有热象,也不宜用泻法,只需用犀角地黄汤清热,其组成为犀角、生地黄、赤芍、牡丹皮。
【注释】在月经来临之前出现吐血或者鼻出血的症状,这是因为体内热邪壅盛,迫使血液向上逆行,适宜使用三黄四物汤来泻火清热。三黄四物汤的配方就是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入大黄、黄芩、黄连。月经结束之后出现吐血、鼻出血,虽然仍然存在热象,但不适合采用泻下的方法,只应当使用犀角地黄汤来清热凉血。犀角地黄汤的组方为犀角、生地黄、赤芍药、牡丹皮。
调经门汇方
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二钱) 甘草(一钱)
上剉,姜、枣,水煎服。
异功散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二钱) 甘草(五分,炙) 陈皮(二钱)
上剉。加生姜,水煎服。
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半夏 陈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炙)
上剉,姜、枣,水煎服。
香砂六君子汤
(即本方加藿香叶、砂仁。)
七味白术散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炙) 藿香 木香 干葛(各一钱)
上剉,水煎服。
参芩白术散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山药(炒) 甘草 莲肉(去心) 白扁豆(各一钱五分。姜汁炒) 薏苡仁(炒) 砂仁 桔梗(各八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服。
归脾汤
人参 黄芪(炙) 白术(土炒) 茯神 当归 龙眼肉 远志(去心) 枣仁(各一钱。炒) 木香 甘草(各五分。炙)
上剉,姜、枣,水煎服。
逍遥散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白茯苓 柴胡(各一钱) 甘草(五分,炙) 白术(一钱,土炒)
上剉散,水一盏半,加薄荷,煎服。
八珍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甘草 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各等分)
上加姜、枣,煎服。
十全大补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黄芪 当归 熟地 白芍 川芎(各一钱) 肉桂 甘草(各五分。炙)
上姜、枣,水煎服。
双和饮
(即十全大补汤去人参、白术、茯苓。)
人参养荣汤
(即十全大补汤去川芎,加陈皮。)
理中汤
白术 人参 干姜 甘草(各一钱。炙)
上剉,水煎服。
四物汤
熟地(二钱) 川芎(一钱) 白芍(二钱,炒) 当归(二钱)
上为粗末,水煎服。
芩连四物汤
(即本方加黄芩、黄连。)
芩术四物汤
(即本方加黄芩、白术。)
桃红四物汤
(即本方加桃仁、红花。)
羌桂四物汤
(即本方加羌活、桂枝。)
柴胡四物汤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各一钱五分) 柴胡 人参 黄芩(各二钱) 甘草(五分) 半夏(二钱,制)
上为末,每五钱,水煎服。
玉烛散
当归 川芎 熟地 白芍(各二钱) 大黄 芒硝 甘草(各一钱)
上剉,每服八钱,水煎,食前服。
地骨皮饮
当归 生地(各二钱) 白芍(一钱) 川芎(八分) 牡丹皮 地骨皮(各二钱)
水煎服。
胶艾四物汤
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阿胶(蛤粉末炒成珠) 艾叶(各一钱) 甘草(五分,炙)
上剉,水、酒各半煎,空心服。
桂枝四物汤
当归 熟地 川芎(各二钱) 白芍(三钱,炒) 桂枝(三钱) 甘草(一钱,炙)
姜、枣,煎服。
麻黄四物汤
当归 熟地 白芍 川芎(各二钱) 麻黄 桂枝(各一钱) 杏仁(二十粒) 甘草(一钱)
姜、枣,煎服。
当归补血汤
当归(三钱) 黄芪(一两,蜜炙)
上水煎服。
圣愈汤
熟地(酒拌,蒸半日) 白芍(酒拌) 川芎 人参(各七钱五分) 当归(酒洗) 黄芪(各五钱。炙)
上水煎服。
姜芩四物汤
当归 熟地 赤芍 川芎 姜黄 黄芩 丹皮 延胡索 香附(各等分。
制)
水煎服。
佛手散(又名芎归汤)
川芎(二两) 当归(三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酒二分,煎七分,温服。
过期饮
熟地 白芍(炒) 当归 香附(各二钱) 川芎(一钱) 红花(七分) 桃仁泥(六分) 蓬莪术 木通(各五分) 甘草(炙) 肉桂(各四分) 木香(八分)
上水二盅,煎一盅,食前温服。
加味地骨皮饮
生地 当归 白芍(各二钱) 川芎(八分) 牡丹皮 地骨皮(各三钱) 胡连(一钱)
上水煎服。
六神汤
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黄芪 地骨皮(各等分)
上?咀,水煎。
小建中汤
白芍(三钱,炒) 桂枝(一钱) 甘草(八分,炙)
上姜、枣,水煎服。
黄芪建中汤
黄芪(炙) 肉桂(各一两) 白芍(二两,炒) 甘草(七钱,炙)
上每服五钱,姜、枣,水煎服,日二三服。如虚甚者,加附子。
当归建中汤
当归(一两) 白芍(二两,炒) 肉桂(一两) 甘草(七钱,炙)
上?咀,每服三钱,加生姜、枣,水煎,空心服。
加味乌药汤
乌药 缩砂仁 木香 延胡索 香附(制) 甘草 槟榔(各等分)
上细剉,每服七钱,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琥珀散
三棱 莪术 赤芍 当归 刘寄奴 丹皮 熟地 官桂 乌药 延胡索(各一两)
上前五味,用乌豆一升,生姜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豆烂为度,焙干,入后五味,同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服。
大温经汤
吴茱萸(汤泡) 丹皮 白芍 人参 肉桂 当归 川芎 阿胶(碎炒) 甘草(各一钱。炙) 麦冬(二钱,去心) 半夏(二钱半,制)
上加生姜,水煎,食前服。
吴茱萸汤
当归 肉桂 吴茱萸 丹皮 半夏(制) 麦冬(各二钱) 防风 细辛 藁本 干姜 茯苓 木香 炙甘草(各一钱)
水煎服。
三黄四物汤
当归 白芍 川芎 生地 黄连 黄芩 大黄
上剉,水煎服。大黄量虚实用。
犀角地黄汤
芍药(七钱半) 生地(半斤) 牡丹皮(一两,去心,净,酒浸) 犀角(一两,如无,以川升麻代)
上?咀,每服五钱,水煎服。有热如狂者,加黄芩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