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周六的第三次练习赛。林逸风像变了一个人。
驾驶依旧迅猛,但少了几分之前的毛躁,多了一种行云流水般的顺滑。
无线电响起他的声音,反馈精准:“马库斯,前束角可以尝试增加一点,也许能让车尾高速弯里更稳定。另外,差速锁止设置能不能调整一下,让出弯牵引力更好?”
维修区屏幕前,马库斯·霍夫曼微怔。反馈具体,直指核心问题。这不像刚入F1的新秀,更像经验丰富的老手对赛车动态做出的判断。
“收到,Ethan。我们会根据你的反馈和数据模拟,准备下次进站时调整。”霍夫曼声音带着兴奋。
赛车再次驶上赛道。调整后,林逸风感觉不同。赛车通过S弯更加听话,车身摆动幅度减小。挑战130R这个全油门高速左弯,指尖轻柔拨动方向盘,脚下油门控制精准。赛车如轨行般稳稳切过弯心。
轮胎嘶鸣尖锐,传递到手心的震动却稳定、可控。
就是这个感觉!
他不再是需要舒马赫手把手教导走线的学徒,开始真正理解这台钢铁猛兽的呼吸和脉搏。
圈速刷新,林逸风的名字在计时屏幕快速攀升,最终定格第七位。
练习赛成绩,以及赛道上展现的流畅和自信,让索伯维修间响起压抑的欢呼。
“难以置信。”霍夫曼看着遥测数据,特别是轮胎温度和磨损曲线,“他不仅快,对轮胎管理也提升一个档次。高速弯的修正动作几乎消失,一切恰到好处。”
技术瓶颈,似乎在舒马赫深夜指导和林逸风自身悟性下,悄然打破。
排位赛硝烟很快弥漫。铃鹿排位,每一千分之一秒都至关重要。
q1阶段,林逸风轻松过关。
q2阶段,竞争骤然激烈。中游车队厮杀白热化,争夺q3名额。所有车手毫无保留。
林逸风第一个计时圈干净利落,暂时排第八。但很快,其他车手做出更快圈速,他的位置掉到第十,淘汰边缘。
“Ethan,需要更快圈速。轮胎还有空间,赛道持续改善。”施密特声音从无线电传来。
林逸风没有回应。他轻敲三下方向盘中心队徽,闭眼。脑海中赛道记忆宫殿画面飞速闪过,刹车点、弯心、路肩清晰无比。舒马赫幻影在意识角落静静矗立,没有说话,只是注视。
意识绷紧,再无旁骛。这次需要靠自己。
深吸一口气,驾驶c34赛车冲出维修区,开始最后一次尝试。
出场圈,小心翼翼将轮胎带入最佳工作温度。冲线,计时开始。
第一个计时段,绿色,略有提升。
第二个计时段,包含S弯和德格尼尔弯,紫色!全场最快!
索伯p房,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盯屏幕。
“他S弯处理得太完美了!”一位工程师低呼。
林逸风注意力高度集中,外界一切仿佛消失。眼中只有前方赛道,双手如同最精密仪器,细腻控制方向盘。通过勺子弯,进入最后高速区域。
130R弯!全油门!
赛车像一道银色闪电,紧贴内线冲过。没有丝毫多余动作,只有引擎咆哮和轮胎与地面摩擦的极限声音。
前方一辆慢车刚出维修区,占据了理想的走线。林逸风心弦一紧,几乎是本能反应,方向盘微调,赛车轨迹向外偏离几寸,避开慢车尾流,瞬间又切回内线。毫厘之间的调整,没有损失速度,也没有引起赛车丝毫晃动。
最后的减速弯,精准切过弯心,冲线!
“p7!p7!”施密特声音颤抖,“干得漂亮,Ethan!你跑进1分31秒以内!”
肌肉卸力,呼出一口气。他看一眼后视镜,舒马赫幻影不知何时消失,仿佛从未出现。但那份指导已融入血液和本能。
最终,林逸风以第七名成绩,职业生涯首次闯入q3!并在q3中稳定发挥,将第七保持到最后。
这成绩,对索伯是巨大惊喜,也是资源倾斜决策的最好回报。
维斯塔潘排第九,再次被林逸风压在身后。镜头捕捉到荷兰小将在座舱内用力砸方向盘的画面。
赛后混合采访区,林逸风再次被记者包围。
“Ethan,恭喜你首次进入q3并获得第七!这是否意味着你完全适应了F1节奏?”
“今天高速弯表现惊艳,找到了什么秘诀吗?”
“你再次排在维斯塔潘前面,下一场比赛,真能让他看不到你尾灯吗?”
长枪短炮前,林逸风脸上挂起标志性的、有点欠揍的中二笑容。他清清嗓子,一本正经对着镜头:“秘诀?哪有什么秘诀,全靠天赋和努力,外加一点点……嗯,赛车的神秘力量!”
他故意顿了顿,引得记者一阵哄笑。
“至于max,”他话锋一转,看向红牛二队维修区方向,眼神狡黠,“尾灯嘛……明天比赛那么长,总得让他看一会儿,不然多没意思?不过,我建议他最好习惯看我的扩散器,因为那会是他明天大部分时间看到的风景。”
对着镜头比了个“L”形手势,他潇洒转身离开。留下一群被凡尔赛发言逗乐又觉得火药味十足的记者。
围场里,关于这位华夏新星讨论更热烈。他不仅快,越来越懂得信息战和心理战。
夜幕降临铃鹿。林逸风站在酒店阳台上,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赛道。明天,硬仗。第七位发车,直接面对中游集团最激烈缠斗。
心中没有畏惧,反而充满期待。技术瓶颈突破,赛车潜力发掘,自己在这场磨砺中更强大、自信。
手机屏幕亮起,母亲发来信息,没有责备,只有一句简单的话:“注意安全,跑出自己的节奏就好。”
心头一暖。回了一个笑脸表情。
前方的路很长。
他握紧拳头。明天,引擎咆哮,响彻铃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