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巴塞罗那。空气残留冬末凉意,加泰罗尼亚赛道上空已弥漫新赛季滚烫硝烟。F1季前测试大幕在清冷晨光中拉开。巨大运输卡车如钢铁巨兽占据围场后方,梅赛德斯三叉星徽、法拉利跃马、红牛奔牛,顶级车队庞大阵仗无声宣告统治力与雄厚资本。
索伯车队区域紧凑务实,全新白色涂装和醒目“腾跃科技”、“赤龙汽车”标志透着不甘平凡的锐气。林逸风身穿崭新索伯赛车服,站在车库门口。目光扫过那些象征围场最高战力的徽章,心脏不自觉加速。远处维修通道尽头传来引擎低沉咆哮。一切拨动他灵魂深处最敏感那根弦。
“嘿,Ethan!” 车队经理莫妮莎·卡滕伯恩拍上他肩膀,脸上职业化笑容。她问:“感觉怎么样?准备好驯服这头新野兽了吗?”
林逸风转身,咧嘴笑开,瞬间切换到“围场音爆小子”模式。他扬声说:“当然!迫不及待让c35在赛道留下我的签名!让那些大家伙们看看,我们不是来凑数的!” 他做了个夸张的挥手动作。
按照车队计划,为期四天的第一轮冬季测试,他和队友马库斯·埃里克森各负责两天。埃里克森经验丰富,率先承担前两天的任务。他主要验证赛车基础设置,进行长距离稳定性测试。瑞典人表现中规中矩,圈速稳定,反馈符合工程师们对新车的初步预期——一台可靠、有潜力在中游集团搅局的潜力股。圈速稳定在“地球组”中游偏上,意料之中。索伯这种表现甚至让习惯他们挣扎的媒体觉得有些“无聊”。
第三天,轮到林逸风上阵。他戴上与新车涂装相得益彰的头盔,钻进c35狭窄驾驶舱,系紧六点式安全带。世界瞬间安静。引擎启动轰鸣穿透耳塞和头盔,化作低沉有力震动,直抵胸腔。
“无线电检查,Ethan。”工程师声音在耳机响起。
“收到,声音清晰。赛车感觉……很棒。”林逸风声音平静,这是“计算器”模式。
驶出维修通道,加泰罗尼亚赛道熟悉布局眼前展开。系统检查圈、空力数据收集圈……他按部就班执行车队测试计划。与埃里克森不同,林逸风“赛道记忆宫殿”天赋火力全开。每一个弯角弧度、刹车点参照物、路肩高度、沥青表面细微颗粒变化,在他脑海中以惊人速度被读取、分析、储存。仅仅几圈,他对c35脾性有了初步掌握。这台赛车比去年c34更稳定,尾部循迹性好很多。他敢于在弯中更早给油。
“Ethan,可以尝试推进了,注意轮胎温度。”
“明白。”
下一圈,他速度明显提升。通过1号弯,切弯平稳精准。紧接着长长3号弯,他在极限边缘游走,轮胎发出轻微嘶鸣。进入节奏紧凑4、5号弯组合,他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丝毫多余修正。
维修间内,数据屏幕上圈速数字不断刷新,每一圈都比前一圈更快。工程师团队表情从平静转为惊讶,然后是掩饰不住的兴奋。
“我的天……”年轻数据工程师低呼,“他这一圈比马库斯昨天的最快圈快零点三秒!”
首席工程师马库斯·霍夫曼紧盯屏幕,眼神发亮。他喃喃:“这才刚开始跑了几圈推进圈!”
林逸风没有理会外界喧嚣。他的世界只有赛道、赛车和不断流动数据。每一次过弯、刹车、加速,他在脑海中高速运算,寻找零点零几秒提升空间。他感觉自己像个精密仪器,与c35融为一体,共同解读赛道密码。
油量减少,轮胎进入最佳工作窗口,圈速持续提升。1分21秒8,1分21秒5,1分21秒2……一个1分20秒9圈速出现在计时屏幕上。索伯维修间爆发一阵小小的欢呼。这个成绩稳稳占据当天测试“地球组”头名,甚至开始逼近一些一线车队尾巴!这仅仅是测试第三天。索伯通常在这个阶段为可靠性挣扎,而不是圈速榜出风头。
阿克塞尔·施密特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激动。他问:“Ethan,感觉如何?赛车平衡呢?”
林逸风声音冷静:“整体不错。高速弯很稳定,但低速弯出弯时,后轮还是有点挣扎。动力衔接可以更顺畅。5号弯出弯尤其明显,有点转向过度倾向,限制了出弯速度。”他不仅给出感受,还精准指出问题所在弯角和具体现象。
“收到,我们分析数据。”工程师们立刻忙碌。他们调取遥测数据,与林逸风反馈比对。
林逸风透过车库摄像头,看到工程师们指着屏幕激烈讨论。一位负责悬挂调校的工程师感叹:“他对赛车感觉太敏锐了。他描述现象和数据完全吻合,甚至比数据更早捕捉到细微动态变化。”这种高效精准沟通让调校事半功倍。工程师们根据他反馈,对差速器锁止率、后悬挂几何等进行微调。
“转向过度倾向……在那个弯角……不仅仅是差速器的问题……”霍夫曼低语,手指在屏幕上划过一道曲线。他看向其他工程师,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既有发现潜力时的兴奋,也有触及更深层挑战时的凝重。
林逸风看着屏幕上变动的参数,嘴角微不可察地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