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公堂。
夜已深,这里却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数十支手臂粗的牛油巨烛在烛台上滋滋燃烧,烛泪滚滚而下,堆积成小山。那股熏人的油烟味混杂着堂上官吏们身上的汗味、香料味,形成一股令人作呕的、名为“权势”的腐朽气息。
烛光将“明镜高悬”那块巨大匾额照得雪亮,每一个鎏金大字都在明晃晃地晃人眼目,充满了无声的、巨大的讽刺。
可那刺眼的光,却一丝一毫也照不进堂下任何一个人的心里。
光亮之下,是更深、更冷的黑暗与绝望。
堂下两侧,衙役们手持水火棍,脸上挂着戏谑而残忍的狞笑。他们大多是城中的泼皮无赖出身,最擅长的便是看人下菜碟,欺软怕硬。
他们看着堂下跪着的那群衣衫褴褛、面带菜色的农户,眼神就像看着一群已经绑好了、待宰的猪羊,充满了居高临下的漠然和一丝不耐烦。
“放肆!简直是放肆!”
府尹李彦绩高坐堂上,那张因常年酒色过度而浮肿的肥脸,此刻因愤怒而极度扭曲,五官都挤在了一起,活像一只发怒的癞蛤蟆。
他手中的惊堂木,被他一下又一下地,用尽全身力气,狠狠拍在铺着虎皮的公案上,木屑横飞。
“尔等刁民,不思皇恩浩荡,竟敢聚众冲击府衙,还敢污蔑朝廷命官!”
李彦绩的声音尖利刺耳,在空旷的大堂里回响,带着一种病态的亢奋。
“这是想造反不成?!”
为首的汉子张老三,双目赤红,额头早已在冰冷的青石板上磕出了一个血窟窿。
鲜血混着泥土,糊住了他的眼,让他看不清眼前这吃人的世界。
他身旁,停着一副用门板临时搭成的简陋担架,上面盖着一张破烂不堪的草席。草席的一角微微掀起,露出了一只青紫色的、已经僵硬的手,那正是他婆娘的手。
“大人冤枉啊!”
张老三的声音嘶哑得如同被无数砂石磨过的破锣,每一个字都带着血。
“我婆娘……我那刚给我生了娃的婆娘,她就想多要一斗米,好有奶水喂娃,就被括田所那帮畜生推倒在地,头磕在石头上,活活逼死了啊!”
他泣不成声,声泪俱下。
“我们升斗小民,实在活不下去了,就想求个公道,求大人为我们做主啊!”
他一边哭喊,一边重重地叩首,每一次,都发出沉闷的“咚”的一声,仿佛要将自己的头颅,在这威严的公堂之上生生磕碎。
“公道?”
李彦绩发出一声刻薄至极的冷笑,脸上的肥肉随之剧烈地抖动起来。
“在这开封府之内,在本官的这公堂之上,本官,就是公道!”
他猛地一拍惊堂木,发出了最后的通牒,声音狠厉如枭。
“来人!堵住他的嘴!给本官狠狠地打!”
“将这些聚众闹事的刁民,统统给本官叉出去!为首的逆贼张老三,杖责二十……不,杖责四十!打到他认罪为止!”
数名如狼似虎的衙役,狞笑着,一步步逼近。
他们手中的水火棍,在烛光下泛着常年浸染血迹的、油腻腻的光,仿佛择人而噬的毒蛇。
农户们眼中最后一丝希望的火苗,被这声咆哮彻底浇灭,只剩下无边的绝望和死寂。
有几个妇人,已经吓得瘫软在地,发出低低的、压抑的啜泣。
更多的男人,则是死死地咬着牙,将头埋得更低,身体抖如筛糠。
他们不是不想反抗,只是在这座代表着大宋法度的威严公堂上,他们连反抗的念头,都生不出来。
那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对权力的畏惧。
张老三被两名衙役死死按在地上,另一名衙役撕下一块肮脏的破布,就要往他嘴里塞。
他拼命挣扎着,绝望地看着高高在上的李彦绩,看着那块“明镜高悬”的匾额,眼中,血泪横流。
天理何在?王法何在?
就在这时,一道清冷的声音,如寒泉过石,不大,却清晰无比地压过了堂上所有的嘈杂与咆哮。
“慢着。”
这声音仿佛带着一种奇特的魔力,让所有人的动作,都在瞬间凝固。
连那个正要行刑的衙役,都下意识地停住了手,茫然四顾。
整个嘈杂的公堂,突兀地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众人循声望去。
只见一个身着洗得发白青袍的青年,正从府衙大堂入口那浓得化不开的阴影中,缓步走出。
他一步,一步,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而富有节奏的声响,仿佛不是走在人间府衙,而是踏在所有人的心跳节点上。
他身形挺拔,面容清瘦,身上没有任何官威,却自带着一股令人不敢直视的锋锐之气,仿佛一柄藏于鞘中的绝世古剑,虽未出鞘,那浸透了血与火的寒气,已然逼人。
李彦绩眯起一双被肥肉挤得只剩一条缝的眼睛,死死地盯着这个不速之客。
“你是何人?胆敢擅闯公堂,阻挠本官办案!”他厉声喝道,试图用官威压倒对方。
然而,青年甚至没有看他一眼。
他的目光,穿过所有人,径直落在了被按在地上的张老三身上。
那目光里,没有怜悯,没有同情,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平静。
平静之下,是足以将一切焚烧殆尽的滔天怒火。
周邦彦的脚步很稳,每一步,都像是用尺子精确量过,不疾不徐。
他穿过那些手持水火棍、面露惊疑之色的衙役,径直走到了那群抖如筛糠的农户面前。
他的目光,扫过他们一张张被恐惧和绝望扭曲的脸。
他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揪住,拧得生疼。
这些人,不就是十年前,自己那满门忠烈却落得个“谋逆”罪名的周家吗?
一样的无辜,一样的绝望,一样的,任人宰割。
他缓缓弯下腰,伸出双手,将为首的张老三,从冰冷的地面上,稳稳地扶了起来。
当他的手触碰到张老三那粗糙的布料和剧烈颤抖的肌骨时,一个尘封的画面,如闪电般劈开他的记忆。
十年前,冲天的火光中,母亲倒在血泊里,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向他伸出那只冰冷的手……
同样的无助,同样的绝望。
一股滚烫的岩浆,从他冰封了十年的心底深处,轰然冲上眼眶,又被他用十年练就的冷酷,死死地压了回去。
从“为父报仇”,到“为民请命”。
这第一次的思想升华,就在这扶起一个卑微农夫的瞬间,悄然完成。
他的仇,不再只是周家一门的仇,更是这天下万民的仇!
他扶稳了张老三,这才缓缓转身,那双看过太多死亡、幽深得不见底的眸子,静静地,一寸一寸地,审视着高坐堂上的李彦绩。
那眼神,不再仅仅是查案的审视,更带着一丝毫不掩饰的,审判。
“开封府推官,周邦彦。”
周邦彦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公堂上每一个人的耳中。
“奉命,协查汴河漕运失踪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