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陆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七十六章:红绸裹着的秋实与南瓜藏着的年轮

秋分的桂香漫过晒谷场,寸头男孩——如今已是高中生的周秋,正弯腰给“记忆接力棒·第二十三棒”石碑系红绸带。绸带是他用“古法南瓜酱”的非遗传承奖金买的,正红色,在金风里像团跳动的火焰,边角还沾着点酱色的渍。石碑上的“2254”被阳光晒得温润,旁边孩子们按的手掌印像嵌在石上的琥珀,在青灰色石面透着沉厚的暖。

“周夏老师说,红绸带要系在能接住桂香的地方,好让它带着秋的信。”周秋的手指在绸带上打了个“同心结”,结的形状像颗饱满的南瓜——这是周蛰太奶奶教他的,说“结要像秋分的果,看着实,却藏着来年的劲”。桂花落在绸带上,顺着结的纹路堆积,在碑基的谷壳里铺着,像给时光撒了把碎金。

树旁的南瓜堆成了小山,橙红的瓜皮上覆着层薄霜,是夜里降的,在阳光下泛着珠光,瓜蒂处的干藤缠着第二十二棒的红绸带,把两年的光阴缠成了绳结。今年的南瓜个头格外大,最大的那颗足有三十斤,瓜皮上的纹路像幅天然的地图,周秋给它系红绸时,指尖摸着凸起的棱,“这瓜比秤还准,秋分前后准熟透,像在给老石碑献贡果。”他笑着说,瓜堆旁的竹筐里盛满了新摘的桂花,香气混着南瓜的甜,漫过整个晒谷场,像给空气掺了蜜。

社区博物馆的“时光粮仓”展区里,新添了“物件年鉴”全息柜。隔空手势操作,能看见石蛋太爷爷的破竹篮从2034年装着新收的南瓜,到2254年陈列时篮底仍留着当年的瓜汁褐痕;杨永革太爷爷的竹篾刀从2044年削着瓜柄,到2254年刀刃的豁口还沾着当年的瓜胶。“这些不是老物件,是结在时光上的果。”讲解员是周秋的学弟,指着柜里旋转的南瓜影像,“你看这竹篮的缝隙里,还卡着2034年的瓜籽呢。”

全息投影正循环播放着“接力棒的秋收”:2034年的石蛋在谷场堆瓜,烟袋锅敲着瓜皮;2044年的林小满在桂香里系绸,围裙兜着桂花;2054年的小周在屋檐下编篮,竹片上落着瓜籽;2064年的周芽在晨露里摘瓜,草帽遮着朝阳;2074年的周叶在谷场磨石,石屑混着谷粒;2084年的周穗太奶奶在灶房酿酒,坛口飘着瓜香;2094年的周禾在晒场翻籽,竹匾盖着瓜叶;2104年的周蕊太奶奶在窗下剪花,剪刀映着瓜影;2114年的周籽太爷爷在仓前晒种,指缝漏下阳光;2124年的周苗太奶奶在瓜田搭架,竹条缠着瓜藤;2134年的周蘑太爷爷在月夜扫叶,扫帚堆着瓜蒂;2144年的周穗老师在凉棚品茶,茶盏泡着桂花;2154年的周夏老师在庭院数果,指尖点着瓜脐;2164年的周冬老师在窖里储瓜,冰砖镇着瓜酱;2174年的周春老师在田间培土,铁锹翻着瓜肥;2184年的周清老师在晒场分瓜,竹篮堆着圆果;2194年的周麦老师在麦场扬麦,麦糠裹着瓜香;2204年的周星老师在星空下测瓜,仪器对着瓜田;2214年的周露老师在作坊酿露,陶瓮盛着瓜汁;2224年的周冬老师在寒日切瓜,刀板沾着瓜肉;2234年的周蛰老师在暖棚选种,镊子夹着瓜籽;2244年的周夏老师在花架下摘花,竹篮盛着花瓣;2254年的周秋系着新绸带,寸头上落着桂花,像撒了把金粉。

