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厂巨大的厂区内。
机器的轰鸣昼夜不息,如同永不疲倦的钢铁心脏在搏动。
自从张卫国上将那句“经费绝对会拨”的承诺化为真金白银的投入后,这座老厂仿佛被注入了澎湃的青春血液,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然而,在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中,一个议题却在厂内高层和关注307厂的军内人士间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小川厂长。”
负责生产调度的王科长,手里捏着一份最新的生产计划表。
他趁着午休间隙,在嘈杂的总装车间门口拦住了巡视的李小川。
巨大的龙门吊正吊装着某个新型号战车的底盘,发出沉闷的吱呀声。“
您看这民用拖拉机生产线……
咱厂现在军工订单都排到后年了,设备、人手都紧巴巴的,为啥还留着这条线?
工人们私下都在嘀咕,有这功夫,多造几台步战车底盘不好吗?”
他粗糙的手指用力点了点计划表上“民用农机”那一栏,语气里带着心疼资源的焦灼。
周围几个路过的技术员也放慢了脚步,竖起耳朵。
显然,王科长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在大多数人看来,307厂如今已是军工序列里一颗光芒夺目的新星。
背靠国防部的强力支持,军工订单源源不断。
如今正是甩掉“落后产能”、全面转向高精尖军工制造的黄金时刻。
李小川停下脚步。
目光扫过王科长那张写满困惑和忠恳的脸,又掠过旁边几个年轻技术员同样带着疑问的眼神。
车间里,巨大的机械臂正进行着精确到微米的焊接作业。
溅起的蓝色弧光在他沉静的眼底跳跃。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一台正在调试的精密五轴加工中心旁。
然后伸出手,感受着机身那冰冷坚硬的触感,以及其内部高速旋转主轴传递出的、低沉而充满力量的细微震动。
“王科长。”
李小川他开口,声音在机器的背景音中显得异常清晰平稳:
“国防部的拨款,是及时雨,救了厂子的命,也给了我们腾飞的翅膀。”
他收回手,转身看向众人,眼神深邃,“但这翅膀,如果只能依赖一场雨活着,万一哪天干旱了呢?”
“或者,风向变了呢?”
他抬起手,指向窗外一片稍显陈旧的厂房区域。
那里正是民用拖拉机的生产线,此刻也正传出相对沉闷但持续的机器运转声。
“那条线,也是307厂的根,是厂子经历过寒冬还能喘气的底子。”
“它能养活工人,能养活技术,能维持一个厂子最基本的运转生态。”
“军工订单再满,那是锦上添花,是荣誉,但民用生产,是雪中送炭,是底气。”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若有所思的脸:
“所以,就算是民用产品,质量也不能马虎,这是原则。”
“军工品质做民用,不是大材小用,是降维打击,是树立口碑,是告诉老百姓,咱们307厂出来的东西,无论是打仗的还是种地的,都经得起摔打!”
“这叫军民融合,不是权宜之计,是生存之道,更是发展之道。”
“把根扎深了,扎牢了,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稳当。”
其实,只有李小川自己心里清楚,更深沉的忧虑源自何处。
重活一世的记忆里,见过太多因政策调整、预算削减或国际风云突变,导致军工企业一夜之间陷入困境的例子。
一旦彻底斩断民用这条腿,307厂就成了纯粹依靠国防预算输血的“巨婴”。
看似风光,实则脆弱。
一旦输血中断,或者高层风向有丝毫转变,这艘刚刚起航的巨轮,很可能又会搁浅在记忆中的浅滩上,重蹈覆辙。
他绝不允许307厂再经历那种无力挣扎的寒冬。
两条腿走路,才能行稳致远。
就在李小川力排众议,稳固着307厂立足之本的时候,一场更宏大也更凶险的博弈,正在遥远的北方和龙国最高决策层之间展开。
毛熊国首都。
那座以坚固和冰冷着称的国防部大楼深处。
负责对外军事技术合作的伊万诺夫上将,正对着宽大的屏幕。
屏幕上是龙国基于“猫猫车”技术在瑞士交流会上大放异彩的影像资料。
他的脸色阴沉得如同西伯利亚冻土,眼中燃烧着被羞辱的怒火和难以遏制的贪婪。
“耻辱!”
“奇耻大辱!”
他猛地一拳砸在厚重的橡木桌面上,震得桌上的水晶烟灰缸嗡嗡作响。
“让一群黄皮猴子用玩具车的技术,在我们的‘友好交流’上扇了斯拉夫勇士的耳光!”
他胸膛剧烈起伏,粗重的喘息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旁边肃立的情报官低声道:“将军,龙国方面对我们的‘技术共享’提议反应冷淡,似乎……并不热衷。”
“不热衷?”
伊万诺夫眼中闪过一丝阴鸷的算计,嘴角咧开一个冰冷的弧度。
“那是因为筹码还不够重!他们不是做梦都想拥有世界一流的坦克吗?做梦都想突破我们的装甲洪流吗?”
他站起身,踱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下方如同棋盘般的城市。
“那就给他们想要的!”
“用t-90,换他们的‘猫猫车’技术!”
“t-90?!”情报官失声惊呼,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将军,那是我们现役最先进、最核心的……”
“闭嘴!”
伊万诺夫猛地转身,眼神如同冰锥。
“再先进的武器,也要看握在谁的手里!我们的t-90能碾碎他们的破铜烂铁!”
“但他们的‘猫猫车’思路,是毒蛇!是跳蚤!能钻进我们钢铁洪流的缝隙里咬断血管!”
“用一块铁砧,换一条致命的毒蛇,这笔交易,值!”他眼中闪烁着老辣赌徒般的疯狂。
“去!给龙国人发正式函件!用t-90的全部技术资料包,换‘猫猫车’平台及其衍生装备的全部技术!”
“告诉他们,这是斯拉夫雄鹰的慷慨!”
当这份带着毛熊国双头鹰徽记、措辞傲慢中又带着诱惑的正式函件,摆在龙国最高军事委员会那宽大厚重的红木会议桌上时。
会议室内的空气瞬间变得凝重而灼热。
“t-90!”
“是t-90啊!”
一位头发花白、主管陆军装备的委员激动地站起身。
手指颤抖地指着投影幕布上那辆线条刚硬、炮塔威严的钢铁巨兽图片。
“同志们!”
“毛熊现役主力!125毫米滑膛炮,复合装甲,炮射导弹!火控系统!动力包!”
“多少年了,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
“现在……他们竟然主动送上门来!”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嘶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