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着陈稷开口,这老板主动就提出了合作的要求。
陈稷又陆续跑了其余九家个体经营的饭店。
而他提供的菜色和原料,都得到了不错的反馈,并且都下了长期订单。
那一头,李穗生也教会了吴丰收开改装三轮车。
如今这一天的出货量,连带生蚝,杂七杂八的加起来,平均过万斤了。
陈稷的收入,也达到了日均两三千块。
为了保险起见,他办了一张存折,把钱都放了进去。
正当他想回去的时候,一个男人迎面而来。
“你好啊,陈老板!”
望着穿着整齐,肋下夹着一只公文包,满脸笑容走过来的男人,陈稷微微一愣。
他确定自己并不认识眼前这男人。
“你好你好,我叫王广汇,是平山县这一带干收购的,陈老板,你很年轻啊,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这王广汇哗啦啦的说了一大通,却看到陈稷始终面色平静。
他有点说不下去了,干笑两声道,“我听说,陈老板你有大量的海产品资源?”
一天之前。
王广汇来到了平山县,主要是想收购一些山草药的。
在饭店吃饭的时候,他意外地看到了推货的陈稷,也吃过了那一道炭烧生蚝。
尤其是在吃过凉拌海蜇以后,他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
所以,他主动找上来了。
“哦,你是想收购我们的海产品?”陈稷恍然,“王老板,你想怎么收购?”
“陈老板真是一个爽快人!”
王广汇笑了,“我准备和你合作,强强联合,做大做强,把周边县城的生意,也一块做了!”
“陈老板,你的那些海产品,要是经过我推销给周边县城,我保证,赚到的钱,能让你数到手软。”
陈稷思索了一会儿,说道,“合作,这没问题,不过,你怎么运输?”
王广汇竖起了大拇指,“陈老板果然是做生意的料,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个!关于运输方面,你尽管放心好了,你不用怕我的运输能力,就怕你们的货不够。”
陈稷问道,“你想按照什么价格收购?”
王广汇大手一挥,笑道,“陈老板是个爽快人,你先给个价吧!”
“两毛。”
“什么……这么贵?!”
发现陈稷面色依旧没有任何波动以后,王广汇为难道,“陈老板你应该知道的,我得雇大东风汽车过来,这来回的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有,我还得打通层层销售渠道,那也要成本……”
王广汇砸了砸嘴,“两毛钱,太贵了!不如,一毛,怎么样?”
“两毛。”
陈稷摇了摇头,“在平山县,这海产品或许便宜,但你运输去了不靠海的县城,价格肯定翻几番。
不然,我也可以单干,想办法运输到其他县城。两毛,不能再少了。”
王广汇沉默下来。
两毛钱,其实也还在心理预期之内。
他的打算是,等到以后合作平稳下来,捕捞海产的人逐渐增多,他再把价格打下来。
“行吧!谁叫我就是个帮朋友赚钱的劳碌命呢,赚少一点,那就少一点吧!”
王广汇重重拍了一下陈稷的肩膀,不住夸奖道,“年少有为,年少有为啊!”
“嗯,那我们先签一份合同吧……”
……
回去的路上,陈稷心情不错。
这么大型的收购,两毛钱一斤,一万斤就是两千块。
相信很快,他就能赚取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了!
当他回到家,发现李守田坐在自家门墩上,愁眉不展抽着旱烟。
陈稷问道,“李叔,找我有什么事?”
“唉,是有点事。”
李守田叹了口气,说道,“陈稷,你看大家都自发踊跃去赶海了,谁还去开垦荒滩?”
面对这种情形,李守田发愁了。
都去赶海了,生产大队的劳动怎么办?
陈稷想了想道,“李叔,如今秋收完了,大队原本的计划是要开垦荒滩的,想多种点地瓜,可你应该明白,那赚不了什么钱。乡亲们口袋里没有钱,那么大家的日子还得继续苦下去,对不?”
“这个……”
啪嗒,啪嗒……
李守田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确实像你说的,赚不了什么钱,你小子有办法?”
陈稷突然说道,“国家政策放宽了。”
“嗯?是有这个事。”
李守田不由愣了愣,没想到陈稷也知道这件事。
陈稷说道,“现在,国家准备全面实施改革开放,情况很快就不一样了,我们的思想不能止步不前,要与时俱进。”
“你说的也对。”李守田不住点头,如同小鸡啄米,“你继续说。”
“长远的计划目前我还不敢说,我的提议是,干脆就先不开垦荒滩了,趁着年前,先让大家大赚一笔,过个好年。”
顿了顿,陈稷又道,“你身为生产队大队长,应该带领大家发家致富嘛。”
“哎这!”
李守田猛地拍了一下大腿,“卧槽,行啊你这小子!那就按你说的办!”
经陈稷这么一说,李守田突然就开窍了。
他这个做生产队大队长的责任,不就是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吗?
陈稷说得对,时代要变了。
国家的政策方针,也下来了!
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吃大锅饭的日子,估计很快就要一去不复返。
村民的口袋有了钱,那就顿顿都有猪肉吃了。
这生活不就好起来吗?
说服了李守田,陈稷心中也有些激动。
他知道,下海经商始于1978年。
平山县只是一个县城,政策的实施稍微要晚了一些,但,这是一个破冰之年!
只是这个时期,过惯了大集体生活的人们,还不太适应。
只有少数人敢于尝试。
从这时候起的往后几年,整个华国的商海,就是一片前景无限的蓝海!
所以,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再晚一些,那就晚了。
1984年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将全面启动,许多人投身进入从商的浪潮,才达到规模化的程度。
这个机会他必须得抓住了。
李守田斟酌的道,“为了保险起见,我得向人民公社汇报你的意见,毕竟这件事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广,我一个人决定不了。”
“行,那我等李叔你的好消息!”
对此,陈稷显得信心十足。
他很确定,人民公社一定会同意的,因为政策就摆在那了。
一天后。
李守田带回来了好消息。
人民公社同意了,决定就这么干,并且领导下达了明确的指示。
让陈稷带头搞好潮田村的经济!
有了人民公社的支持,陈稷心中最后一丝顾虑也没有了。
在李守田的拍板下,仅仅半天时间。
整个潮田村的男女老幼,都去赶海了,捕鱼抓虾,摸螺捞贝,包括海藻,海带,海蜇什么的。
那阵仗浩浩荡荡,颇是壮观。
一天,就收获了四万斤海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