周秋的书桌里,锁着个铁皮饼干盒,是周夏老师送的“接力信物”。盒子里装着第二十三册“接力棒日志”,第一页贴着他和十七代传人的瓜影合影:周穗太奶奶的影像里,竹篮盛着海棠配瓜;周禾太爷爷的影像里,手握着竹刀劈瓜;周蕊太奶奶的影像里,窗花映着雪衬瓜;周籽太爷爷的影像里,磨盘沾着粉拌瓜;周苗太奶奶的影像里,辫梢别着花缀瓜;周蘑太爷爷的影像里,架下藏着瓜叠瓜;周穗老师的影像里,凉棚飘着香绕瓜;周夏老师的影像里,石碑落着桂伴瓜;周冬老师的影像里,冰砖冻着花裹瓜;周春老师的影像里,新芽顶着土托瓜;周清老师的影像里,红绸缠着藤缠瓜;周麦老师的影像里,麦浪滚着香载瓜;周星老师的影像里,星光缠着瓜照瓜;周露老师的影像里,陶瓮盛着露浸瓜;周冬老师的影像里,冰砖泛着蓝光冻瓜;周蛰老师的影像里,暖棚育着苗护瓜;周夏老师的影像里,花架开着花衬瓜;自己则在动态影像里,站在南瓜堆旁,寸头上的桂花和碑顶的红绸连成线,风一吹,线就带着影像里的人跟着瓜影晃。

“记忆工坊”的课表上,多了门“时光酿酱”课。孩子们学着用历年的南瓜做酱,春的嫩瓜酱、夏的青瓜酱、秋的老瓜酱、冬的冻瓜酱,封在陶缸里——周夏老师说,“四季的瓜酱混在一起,才叫岁月有滋味”。周秋酿的酱里加了桂花和陈酒,他在缸口贴了张纸,写着“一缸老酱藏春秋,百年新味续古今”:“2034年的瓜,甜了2254年的酱。”他还跟着非遗传承人的徒弟学做南瓜糖,模具上刻着“第二百零三模”,制糖时要往糖浆里掺点陈年瓜酱,“太爷爷说,这样糖里就有时光的厚”。

离芒种还有四个月时,社区发起了“时光储酱”活动。周秋带着孩子们在老槐树下挖了个酱窖,埋下二十缸“接力南瓜酱”,每缸都标着对应年份的编号,从2034到2254,缸口用红绸布扎着,布上写着“2264年开缸”。“这些是给明年开挖时的酱礼,”周秋往缸周填了层谷壳,“让它们在土里和木盒一起酿着,等明年秋分,香能漫出半条街。”孩子们在窖壁上画满瓜纹,每个瓜纹里都写着当年的收成,2034年“丰收”、2044年“小收”、2054年“大收”……2254年“丰登”,像串刻在时光墙上的账本。

周夏老师的眼睛有些花了,却总在孩子们酿酱时,坐在桂树下看。看到谁的酱盐放少了,她就会说:“周夏太奶奶说,盐少了会坏,就像日子,少了规矩会乱,得拿捏着分寸才长久。”有次周秋往酱里加了太多桂花,她拿起长勺舀出点:“你看,淡香才耐品,哪有酱里挤满花香的?”

周蛰老师去年秋天走了,临终前把周蛰太爷爷的“选种手册”交给周夏老师:“把它放进第二十三棒的木盒,告诉十年后的人,这手册里的字带着瓜香,比任何说明书都管用。”手册的纸页发脆,却还能看见周蛰太爷爷用墨笔圈的瓜形,每个圈都标着甜度,像时光在纸上结的果。

非遗工坊的“第二百零三次南瓜酱开缸”仪式那天,正赶上中秋,社区的人捧着瓷碗来的。酱里混着南瓜的绵、桂花的香、陈酒的醇,周秋给每个碗里都撒了把炒南瓜籽,“太爷爷说,酱里得有嚼头,才叫日子有层次。”“圆圆”的第二十五代重孙“团团”蹲在酱缸旁,脖子上的红绳系着个微型录音器,里面录着二十三代传人的笑声:从周砚田太爷爷混着酒气的爽朗笑,到周秋带着酱香的厚重笑,像串风铃,摇过220年的风雨。

芒种前一个月,周秋开始筹备第二十三棒的开挖仪式。他翻出周夏老师手绘的“接力棒瓜图”,在“2264年开挖处”画了幅《红绸缠瓜图》,图里的老槐树下,二十三堆南瓜缠着二十三条红绸,每堆瓜上都摆着对应年份的酱缸,从2034的粗陶缸到2254的青瓷缸,像片铺在时光里的丰登图。“每个瓜都带着秋实,”他给孩子们讲,“就像你们的书包,装着知识,也装着希望。”

