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规道理来说,温饱出生在这种家庭,又这个年代。
只要温饱不犯法,不作死,其实怎么都不会过的差的。
可是福祸相依,她的条件太好,又自视太高,根本看不上村里的男人。
尤其是在有了白净的知青衬托下,她越发看不上了。
就这样,她拖拉着,挑拣着,拖来拖去,和她同龄的姑娘,大部分都抱上娃娃了。
她这一挑,就挑到了20岁,才终于挑了上了一个新来的,但是非常高冷的知青。
这个知青的外表美得说,确实又高又帅,尤其是那双欧式的双眼皮,真的很有特点。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他的性格了。
那就是就是怎么样都随便,只要不耽误我看书学习,继续深造,为国出力,怎么都随便,乍一看,让人觉得他脾气很好
温饱看上他了,他也是一句怎么都行,温家人也很中意这个脾气很好,不会让自己老闺女受气的年轻人,很快就让两人结了婚。
结婚后温饱带让他回家住,他也是随便。
后来,温饱很快就怀孕了。
经过温家家里人的帮助,这个“随便知青”,非常顺利的拿到了回城名额。
当然,他也随便的把温饱带走了。
温饱挺着肚子跟着“随便丈夫”高高兴兴的回了家,自然而然的,也远离了惯着,宠着她的家人。
之后,一切都变了。
这个“随便男”去读书了。
再之后,他为了高效率继续深造学习,直接选择住了学校,哪怕温饱来找他,他也只是皱眉不见,说她耽误自己学习。
“随便男”冷落她,“随便男”的父母又离异,各自再婚有了自己的家庭,更不会跑来关心温饱。
只有她和“随便丈夫”的奶奶住在胡同小院子里。
这里饮食习惯,这里的左右邻居,这里亲人,全和村里又不一样。
这些亲人,邻居,都是那样冷漠,又互相防备着对方,尤其是他们都看不上她这个农村来的村姑,这让温饱备受压抑。
她很不习惯,娇气的给哥哥爹娘送信,发电报,打电话各种诉苦。
温饱的爹娘很忙,可也让哥嫂抽空大包小包来看过她。
但是,他们发现温饱在这里其实比村里好多了,吃的喝的虽然有定量,但是还是比村里好,而且“随便男”虽然不回家,但是每个月还给温饱一半的钱。
最重要的是,男人上进也是好事啊。
之后就是哥嫂两个人把她劝了又劝,再加上农忙,他们在这里只待了不到半个月就走了。
温饱听劝了,尽量不往坏处,可是这种环境太压抑了。
就这么抑郁着,抑郁着 ……温饱就生下了孩子。
这个孩子不论是残缺的身体,还是脑子,都很不健康,医生更是在他刚出生,就说娃娃活不久。
温饱更是产后大出血,不能生了,为此她被那不露面的公婆,还有突然变脸的奶奶骂的狗血淋头,差点就疯了!
可是,随便男这次“站她这边了”,他对公婆奶奶说,“现在是新社会,你们不要搞封建迷信那套。”
随便男推了推眼镜,“我分析了原因,首先就是她是农村人,生活环境,还有卫生习惯不好。”
“其次,因为她本身的不健康,才会导致孩子畸形。”
“这种情况之下,才生了这种东西。当然,也不全怪她,这孩子既然养不大了,就让医生处理了吧”
“正好,我也挺忙的,她也不能生了,以后就和奶奶作伴,大不了以后就不生了,反正我也不喜欢孩子。”
这种劝慰,“保护”,诡异的让“随便男”的爸妈冷静了,各自走了。
温饱这些日子更是听了不少贬低她的话,现在竟然没发现有什么不对!
孩子弄死了,温饱出院了。
公婆各有家庭,也不爱来。
奶奶嫌弃她晦气,每天睁眼就是骂,闭眼就是训斥。
没有亲人依靠,没有月子可坐,温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美貌也不在了。
之后,她再给家里或者给哥哥打电话的时候,她的精神都有些恍惚。
一会儿说,“哥哥,我想死。”
一会儿说,“爹,我想离婚。”
一会儿说,“哥,接我回家吧。”
一会儿说,“我挺好的,喝花的不愁。”
后来,哥哥频繁给随便男打电话!
随便男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研究工作,不耽误自己太多时间。
他呢,就腾出点时间,专门给温饱爹娘打了电话,说她因为生了怪物,精神受刺激。
若是你们想接她回去住也是可以的,要是真想离婚也可以,他都应下。
温家不吭声了,这种事要是在村里,怕是男方早把女的给打死了。
温家父母在反思,在内疚,难道自己错了吗?
哥嫂临危受命,再一次来看温饱。
温饱这时候的精神就不大对了,时而亢奋,时而悲伤,一会儿糊涂,一会儿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