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麒麟降世的祥瑞之光仿佛还在眼前闪烁,转眼间,陈天佑到了启蒙的年纪。在那个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憧憬的时刻,他踏入了启蒙学堂的大门,开启了一段充满未知与惊喜的修文之旅。
启蒙学堂位于渡慕寨的中心位置,是一座古朴而庄重的建筑。木质的结构散发着淡淡的木香,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学堂的大门宽阔而厚重,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寓意着知识的传承与希望的延续。走进学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庭院,庭院中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致。春天,樱花盛开,粉色的花瓣如雪花般飘落,仿佛给庭院铺上了一层梦幻的地毯;夏天,绿树成荫,蝉鸣阵阵,孩子们在树下乘凉、嬉戏,感受着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秋天,枫叶如火,银杏金黄,庭院仿佛被打翻了调色盘,充满了诗意;冬天,梅花傲雪绽放,淡雅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丝温暖。
学堂的夫子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者,名叫周铭。他身材清瘦,面容和蔼,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温和。陈夫子饱读诗书,对儒家经典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教学方法独特,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常说:“读书之道,在于用心体悟,而非死记硬背。只有理解了书中的道理,才能真正将知识化为己用。”
陈天佑第一次见到陈夫子时,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他恭敬地向夫子行了拜师礼,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陈夫子微笑着看着他,眼中满是期许,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孩子,从今天起,你便踏上了求知的道路。这一路上,或许会有困难,或许会有挫折,但只要你坚持不懈,定能收获知识的果实。” 陈天佑用力地点了点头,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他面前徐徐展开。
清晨的阳光透过学堂雕花的窗棂洒在课桌上,陈天佑早早地来到学堂,和新认识的小伙伴们坐在略显陈旧却被擦拭得一尘不染的木桌前,等待着一天的课程开始。当陈夫子手持戒尺,步伐稳健地走进教室时,原本还叽叽喳喳的课堂瞬间安静下来,只听见此起彼伏的呼吸声。
“今日,我们继续研读《三字经》。” 陈夫子的声音不高不低,却清晰地传入每个孩子耳中。他轻轻翻开书卷,目光扫过众人,“‘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此句说的是孔融四岁便能懂得谦让兄长,将大梨让给他人。那你们说说,在生活中,谦让又有何益处呢?”
教室里先是一片寂静,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怯生生的。过了一会儿,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举起手,声音洪亮地说:“夫子,我知道!上次我和弟弟分糕点,我把大的给他,他可开心了,还抱着我亲了一口!” 惹得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
陈天佑也跟着笑了笑,随后他认真思考起来,缓缓举起手:“夫子,我觉得谦让能让大家都开心。就像我们在庭院里玩耍,要是都争着玩同一个玩具,肯定会吵架。但如果互相谦让,就能一起玩得很愉快,还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陈夫子满意地点点头,眼中满是赞赏:“天佑说得极是。谦让不仅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还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这品德,便是立身之本啊。” 说着,夫子又给大家讲起了历史上因谦让而成就佳话的故事,从泰伯让王位成就吴国霸业,到蔺相如谦让廉颇将相和,孩子们都听得入迷,小小的心中种下了美德的种子。
在学习《百家姓》时,陈夫子突发奇想,让孩子们玩起了 “姓氏接龙” 的游戏。他先说出 “赵钱孙李”,接着指定一个孩子继续接下去。当接龙到陈天佑时,他略一思索,快速说道:“陈卫蒋沈韩!” 其他孩子先是一愣,随后纷纷鼓掌叫好。陈夫子笑着说:“天佑反应机敏,不错不错。这《百家姓》虽只是姓氏罗列,但其中也藏着学问。你们可知道,这些姓氏大多是如何而来的?”
孩子们都摇了摇头,眼中满是好奇。陈夫子便从远古时期的部落图腾讲起,说到黄帝、炎帝的姓氏,再讲到分封制下因封地而得姓,又联系到身边同学的姓氏,将枯燥的姓氏知识讲得妙趣横生。陈天佑听得聚精会神,手中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比划着,心中暗自惊叹:原来这简简单单的姓氏背后,竟有如此深厚的渊源。
除了经典诵读,算术课也是让陈天佑既头疼又着迷的课程。有一次,陈夫子出了一道难题:“有一筐苹果,若分给三个孩子,还剩两个;若分给五个孩子,还剩三个。问这筐苹果最少有多少个?” 孩子们都皱起眉头,有的在纸上写写画画,有的嘴里小声嘟囔着计算。
陈天佑托着下巴,绞尽脑汁地思考。他尝试着用不同的数字去代入计算,可试了好几个都不对。正当他有些气馁时,突然想起之前学过的倍数知识,眼睛一亮,又重新算了起来。过了许久,他兴奋地站起来:“夫子,我算出来了!是八个!三个孩子每人分两个,剩下两个;五个孩子每人分一个,剩下三个!”