开挖那天,天高云淡,老槐树下的酱缸排得整齐,金黄的桂花落在缸盖上,把“2254”的石碑映成了蜜色。周夏老师捧着周蛰老师的选种手册(摆在碑前的供桌上),供桌旁放着那缸百年南瓜酱,酱香在风里漫得很远;周秋捧着新木盒,盒子是用老槐树2254年修剪的枝桠做的,盖刻着二十三个南瓜,每个瓜上都刻着纹路,最末一个瓜心里,嵌着颗裹着酱色的南瓜籽,像颗裹着岁月的琥珀。

执铲的是“新芽班”最新的孩子——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她的太外婆正是当年的寸头男孩的妈妈。女孩的手沾着酱色,却握得极稳,当铁锹碰到木头的瞬间,周秋仿佛听见了220年的声响:从2044年林小满太奶奶开盒时的桂落声,到2244年周夏老师开盒时的花动声,像条河,淌过了220年的金秋。

第二十三棒木盒露出红绸带的刹那,阳光穿过桂叶,在绸带上织出金网,酱香顺着网眼往里钻,像时光在储味。周秋上前轻轻擦去盒上的酱渍和桂花,盒盖的南瓜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像石蛋太爷爷当年刻的那样,带着股“接地气”的敦实,仿佛能闻到220年的烟火气,混着刚开缸的南瓜酱的香。

打开木盒的瞬间,气息漫出来——竹篮的柏香混着二十三年的酱,窗花的纸香缠着二十三季的风,南瓜籽的土香裹着二十三缸的甜,拼布的棉香带着二十三代的暖,乳牙的奶香沾着二十三朝的雨,青梅酒的醇香渗着二十三载的涩,竹刀的铁腥气缠着二十三春的润,录音器的金属味裹着二十三秋的甜……混在一起,像被时光酿了220年的酱,稠得能挂住勺,每口都尝得到不同的秋意,却又融成了一味,叫“醇厚”。

周秋一件件取出物件,声音洪亮却带着颤:“这竹篮的破洞,装了二十三代的秋实,洞是老的,装的新果却是沉的;这蝴蝶窗花,剪了二十二代的缺口,口是缺的,拼的瓜图却是满的……”

当讲到周蛰太爷爷的选种手册时,周夏老师突然说:“摸摸纸页上的瓜纹,周蛰太爷爷当年总在瓜田写手册,纸上沾着瓜汁呢。”孩子们轮流摸手册,果然摸到纸页上的凹凸,像有人刚在纸上拓了个南瓜印。

往第二十四棒木盒里放物件时,每个人都像在续写酿酱的诗篇。周秋放的是石蛋太爷爷的破竹篮,旁边摆着“接力南瓜”的新籽(刚从大南瓜里掏的,裹着酱色):“告诉2264年的人,这籽从2034长到2264,结了230年的瓜,酿了230年的酱,却还在长,就像咱们的日子,一辈接一辈,从没停过,也从没变过。”他还放了本新的“接力棒日志”,第一页贴着现在的全家福——周蛰老师的手册摆在中间,周夏老师坐在旁边,周秋和孩子们围着他们,“团团”的重孙“圆圆”蹲在最前面,舔着周秋掉的酱渣,旁边的瓜堆上,二十三个南瓜在阳光下晃,像串摆在时光里的金元宝。

马尾辫女孩的妈妈——当年的寸头男孩的女儿,放的是自己剪的第二十二代蝴蝶窗花,翅膀上留着二十二个缺口:“每道缺口都是块瓜田,种过春的芽,浇过夏的雨,晒过秋的阳,盖过冬的雪,才把日子种成了现在的模样。”她还放了段录音,二十三代传人的声音叠在一起,说:“家就在这老槐树下,在接力棒的红绸带上,在每个结了又摘、摘了又酿的南瓜里。”

新一代种粮能手——周明叔叔的耳孙,放的是“接力南瓜”的百年酱谱,从2034的粗制酱到2254的非遗酱,每代人的酿法都记在谱上,像本写在时光里的味道记。他往盒里倒了点第二百零三模的南瓜糖浆(混着酱香的甜),糖浆在盒底积成小小的一汪,映着老槐树的影子,像片装着230年阴晴的天空,蓝得让人心头发沉,沉得像酿透了的酱。

