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夜风裹挟着海腥味从车窗缝隙钻进来。陈志远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出租车正驶过一栋灯火通明的巨型建筑,蓝底白字的\"沃尔玛\"招牌在夜色中格外醒目。
\"师傅,停一下。\"他突然坐直身体。
出租车在路边停下。陈志远站在沃尔玛门口,望着人流如织的入口处发呆。已经是晚上十点,购物车依然川流不息,人们推着堆满商品的购物车进进出出。他的目光越过日用品区,落在最里面的熟食档口——五个不同风味的餐饮摊位围成半圆,中间是公共就餐区。
\"大陆第一家沃尔玛。\"司机骄傲地说,\"美国人开的,东西随便挑。\"
陈志远没有进去。他站在马路对面,掏出笔记本快速勾勒着建筑布局。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海中逐渐成形:如果把这种模式缩小,搬到县城......
回到招待所,他彻夜未眠。凌晨三点,服务员被敲门声惊醒,睡眼惺忪地接过一张纸条:\"加急电报,发往江东县。\"
三天后,当陈志远风尘仆仆地回到县城时,楚明月已经在废弃的\"红星电影院\"前等他了。这座建于五十年代的苏式建筑早已破败不堪,海报栏上还贴着十年前的《少林寺》宣传画。
\"真要改造这里?\"楚明月踩着高跟鞋跨过断裂的水磨石地面,\"县里拍卖流拍三次了......\"
陈志远没说话,从包里掏出在深圳画的草图。楚明月接过来,眼睛逐渐睁大——破败的影院在纸上重获新生:售票厅变成中央收银台,放映厅成了美食区,二楼包厢改造成特色小吃档口。
\"这......\"她的手指微微发抖,\"这不就是......\"
\"美食广场。\"陈志远推开吱呀作响的大门,阳光从破损的屋顶投射下来,在积满灰尘的地板上画出光斑,\"县城第一家。\"
一周后,拍卖会上只有陈志远一个竞拍者。他以令人咋舌的低价——八千元,拿下了这座占地两千平米的废墟。签字时,他的手有些发抖,不是出于犹豫,而是因为兴奋。
\"疯了。\"赵建国在会场后排冷笑,\"这破地方修屋顶都不止八千!\"
清理工作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工人们从放映厅抬出三十七排生锈的铁架椅,从地下室清出成堆的胶片盒。最令人惊喜的是在道具间发现了大量剧团遗留的布景板和木料——这些将成为未来的装修材料。
\"废物利用!\"楚明月兴奋地指挥工人分类。她站在梯子上,比划着一块绘有山水画的背景板:\"这个锯开能做四个屏风,隔出川菜区。\"
张建军则带着技校生改造电路。老影院的电线像蜘蛛网一样盘踞在墙体内,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他们不得不凿开所有墙面,重新铺设管线。
\"得加个消防喷淋系统。\"张建军抹了把脸上的灰,\"县消防队新来的队长是退伍兵,我找他取取经。\"
与此同时,陈志远骑着摩托车跑遍了县城所有小吃摊。从国营饭店退休的刘师傅的阳春面,四川媳妇张嫂的麻辣烫,回民老马家的羊肉泡馍......他带着合同和定金,一家家谈入驻。
\"每月租金五十,水电全包。\"陈志远在夜市摊前唾沫横飞,\"比你在这风吹日晒强多了。\"
大部分摊主将信将疑。只有刘师傅爽快地按了手印:\"我早说过,阳春面就该在堂屋里吃!\"
开业前一周,美食广场初具雏形。楚明月用剧团遗留的红色幕布做成巨型招牌,\"远航美食广场\"七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入口处的收银台是用老胶片箱改造的,刷上清漆后露出漂亮的木纹。
最惊艳的是内部空间。楚明月用屏风、布幔和灯光将每个摊位区隔成独立小天地:川菜区挂着辣椒串和熊猫画,面食区装饰着麦穗和磨盘,清真区则是新月标志和沙漠风光。
\"一店一景。\"她得意地向陈志远展示,\"顾客转一圈就像去了大半个中国。\"
陈志远走到中央就餐区——这里曾是电影院的放映厅。二十张圆桌整齐排列,桌腿是用旧座椅支架改的,桌面是拼接的布景板。头顶上,原本挂银幕的地方现在吊着一盏巨型宫灯,用剧团留下的绸布和铁丝制成。
\"天才。\"陈志远由衷赞叹。楚明月的设计不仅节省了大笔装修费,还赋予了空间独特的艺术气息。
开业前三天,消防队突然上门检查。新来的队长是个严肃的退伍兵,手持检查表一丝不苟地巡视每个角落。检查到后厨时,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通风系统不合格。\"队长在表格上打了个叉,\"没有独立排烟管道,一旦起火......\"
\"我们装了抽风机......\"陈志远急忙解释。
\"治标不治本。\"队长合上文件夹,\"按规矩要停业整改。\"