陈夫子欣慰地笑了:“天佑聪慧,能举一反三,这正是学习算术的关键。算术之道,在于灵活运用,切不可死板。” 得到夫子的夸奖,陈天佑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对算术的兴趣也愈发浓厚。
书法课上,陈天佑的专注程度更是达到了极致。他深知自己初学时字写得歪歪扭扭,于是每天都会比别人多花一个时辰练习。一开始,他的手腕总是不听使唤,毛笔在宣纸上留下的线条歪歪扭扭,墨水还常常晕染开来,把纸张弄得脏兮兮的。但他从不抱怨,只是默默地一遍又一遍地临摹。
有一天,他正在练习 “人” 字,怎么写都写不出那种刚劲有力的感觉。陈夫子走到他身边,握住他的手,轻声说道:“执笔要稳,运笔要缓,心中想着笔画的走势,方能写出神韵。” 在夫子的指导下,陈天佑静下心来,按照夫子说的方法重新书写。这一次,笔下的 “人” 字虽然还不够完美,但已有了几分挺拔的姿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天佑的书法进步明显。他写的 “永” 字八法,每一笔都有了自己的韵味。学堂举办书法展览时,他的作品被挂在了显眼的位置,引得同学们纷纷驻足欣赏,连陈夫子都忍不住赞叹:“天佑在书法上颇具天赋,且勤奋刻苦,假以时日,必有所成。”
绘画课则是陈天佑释放想象力的天地。他常常盯着窗外的景色出神,将看到的一切都记在心里,然后在画纸上重现。有一次,他画了一幅《渡慕寨的四季》,春天是庭院中盛开的樱花,花瓣随风飘舞;夏天是寨子里的小溪,孩子们在水中嬉戏;秋天是金黄的稻田,农民伯伯忙碌收割;冬天是覆盖着白雪的屋顶,炊烟袅袅升起。
这幅画被陈夫子拿到课堂上展示,夫子说:“天佑的画,不仅画出了景色,更画出了情感。你们看,这樱花仿佛在风中轻语,这溪水仿佛在欢快流淌。绘画,就是要用画笔表达内心的世界。” 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陈天佑也因此更加热爱绘画,他幻想着有一天,能用画笔描绘出更多精彩的世界。
在学堂的日子里,陈天佑还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一次课间休息,他和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捉迷藏。他躲在一棵大树后面,却意外发现了一个鸟巢。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生怕惊扰到巢中的小鸟。这时,陈夫子也走了过来,和他一起观察小鸟,还给他讲解了许多关于鸟类的知识。
还有一次,学堂组织孩子们去郊外踏青。他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闻着泥土的芬芳,看着田野里的庄稼。陈夫子边走边给大家讲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从播种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讲得细致入微。陈天佑蹲在田埂上,仔细观察着嫩绿的麦苗,心中对大自然的神奇充满了敬畏。
在学习 “天文地理” 知识时,陈夫子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特意在夜晚组织了一场观星活动。孩子们带着小板凳,坐在庭院中,仰望着璀璨的星空。陈夫子指着天空,一一介绍着各个星座:“那是北斗七星,形状如同一个勺子,古人常用它来辨别方向;那是牛郎星和织女星,它们之间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陈天佑听得入神,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星空。他想象着牛郎织女在星空中相会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回到家后,他还特意画了一幅星空图,将自己看到的和想象的都画了上去。
随着学习的深入,陈天佑和同学们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起来。学堂每个月都会进行一次小考,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在一次小考中,陈天佑因为粗心大意,在一道简单的算术题上出了错,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他难过地趴在桌子上,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陈夫子发现了他的情绪,把他叫到一旁,语重心长地说:“天佑,一次考试的失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你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明白自己的不足在哪里。记住,学习是一场漫长的旅程,途中难免会有坎坷,但只要坚持下去,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陈天佑抬起头,看着夫子和蔼的面容,坚定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他变得更加细心,每次做完题都会认真检查。在下一次考试中,他凭借扎实的知识和细心的态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启蒙学堂的日子里,陈天佑如同一棵茁壮成长的幼苗,尽情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他对这个全新的知识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憧憬,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更多的奥秘,而这,仅仅只是他求知之路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