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沉,月光洒在陈砚破旧的书桌上。
纸页翻动间,他的目光落在实验田笔记的一角:花生与苜蓿轮作后,土壤肥力明显增强,连杂草都少了许多。
“如今长毛兔的规模已经在逐渐扩大,兔种也已经引入省里最好的川北长毛兔。如果我没记错,未来几年雨量适中,气温偏暖,适合耐旱作物生长。”他低声自语,“而且,红薯、豆类这类作物根系固氮,和核桃套种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减少病虫害。”
念头一起,思路便如潮水般涌来。
他迅速在纸上画出一套种植模型:春季先种早熟红薯,夏初补种豆类短生作物,而且常年荒坡这还种植着核桃树,这样既能错开农忙高峰,又能实现一年三收。而且长毛兔的粪便也可以作为有机肥料。
窗外的风轻轻吹过,纸张微微晃动,像是对他新计划的回应。
次日清晨,晨雾未散,陈砚就带着林建国来到山坡上的示范田。
“你看,红薯植株矮小,我们要控制行距在四十厘米左右,这样通风透光,也不容易烂根。”陈砚一边说,一边用自制的木尺测量间距,动作熟练而利落。
林建国点点头,拿起锄头开始挖沟。“那豆类呢?”
“豆类要等红薯长到半高时再种,插在垄间就行。它们不争光,还能固氮,一举两得。”陈砚蹲下身,随手抓起一把土搓了搓,“这土质已经改良了不少,配合兔粪发酵的有机肥,产量应该能提升不少。”
林建国听得连连称奇,眼神中多了几分敬佩,毕竟这个时候可没有生态循环农业的思路。
中午吃饭时,苏昭提着饭盒来了。
她刚放学,听说陈砚在示范田,便特意送来午饭。
她将饭盒递给他,轻声道:“你最近太拼了。”
陈砚接过饭盒,笑着摇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荒坡这边的工作?得让村民们早点掌握技术。”
苏昭望着他被太阳晒红的脸庞,心里一阵柔软。
吃过午饭,陈砚又马不停蹄赶往村东头的堆肥场。
那里,王秀兰正组织几个妇女处理兔粪。
“大伙儿听好了!”陈砚站在土堆前大声道,“我们把兔粪和秸秆混合,加入菌种进行发酵,十天左右就能变成高效有机肥。”
王秀兰点头附和:“陈砚说得没错,这种肥不仅养分多,还能改善土质。咱们妇女组要是做得好,月底每人都有奖励!”
众人一听有奖励,纷纷干劲十足,七嘴八舌地问该怎么做。
陈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布条,上面写着详细的配比步骤,还附上了温度监测方法。
“大家照着做,有问题随时找我。”
看着热火朝天的场面,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半个月,他几乎每天都泡在田里。
白天指导村民操作,晚上整理数据,记录每一块试验田的变化情况。
某日傍晚,他在田埂上走着,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
回头一看,是张铁柱。
“小砚,有个事想跟你商量。”张铁柱挠了挠头,“我想学你这套种植法,能不能教我?”
“当然可以。”陈砚笑了笑,“你不是会木工嘛?回头帮我做个简易测量工具,方便大家统一行距。”
张铁柱眼睛一亮:“行!明天我就去做!”
日子一天天过去,实验田的作物长势喜人,红薯藤蔓绿油油一片,豆荚挂满枝头,远处的核桃树苗也挺拔茁壮。
整个村子仿佛焕发出新的活力。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一切顺利时,有一天,王秀兰突然来找陈砚,脸色阴沉。
“听说县农业办的王主任明天要来考察农业项目。”
陈砚心头一紧,随即笑了出来,他相信自己的轮种模式可以征服这位王主任的心。
他低头望向脚下的土地,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身上,温暖而真实。
清晨的阳光洒在田间地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植物交织的气息。
实验田里的红薯藤蔓郁郁葱葱,豆荚挂满枝头,远处的核桃树苗也在春风中舒展新叶。
整个山坡仿佛披上了一层绿意盎然的新装。
就在这片欣欣向荣之际,县农业办王主任带着考察团如期而至。
陈砚早已备好介绍词,亲自陪同参观。
他一边走,一边指着不同区域的作物讲解轮作模式:“红薯和豆类套种,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实现氮肥互补;加上种植核桃树苗大约是第三年开始就可以见成效,这样有利于形成长期收益结构……”
王主任听得频频点头,边翻看手中的记录表边感慨道:“你们这个模式,确实是农村多种经营的好样板。原本要等到核桃见成效需要三年的时间,这样的话在核桃收成之前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改善土质,看来你是真的花了心思。”
随行干部也纷纷附和:“产量比常规种植高出三成不止!”
“土壤改良明显,连杂草都少了。”
“这种兔粪发酵有机肥的做法,值得推广。”
王主任满意地点了点头,临走前特意对陈砚说道:“你们这个项目可以申报‘农村多种经营先进典型’,我回去就跟局里打个招呼。你尽快把扩大轮作面积的申请书递上来。”
陈砚躬身谢过,心中却暗自盘算:没想到简单的一次巡查竟然还带来这样的机会。这个机会,必须牢牢抓住。
回到家中,他立刻动笔撰写申请材料,详细列出当前种植面积、预期收益、劳动力调配及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
苏昭在一旁帮忙整理数据,一边轻声道:“这次如果批下来,咱们就能名正言顺地推动全村参与轮作了。”
陈砚点头:“不错,只要政策支持到位,我们就能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
然而,风平浪静不过片刻。
就在申请提交后的第二天,张铁柱突然送来一份举报信复印件,语气紧张地说道:“上面有人反映你违规使用化肥,这事儿要是坐实了,可不好收场。”
陈砚接过一看,果然是一封匿名举报信,指控他们在轮作田中擅自使用化学肥料,违反国家农业生产规定。
他眉头一皱,心知肚明,这肯定是赵文远和李守仁的手笔,目的就是搅乱他的申请。
果然,当天下午他就从王秀兰口中得知,这份举报信是李守仁亲手递交县革委会的。
陈砚没有慌乱,反而冷静地笑了,对于这样的污蔑,他只要请个技术员过来检测就可以了。
验收会上,面对王主任等人的质疑,他当场请来县农科所的技术员,当众取土化验,并将检测报告一一展示:“各位请看,所有地块的土壤成分均为兔粪、秸秆、草木灰混合发酵而成,完全符合绿色种植标准。”
技术员也点头确认:“这些样本中的氮磷钾含量均来自自然堆肥,无任何化学添加。”
王主任神色缓和,挥挥手道:“看来有不少人眼红你要,你们继续推进吧。”
赵文远站在人群后方,脸色铁青,却无话可说。
风波平息后,轮作项目不仅顺利获批,还被推荐为全县农业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三个月后,首批红薯提前成熟,亩产突破千斤,引来众多村民围观。
陈砚当场安排蒸煮一批新鲜红薯,请干部和群众一同品尝。
热腾腾的香气弥漫开来,众人咬下一口,软糯香甜,赞不绝口。
“这可是真本事!”老人们连连点头。
“比供销社卖的还好吃!”孩子们兴奋地抢食。
趁着气氛热烈,陈砚宣布:“本次收益的一部分将用于修建灌溉水渠,让大家以后种地更省力。”
掌声雷动,欢呼声此起彼伏。
赵文远远远站着,眼中阴霾更深。但他知道,此刻已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