社区裁缝师傅的云孙——戴眼镜的小姑娘的仍孙,放的是新拼的“同心结”,拼布上有二十三代传人的针脚,连“圆圆”的爪印、“团团”的羽毛、瓜纹的痕、桂花的粉、酱色的渍都拼了进去,“少了哪样都不叫秋实”。

“新芽班”的马尾辫女孩放的是自己磨的“2264”鹅卵石,石面上的笑脸扎着马尾辫,嘴角边画着串红绸缠着南瓜酱缸,“王太爷爷说,笑脸要带着酱色的样,才不会怕苦。”她还放了块刚压制的南瓜酱饼,饼上印着老槐树的纹,“周秋老师说,饼里有树的味,才算认祖归宗。”

木盒盖好时,孩子们唱起了那首老歌谣,声音穿过瓜堆和桂香,格外清亮,像220年前的调子,又像刚谱的新曲:“老槐树,发新芽,你一言,我一语,日子就像筐里瓜,甜的苦的都要拿……”周夏老师跟着轻轻哼,手指在膝盖上打着节拍,阳光透过桂叶落在她的白发上,像撒了层金粉,暖得能化开最后一点凉意,暖得能把230年的时光都焐得发甜。

新的石碑立了起来,刻着“记忆接力棒·第二十四棒”,旁边的箭头指向2264年。周秋让孩子们在碑后按手印,马尾辫女孩的手印纤细,按在周秋的手印旁,新旧重叠,像瓜挨着藤,又像代接着代。老槐树上的红绸带飘啊飘,第二十三棒的新红绸缠着第二十二棒的旧红绸,往第二十四棒的方向伸,像条永远没尽头的线,一头拴着2034年的石蛋太爷爷,一头牵着2264年的新期待。

远处的打谷机响着轰鸣,金黄的谷粒在阳光下跳跃,南瓜酱的香气随着谷风漫过田野,和桂花的甜混在一起,像时光在酿一壶百年好酒。南瓜藤的枯茬还在往石碑的方向伸,干须勾着红绸带,红绸带缠着酱缸,酱缸浸着土地,土地又养着根,一辈辈,一年年,把日子缠成了永远解不开的结,也酿成了永远尝不完的甜。

周秋望着那片橙红的南瓜堆,圆滚的瓜身压弯了竹筐边缘,最大的那颗正对着石碑,瓜皮上的纹路在夕阳里像幅摊开的年轮图。他突然想起周夏老师说的:“所谓接力,不过是让土地记得每颗果实的分量。”

石蛋太爷爷的瓜憨,圆头圆脑的,蒂部带着泥土的疤,像个没褪尽稚气的娃娃;杨永革太爷爷的瓜硬,皮厚得能当瓢,扔在地上能弹起三指高,却在切开后藏着最绵密的肉;林小满太奶奶的瓜甜,切开时能看见琥珀色的糖心,咬一口能粘住嘴唇,像含着块化不开的蜜;周穗太奶奶的瓜香,熟了的时候不用摘,风一吹满村都飘着甜,连蜜蜂都绕着藤打圈……直到现在孩子们培育的瓜,有的带着反季的脆,有的裹着桂花的香,却都在这土地上沉过,沉甸甸的,像揣着几代人的盼。

就像这石碑上的手印,最早的那几个已经被风雨磨得浅了,却仍能看出石蛋太爷爷宽厚的掌根、杨永革太爷爷指节的硬,叠在后来孩子们的小巴掌上,一层压着一层,把“分量”二字刻进了石头缝里。周秋伸手摸了摸自己去年按的手印,边缘已经洇出淡淡的石痕,像瓜皮上渐渐成熟的纹——原来所谓接力,不过是让后来的手印,记得前面每道纹路的温度。

风卷着桂香掠过瓜堆,最顶头的南瓜轻轻晃了晃,落下片干叶,正好盖在石碑的“2254”上。周秋突然觉得,那些数字不是刻在石上,是长在土里的,像南瓜的根,缠着石蛋太爷爷的脚印、杨永革太爷爷的汗滴、林小满太奶奶的花影,往2264年的方向钻,钻得越深,结的瓜越沉。

各位读者朋友:

