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阳在一边继续挠头。
很想说,不是这样的,至少自己就不是这样的。
她还没说出口,张美娟就自己继续道,“不过,可心妈妈找的那个学校离这边很远,我又只会骑电瓶车,总不能以后让可心妈妈带着吧,你说,这是不是,我这次看啊,可心妈妈对向远,还是有想法的,就是可心妈妈有时候真的太厉害了,你说他们要是重新在一起了以后,我是不是又要一个人住了。”
这话听起来像是自言自语,舒阳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感觉张美娟说话,是好几件事情绕在一起,明明在说陪读,一下子说到转学,然后又说到了以后向远复婚的事情了。
张美娟环顾着四周,“现在住的那房子那么大,每个月要那么多的房租,你说,以后他们要真的重新在一起了,我是不是可以搬过来,跟你们一起住好了哩。”
舒阳只好回道,“啊,现在的人,可能,嗯,小家庭在一起住的比较多。”
舒阳也知道,张美娟这么说,恰恰是在说明,她并不想一个人住。
曾经的邱小玉,也是这样的,虽然最开始来江城带孩子的时候,并不适应,但是可以看得出来,邱小玉很喜欢呆在江城,和儿子在一起。
后来,舒阳学了一些知识,才知道,至少在传统文化里面,母亲和儿子的羁绊太深了,分离的课题对于那一代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舒阳拍了拍张美娟,“娟姨,你有远哥讨论过这个事情吗?想和他们一起住,有这样表达过吗?”
她甚至没有问张美娟你想和他们一起住吗?而是直接说你想和他们一起住。
张美娟马上就不好意思了,瞅着眼看舒阳,不好意思地笑笑,“那怎么行呢,老人家了,不好和他们一起住的。”
不知道为什么,舒阳感到一阵心酸。
她曾经在那一段婚姻里,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但其实她也是不乐意同邱小玉一起住的,但住在一起以后,她也觉得还行。
可能因为舒阳自己是一个在生活中很懒的人,除了会做点菜饭,其它的生活能力很糟,所以在同邱小玉一起住的时间里,确实也是有很多的不如意,但同样也有很多便利的地方。
邱小玉是一个很勤快的人,每天几乎从起床开始就在干活,和舒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过去邱小玉没来江城时,舒阳和罗朝成一起,舒阳负责烧饭,罗朝成负责洗碗,舒阳负责把衣服扔洗衣机里,罗朝成负责把衣服扔烘干机里,一开始罗朝成还会叠衣服,后来干脆学舒阳的样子,直接挂衣柜里,衣柜塞不去了就扔。
邱小玉来了以后,这些工作,都给她干去了。
她话虽然多,但另一面是她做事仔细。
所以舒阳仿佛从张美娟身上,看到了前婆婆。
张美娟虽然一直跟着向远生活,但他们亲子之间,主导的是向远。
长久以来,没有人关心过张美娟这种内心世界的失落。
她从和向明哲结婚,再到离婚,再到后来回到向远的身边,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沉默寡言,一直到后来向远大学,她一个人在江城,虽然边上没什么亲人,但反而慢慢地变得活泼一点起来了。
但依然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担忧中,最大的担忧是经济,是安身之处。
后来的向远,在别人的眼中很争气,而张美娟也是靠着向远给力,才有机会走到现在的。
边上的人看到她都是客客气气的。
向远读高中、上大学、出国念书,还有从国外回到鹏城的前几年,母子两个人的经济一直过得磕磕巴巴的,不能说过不下去,但绝对谈不上好。
张美娟在江城的时候,还是张婉婷帮着她去小区里找到的保洁员的工作,保洁员的工作胜在稳定,活也不算重,但工资是不高的。
那些年已经有了养老保险的概念,但是那钱她没有交,一旦交了以后,手上没剩几块钱,向远怎么办呢?
那些年,两人的日子过得并不宽泛。
向远很懂事,也很节约,一个人出去上学,从来没有跟她要过生活费,都是各种各样的奖励和各种什么金。
可是向远懂事,张美娟不能说真的做到完全不给,她知道那孩子有多努力和多辛苦。
到向远结婚的时候,她给了向远自己存的最后一笔钱,从那以后,她才开始真正的脱离了和儿子相依为命的时光,为自己而活。
但是做一做卫生,又能余多少钱呢。
向远固然在婚后每个月都有给自己生活费,但他们并没有生活在一起,自己怎么真的能把他的钱接下来呢。
于是,她把那些钱中的大部分都存了下来,每到过年的时候,就给詹青青和向可心发红包。
她不是傻子,自然能感觉得到出来詹青青一家看不上自己。
可是再看不上自己,她们也都是体面的,至少在钱上面,过年张美娟给向可心的红包是千为单位,而向可心的外婆给的都是万为单位。
巨大的差异,让她害怕、惶恐,又很庆幸。
所以,害怕再被丢下一个人住的这种担忧,怎么能和向远说呢。
向远已经做到了作为一个儿子可以做到的最好的样子了,那么作为母亲的张美娟,自然也要靠谱点,不能给儿子添麻烦。
不就是向远以后要结婚了,她要继续和他分开来住吗?这不是什么问题。
但接受这样做和心里难受,并不冲突。
舒阳也不知道是不是看出了张美娟心里的矛盾,见张美娟没有说话,于是继续说道,“娟姨,你不要太担心,都会有路可以继续走下去的,每个人,都会有他的路的。”
张美娟笑笑,“我是给向远添很多麻烦了,很多事情上,都是他在照顾我,如果不是因为我生活,因为我要来京海看病,他们可能也不至于要离婚。”
大约是没人可说,说着说着,张美娟跟舒阳吐露起心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