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们看在眼里,有人默默泡了杯热茶放在马德恩桌上,有人把家属落下的围巾挂在失物招领处。这些细微的举动,像春天的蒲公英,轻轻落在每个人心里。廖鑫看着马德恩低头写病程的背影,突然想起神婆说的“医者仁心”。
医学是人学,要懂病理也要懂人心;文学也是人学,要写故事也要写真情。原来这两者从来都不分家,就像此刻科室里的暖光,既照亮了病历上的字迹,也照亮了心里的方向。她好像突然懂了人生该怎么活,活着又该追求什么。或许就像马主任这样,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对待每一个生命,把专业变成温暖的光,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廖鑫的灵感总藏在生活与工作的点滴里,每一分每一秒都被她悄悄收纳。直到此刻她才恍然。原来自己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把文学与医学融成了一体。
而之前提到的阮荆棘,也终于来了。她到北特医院进修,巧的是,被分到了重症监护室。这个她曾经待过的地方。
这里曾发生过太多故事,有美好也有悲伤,唯独阮荆棘的回归,像一场轻快的喜剧。
或许有人不信,阮荆棘与北特医院的缘分,其实源远流长。既然来进修重症护理,正好能见见科室的老搭档们。这世上本没有童话,过去的结局、现在的故事、未来的走向,总在因果轮回里反复上演,没完没了。
回原科室前,阮荆棘早已悄悄蜕变。离开北特医院的这几年,她在县城的二甲医院攒了不少本事。毕竟每天的四顿饭不是白吃的。有人或许会好奇“第四顿饭”从哪来,其实就是夜宵。对阮荆棘来说,睡前必须填饱肚子,这是雷打不动的习惯。
养生专家常说“腹中少食才能安睡养生”,可阮荆棘偏要把夜宵当成正经饭。
在家时,她依旧保持着写文字的习惯,每天在本子上编排各种故事,情节填得满满当当。或许将来某一天,她真能成为一个好作家,写出动人的文字与故事。
话扯远了。现在的阮荆棘要开始努力了。既要在护理行业崭露头角,也要顺顺利利拿到北特医院的进修证。
周二晚上,她早就约了几个要好的同事去幸福小馆吃饭。来科室前,还特意选了水果:桑葚、切好的菠萝、香蕉、草莓……满满一篮看着就新鲜。
重症监护室向来是个温馨的地方,环境干净明亮,温湿度都调得恰到好处。她早就联系了护士长温柳,电话里、微信里,温柳的语气都透着惊喜与期待。
可到了科室门口,阮荆棘却打不开门。是智能解锁。她正等着,莫文言和李琪就快步走了过来。看到阮荆棘的瞬间,三人差点抱在一起。太久没见,眼里的欢喜都快溢出来了。
“还是这么好看!”李琪笑着打趣,“就是都胖了点,成小胖子啦。”
“快进来,大家都在等你呢。”莫文言拉开门,“护士长说,等下班就去幸福小馆吃饭。”
阮荆棘看着她们红光满面的样子,赶紧应道:“你们也太贴心了!我早就听说啦。”
重症监护室的同事们,还是像从前一样热情。她把随身的包和带来的水果放在桌上,心里暖烘烘的。这次进修要待三个月,看来这三个月,少不了被大家“宠爱”。