写下这几章时,我总在想,该怎么跟你们解释这种看似重复的结构。

其实从决定写“记忆接力棒”这个故事开始,就没想过让它成为跌宕起伏的传奇。我想写的从来不是某个英雄的独舞,而是一群人踩着前人脚印往前走的样子——就像老槐树下的南瓜藤,每年都顺着同样的竹架往上爬,卷须勾着去年的老藤,新叶叠着往年的枯叶,看起来没什么新鲜花样,可根在土里扎得一年比一年深。

你们觉得结构相似,大抵是因为每代人的故事里,都藏着同样的“仪式感”:系红绸带的结总像南瓜籽,开木盒的瞬间总飘着旧时光的味,石碑上的年份总牵着未来的方向。可你们细想,周露系绸带时,指尖沾的是白露的露;周冬系绸带时,指缝裹的是立冬的霜;周蛰系绸带时,指腹带的是惊蛰的泥;周夏系绸带时,指甲嵌的是夏至的粉;周秋系绸带时,指节沾的是秋分的酱。同样的红绸,裹着的是不同季节的风。

就像那只石蛋太爷爷的破竹篮,在周露手里装过南瓜露,在周冬手里盛过霜糖瓜,在周蛰手里育过反季苗,在周夏手里收过南瓜花,在周秋手里堆过老南瓜。竹篮还是那个竹篮,破洞的位置都没变,可装过的东西一年年在变,就像日子,总在重复的容器里,酿出不一样的甜。

我写每代人都在老槐树下埋木盒,不是偷懒。你们去看村里的老人就知道,他们的日子就是这样:爷爷教爸爸种瓜,爸爸教儿子酿酱,动作差不多,语气差不多,连蹲在田埂上抽烟的姿势都差不多。可爸爸种的瓜,比爷爷的甜了半分;儿子酿的酱,比爸爸的多了点桂花味。变化藏在重复里,就像南瓜藤每年都爬同样的架,却总能在老地方结出新瓜。

还有那些全息投影、录音器、恒温展柜,看似是新东西,其实都是老物件的“延续”。就像石蛋太爷爷用烟袋锅在瓜皮上做记号,周秋用激光笔在瓜纹上标数据,方式变了,可那份“想让后来人认得清”的心思,一点没变。我想写的就是这种“不变”里的“变”,就像红绸带每年都系在同样的高度,却总能被新的风扬起不一样的弧度。

或许你们会觉得,一万字写来写去都是这些事,不够热闹。可我总觉得,真正的日子就是这样:不是每天都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把老一辈的活法,掺着自己的日子,慢慢过下去。就像那缸南瓜酱,今年的新瓜要拌着去年的陈酱才能发酵,少了哪一年的味,都不叫完整的岁月。

下一章,周秋的孩子还会在老槐树下系红绸带,木盒里装的物件或许换了新样,可打开时飘出的,一定还是石蛋太爷爷那时候的土香、周穗太奶奶那时候的酒香、周夏老师那时候的花香。因为所谓传承,本就是把同样的根,往不同的年代里扎得更深些。