空气瞬间凝固。刘师傅的擀面杖停在半空,张嫂的汤勺跌进锅里。所有人都望着陈志远,眼中满是惶恐——他们已经辞了原来的摊位,押上了全部家当。
陈志远摸出香烟递过去:\"队长,通融一下,我们......\"
\"我在消防队见过太多悲剧。\"队长推开烟,\"尤其是这种老建筑。\"他顿了顿,\"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能找到替代方案。\"队长的目光扫过张建军的军装,\"你也是退伍兵?\"
当天下午,一辆军用卡车驶入广场后院。车上跳下五个穿旧军装的汉子,领头的竟是秦大校的老部下杨营长。
\"听说你们有消防难题?\"杨营长拍着张建军的肩膀,\"咱们工兵连在越南挖的坑道,美国人的燃烧弹都奈何不了!\"
退伍工兵们围着建筑转了三圈,然后钻进地下室。两小时后,他们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方案:利用老影院原有的通风井,加装军用帐篷用的强制排风系统。
\"这是坑道换气法。\"杨营长在餐巾纸上画着示意图,\"火力覆盖时,靠这个保持坑道内空气流通。\"
材料费只花了八百元——主要是二手风机和镀锌铁皮。工兵们日夜赶工,在开业前夜完成了改造。新系统测试时,强劲的气流能把纸片直接吸进通风口,队长满意地在验收单上签了字。
1985年五一劳动节,远航美食广场正式开业。早晨八点,门口已经排起长队——传单上的\"开业前100名顾客送卤蛋\"吸引了大量大爷大妈。剪彩仪式上,县长亲自到场,称赞这是\"改革开放的鲜活范例\"。
陈志远站在二楼,看着人群如潮水般涌入。中央就餐区很快座无虚席,各个档口前排起长队。刘师傅的阳春面卖疯了,不得不临时叫儿子回家和面;张嫂的麻辣烫锅就没停过火;老马家的羊肉泡馍中午就售罄......
\"陈厂长!\"会计气喘吁吁地跑上楼,\"营业额破万了!这才下午三点!\"
傍晚时分,客流达到顶峰。广场里人声鼎沸,孩子们在桌椅间穿梭,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混杂的香气。陈志远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顾客会买不同摊位的小吃,凑成一桌\"满汉全席\"。
\"综合体效应。\"楚明月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里拿着新设计的积分卡,\"吃碗面顺便买斤卤味,吃完麻辣烫带包点心回家......\"
突然,楼下传来争执声。一个醉汉正揪着收银员的衣领嚷嚷:\"凭什么先收钱?国营饭店都是吃完再结!\"
陈志远快步下楼,正好看见退伍兵保安老李一个漂亮的擒拿将醉汉制服。围观的顾客发出惊叹,几个小孩甚至鼓起掌来。
\"大家放心!\"陈志远站上椅子高声宣布,\"我们是先收钱以防漏单,但绝对保证分量足、味道好!不满意当场退钱!\"
人群爆发出一阵笑声和掌声。醉汉被请到办公室喝了杯茶,走时居然买了二十块钱的卤味——后来才知道他是赵建国派来捣乱的。
夜幕降临,广场里的人流依然络绎不绝。霓虹灯下,不同食物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的氛围。陈志远站在曾经的放映室里——现在被改造成了监控室,看着十六个黑白屏幕上攒动的人头。
\"有多少人?\"他问值班保安。
\"起码五千。\"保安盯着计数器,\"门口那个退伍兵在部队干过侦察,他说按面积算,今天能有上万人次。\"
陈志远走到窗前。广场外的空地上,停满了自行车和摩托车。更远处,还有三三两两的人影向这边走来。他突然想起红星电影院最辉煌的年代,放《少林寺》时一票难求的场景。如今,这座老建筑以另一种形式重获新生。
深夜清场时,会计递上最终数据:日营业额一万八千六百元,是县城最高档国营饭店的十倍。更令人惊喜的是,各档口的原料几乎全部售罄,没有一丝浪费。
\"明天得多备货。\"陈志远揉着酸痛的腰,\"尤其是刘师傅的面......\"
\"刘师傅说要收徒弟了。\"苏晓梅笑着说,\"他今天揉了五十斤面,手都抬不起来了。\"
回到家,陈志远瘫在床上却睡不着。他爬起来,翻开笔记本计算:如果每个顾客平均消费两元,一万人就是两万......这种规模的客流,在县城简直是天文数字。
电话突然响起。楚明月兴奋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我有个新想法!二楼还可以加个儿童游乐区,用剧团剩下的......\"
陈志远笑着听她滔滔不绝。窗外,美食广场的霓虹灯依然亮着,在夜色中勾勒出一幅崭新的商业图景。他想起深圳那个不眠之夜,自己站在沃尔玛门口时的震撼。如今,一颗商业综合体的种子已经在县城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