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所谓的探测仪,谁也没真正见过。
在座的四个臭皮匠,面面相觑后,约定分头打探。
时间不等人,短短的一天光景,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杨福平没去麻烦易三胜,即便知道自家因为老爷子的事儿,有那么三分香火情,也还是没开口。
好钢要用到刀刃上,谁知道以后有什么事儿求到人家头上呐。
反倒是特意把老钱给叫了出来。
老钱最近显老了不少。
闺女生了一对儿双胞胎,一男一女。
难产,元气大伤,从医院回来,俩月了还躺炕上呢。
正是既操心又花钱的时候。
不过看见杨福平,还是习惯性的露出个笑脸。
粮店这会儿生意不错,限购限的排了长队。
老钱这种转手奢侈品的当铺,也迎来了小阳春。
俩人都不能多溜号。
于是长话短说。
杨福平直截了当的问道:“说是上边儿要去家里搜,那什么探测仪就真这么厉害?藏到哪儿都能查出来?”
老钱看看四周,小声的附耳道:“也就说着玄乎,其实就是战场上扫雷的玩意儿。
我家女婿上工的时候,听人聊天,说是一米以下就查不准了!
你想想,扫雷的东西,人也没奔着挖坟掘墓去啊!”
这话倒是挺有道理,杨福平想了下,谢过老钱,赶紧回店里干活。
等晚上到家之后,各方信息一整合。
碎的跟饺子馅儿似的。
杨远信拿出了一张报纸。
一字一句的给大家伙念。
大公子去了上海之后,多措并举,动作挺大。
颁布法令强制收兑:国民政府颁布了《金圆券发行办法》《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等相关法令,规定限期收兑人民所有的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逾期任何人不得持有,否则将予以没收并严惩。
组织人员武装搜查:指挥 “勘建大队” 和军警部队,荷枪实弹地闯进工厂、商店、仓库和民宅,翻箱倒柜,掘地推墙,进行全面搜查,强迫人民群众拿出金银外汇来兑换金圆券。
设立检查站点盘查:在城市的各路口设置检查站,对过往行人、车辆进行检查,防止有人私藏金银或携带金银外出,试图逃避收兑。
鼓励民众互相检举:设立检举箱,鼓励民众检举私藏金银外汇的 “不法行为”,利用民众之间的相互监督来扩大搜查范围,增加金银的收缴量。
听完了之后,杨四叔就关注了一件事儿:“那什么探测器,是从美国买的?”
林老师眉头紧锁:“哎呀,进口的洋玩意儿啊!福平也没问清楚,这美国佬的探测器,是不是探的更深点儿?”
杨福平暗暗决定,家里那些个贵重物件,再滤一下,统统放进棺材里,面儿上连个铁钉都不留了,省的万一自家院儿里探测仪响了,又被掘地三尺。
惯用的菜窖要是被人翻就算了,装粮食的地窖可不能被发现。
于是也就没留意,另外三个臭皮匠达成了什么一致意见。
只听杨四叔拍腿赞道:“好,我觉着这个主意不错!”
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一个想法,走了得有个棺材。
所以杨四叔家的住房稍微宽敞点儿之后,就把寿材从老家运过来,给放到了倒座房里存着。
杨远信的意思是,把停棺材的屋,给挖个深坑,回填土之后,再把棺材放回原处。
有些不便名言的想法,希望来检查的人看到棺材后,会有些忌讳。
杨福平听完后半段儿,大吃一惊。
倒不是办法多新奇,而是觉着,自个家,对着棺材是真亲啊!
林老师叹气:“我这个岁数,备棺材有点儿早吧。
也不能一家整一个棺材吧。”
杨远信摇头:“那不是明摆着告诉人家,这儿有问题吗!
不行你就挖坑挖深点儿!”
林老师默默点头,总不能把大洋拱手让人。
别说是大公子的命令,就是光头来了也一样!
趁着天儿还不太晚,杨远信又让儿子跑了一趟李水仙的娘家。
特意交代道:“他们一大家子人,亲戚也多,这事儿都登到沪上的报纸,想来北平这边儿不会轻易了结,告诉你大舅舅,不要有侥幸心理,早做准备!”
杨福平点头,披着夜色,匆匆往东便门跑去。
农历八月的天,晚上已经不太热了。
可杨福平跑到地方的时候,还是出了不少汗,主要是心里热,上火儿!
猫有猫道,鼠有鼠道儿。
大舅舅也在满屋子搜捡沾点儿金银的物件儿。
杨福平躬身立于一旁,把今儿晚上得来的消息原样给说了出来。
说完之后,特意提到一点儿:“大舅,咱们家在附近也算好不错的人家了。要真是什么都搜不出来······,您说是吧。”
看见宝根儿也陷入了思索,杨福平就告辞了。
走之前去看了眼姥爷。
姥爷耳朵不好,这会儿睡着了之后,耳朵跟堵死了差不多,什么也听不到。
看看里屋的姥爷睡的挺香,面色红润,没发出什么动静,杨福平就走了。
留下大舅舅跟二舅舅一家,琢磨着自家得能让人搜出来多少钱合适。
光想着乡下民风彪悍,乡绅横行,可没成想,进了城之后,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光头党明抢的这一天。
真是活的时间越长,见的让人无语的事儿越多。
杨远信踏着月光进了门。
四个孩子跟孩子妈已经上炕睡觉了。
李水仙巴巴看着儿子:“你姥爷咋样?”
杨福平琢磨下:“我看着挺好,去的时候都睡着了,我大舅叫了一声都没叫醒。
我就在床边儿看看就回来了,信儿是都捎到,看他们自己怎么应付吧。”
说完之后,看着杨远信:“爹,咱们总不用挖坑了吧?都知道咱家被偷的精穷!”
杨远信摇头:“坑挖不挖再说,先把家里的贵重物件儿再翻捡一回,我怕他们找不到钱,拿东西!”
杨福平也不敢高估那些人的良心,于是先送爹娘的屋子翻了起来。
就那么十立方左右的空间,两三天的工夫,又塞满了一半儿。
杨福平不去赌概率,又去西厢房下面的把大半的粮食都塞进了棺材。
这回好了,这要是真需要收个人进去也没空了。
没等纠结挖不挖坑呢。
几天后一个平平无奇的早晨,杨远信家的门就被砸的山响。
外面传来了一阵叫门声:“远信呐,我是你胡大哥,赶紧开门,不要自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