谢谢你们耐着性子,看这群人把日子过成了循环的诗。

西陆书屋推荐阅读:融入骨里:性冷医生前世妻穿书七五,谁家知青发癫啦无上邪仙大神,抢个亲末世之下,我要做丧尸女王妖尾:开局遇到欧嘉斯特咒回:别慌,金手指有亿点多而已我是贵族学院早死的白月光女配从六零年代到修真界四合院:我是何大清亲弟疯批坏男主,我不爱你,求放过假面骑士:我是主骑今日也想好好营业精灵:你说啥?我姓佐佐木!人在战俘营,开局建议抗美援朝!凶狠小道姑手撕全京城残王来递刀每天一个被动,躺着成仙很合理吧震惊!京圈太子爷是个恋爱脑上古归来我自神魔无双重返1999倾听雨声,弥补遗憾渣男白月光回国后,豪门千金她不装了守丧三年,短命夫君诈尸回京了!小马宝莉:逝罪你说你惹她干嘛,她是重生的啊!娇软小狐狸,被消防员娇养了浮生落入阿易梦吞天神鼎柳无邪徐凌雪盗墓:开局拿下尹新月,不良帅!钻石暗婚,总裁轻装上阵末世狂怼怼在古代只想暴富她是龙九崽的奶娘千金散财还复来京圈小公主的竹马老公,太野快穿:满级绿茶穿成小可怜惊!老祖宗看满级人类沙雕视频!我家后院有座神山穿越六零做娇妻,冷面兵王轻点宠绯闻女人太一传当渣男不渣后的宠妻日常最强霸主贬妻为妾?这破替身我不伺候了原神:关于绫华是我童养媳这件事娇妻在上,蜜蜜宠!天魔奇谈崩铁:不受命途影响的我,为所欲流放后我带着农场空间逆袭了功力尽失后,少阁主对我痴缠上瘾宣和公主快穿抱大腿后人生开挂了
西陆书屋搜藏榜:南宋缔造者在恋综里搞起了友情群像穿成七零大佬的娇宠小辣妻大王叫我来巡山呀穿成校草后妈,创飞霸总全家精灵:我被宝可梦们吃干抹净了82年的我穿书天灾:我在古代囤货逃荒魂穿农家苦丫头清穿:康熙九龙听到我心声后君诱臣妻?与夫和离后医妃HE了精灵:17岁,害怕校园不够暴力开局剑心通明,无敌在综漫世界末世医仙夜夜笙歌,总裁老公是毒药觉醒吧,元神女神你是最好的温暖爱别离生死两茫茫兴趣使然的猎人今生有缘遇见你科学修仙,我炼制出法宝计算机!决斗都市,和珠泪妹妹打穿游戏王虞夭诸天从猿击术开始荒年,她囤满空间物资落草为寇变成少女欺诈师后骗了病娇怎么办古代种田开局:带着系统去逃荒穿书后我替妹嫁给了男配天正寻龙秘史农门长姐:带着空间去逃荒魂穿王妃受冷落,龙凤胎暴打亲爹武皇疯批小师叔她五行缺德别动,我想抱你想当咸鱼的我被迫拯救六界媚孝子倾天下之离弃之不离我死后,京圈公主疯了穿到八零家属院:撩的兵王心尖颤撩了小狗要负责哦琴妃独尊苍穹昭昭凝香传大姐勇猛二姐萌,小妹要修仙快穿之卷事业,被追捕了!武墓传前夫订婚我重生,京圈太子爷为我杀疯了海贼:草帽团的妖精女王潜龙临渊浮生度
西陆书屋最新小说:重生后,黑莲花权臣宠妻杀疯了旺家福宝当灾星?改旺别家哭去吧镜头里的单身舞步逃婚农女娇软,深陷五兄弟修罗场重回抄家前,老妇搬空侯府去逃荒重生七零:赖嫁相亲男小叔疯批太子是个恋爱脑他的月亮和猫重回七零,凝脂美人惹上高冷硬汉搬空京城,带着灵泉空间去流放掏空家产后,大小姐揣孕肚去随军京夜掠欢斗罗:辅助的我多亿点人脉怎么了八零重生,逆袭老太脚踹伥鬼儿女重生废柴:我养神兽崽崽C位出道重生蓦然回首民国佳人之摇曳生姿全网黑的顶流有个千年前的小祖宗甄嬛传之安陵容逆天改命锦色映山河八零老太重生,脚踹伥鬼丈夫暴富每天努力躺平,大佬人设却焊死了年代锦鲤福运旺,糙汉一家宠上天剑扫九宸尘何珠重生医庐纪事重生恶女野又飒,绝嗣夫君求轻宠港岛诱夜带着全宗门把恐怖游戏一锅端了燃灯宝抄秦总的白月光是个万人迷八零随军大东北,霍团长爬炕轻哄娇娇易家的年代生活被星际直播了荒野灵气:从跳伞幸存到执掌万灵凶兽幼崽嘤嘤求抱,驯兽称霸大陆抢我军功?我身披马甲屠满门顶级神豪!富婆打赏完男神们疯了恶女娇软,五个疯批大佬窥视已久捡到未来亲儿子,我无痛当妈!不停羞辱反派后,我被他摁着亲哭风舞南诏娘娘心声暴露,拿捏暴君被娇宠了贵女娇媚,被疯批权臣蓄谋占有御兽,我是最强路人共梦后,佛子他动凡心了你卷穿宗门,就只想长命百岁?救命!八零娇小姐一哭,队长慌了我的师座林译水不暖月变成京圈大佬的猫后我成了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